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55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针灸仪,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



背景技术:

口服给药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给药方式,数千年来古今中外普遍应用至今。注射给药是近代西医的给药方式,为目前全世界西医普遍应用。传统的口服给药和西医的注射给药,药物必须通过全身血循环,最后必定通过肝脏分解,大多必须通过肾脏排泄。长期应用,对肝肾必然造成损害,是目前全世界医学界无法解决的难题。

近年国际药物界已在探索透皮给药新方式,研究发现皮肤在高电压脉冲电场下会形成“电致孔”,电致孔的皮肤可令药物大分子渗入,称为透皮给药。并且电压越高,渗入药物越多,已探索到应用数百伏电压形成的电致孔,确能使药物大分子透入皮肤。但由于渗入药物量尚不能替代目前口服或注射给药量,还不能应用于临床。另外,研究发现,300-500伏电压即能形成使药物大分子进入皮肤的“电致孔”,达到“透皮给药”。电致孔法是采用瞬时的高电压脉冲电场在细胞膜等脂质双分子层形成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孔道而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渗透性过程。利用电致孔法可以将大分子量的药物导入细胞。分子导入与离子导入不同,正极和负极都能导入药液。

电致孔法增加皮肤渗透性的机制是:(1)应用瞬时电脉冲改变皮肤角质层脂质分子的定向排列,形成可渗透性的孔道,这种孔道是暂时的,当脉冲电场结束时,孔道关闭,皮肤渗透性可逆地恢复。(2)电致孔法透皮给药过程中,除电致孔引起皮肤渗透性增加外,荷电分子也受“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场力”作用下转运。但“电致孔”透皮进入的药量,要进入血循环,再输往全身,最后只有少量到达病灶区才起疗效,这当然必须透皮进入的药量达到口服或注射剂量。

目前国际上“电致孔”透皮进入的药量太少,很难达到口服或注射剂量,无法应用于临床。如果能同时给予经脉穴位适当可控加温,使透皮进入药物不通过血循环而由经络直达病灶区,成为透皮经络给药,可大大减少用药量,基本不通过肝肾,免除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又能大大提高疗效。透皮进入的药量,不进入血循环而直接到达病灶区,只要一小部分的药量就能治病。那要求进入药量少得多,目前就能应用于临床。(见:谢景安,谢沸汐,中国针灸2011年8月第31卷增刊1《探索“经络给药”与“药物针灸”》;陈芳,王浩,侯惠民,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35(3)《电致孔技术在头皮给药中的应用》;黄际薇,张永,黄凤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20(11)《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办法》;谢景安,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量子医学诊疗器治新研探》;谢景安,国际新技术1986年11(8)《用“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研创的“经络导平治疗”》;钱真良,李正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中国针灸器械学》297~312页。)。

经络导平治疗仪是针灸“针”的现代化,以高压电能电极片替代金属针对经穴刺激,对很多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治疗时间很长,常须数月甚至半年一年以上,不便于患者治疗,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究设计一种减少疗程,便于患者治疗,效果好的电子导平针灸仪。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

本发明所述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包括导平仪主机与电子温控加药部件。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内置有导平仪供电的直流电源模块10、温控调压模块3和导平仪的电路主板12。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10通过电线4与温控调压模块3互相连接。

所述温控调压模块3通过输出电线5与其他部件连接。

所述导平仪输出接口13,安装在导平仪电路主板12上,并且穿过导平仪1外壳通过电线与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连接。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上安装温控调压模块电压输出接口6,可以将温控调压模块3通过输出电线5提供正负极电压输出。

所述输出接口6可安装1~6个接口,接口之间用并联方式通过输出电线5的延长线使用并联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上安装调节输出接口6输出电压的旋钮电位器7;该旋钮电位器7可串联方式连接,调节输出接口6安装1~6个,使用输出电线5与输出接口6连接。调节输出接口6输出电压的旋钮电位器7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动,以改变电位器电阻,从而调节输出电线5的电压。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上安装温度控制按钮8,该温度控制按钮8。

所述温度控制按钮8通过控制信号连接电线9连接温控调压模块3,从而温控调压模块3能够通过输出电线5对温控调压模块3电压输出接口6输出对应的电压。

所述连接电线11,连接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的电线接头到温控调压模块电压输出接口6。

所述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通过电线14,连接到导平仪主机1的输出接口13。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的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包括发热导热层16、导电层17、药物层18自上而下平铺组合为一体。如图1或图2所示。

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选自四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以适应患者不同部位的需要,其总体尺寸为60mm×90mm×6mm-100mm×140mm×6mm。

所述发热导热层16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氯乙烯或橡胶制成。发热导热层是不导电的。

所述发热导热层16的表面嵌入电发热层15,所述电发热层15材料选自石墨、镍铬合金、铜镍合金或者锰铜制成U字形、W字形或波浪形。其电阻为10~200欧姆,在接入直流1~36V,0.1~4A的电源,发热温度达到20℃-50℃。

所述导电层17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氯乙烯或橡胶与石墨或者烯烃络合物以1:1-20:1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发热导热层16与导电层17通过环氧树脂胶水粘合或者超声波热合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药物层18,选自多孔的聚乙烯,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氯乙烯或橡胶发泡材料或者棉、涤纶、聚乙烯、聚丙烯或羊毛纤维制作的纺织或无纺吸水性材料。

所述所述药物层18注入的药物选自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聚肌胞注射液、三七醇溶液或人参醇溶液。

所述导电层17与药物层18使用环氧树脂胶水或者环氧树脂胶水粘合。

所述电发热层15通过电线接头19与导平仪主机1的电线11连接。

所述导电层17通过电线接头20与导平仪主机1的电线14连接。

所述发热导热层16、导电层17以及药物层18的尺寸相同。

所述电发热层15的尺寸小于发热导热层16。

所述导平仪主机1的温控调压模块3,如图3。电源从电线4连接到导平仪主机1的直流电源模块10,作为电源输入温控调压模块3,由导平仪主机1的温度控制按钮8控制连接温控调压模块3,从而温控调压模块3通过输出电线5对电压输出接口6输出对应的电压。

所述加热电源使用直流稳压开关电源,其输出电压范围在1~36V可调节直流电,最高输出电流为4A,使用110V或者220V 50Hz交流电驱动。

本发明“经络给药”结合“直接”电子导电,对病理脏腑区别“正”、“负”极性,选择正确经穴“补虚泻实”,调理阴阳平衡,达到原针灸治病疗效,成为“经络给药”的“药物针灸”。对病灶同时起到“药物”和“针灸”双重疗效,间接“离子”化学能和直接“电子”物理能,而且局部和整体同时联手调控电子平衡,疗效大幅度提高。

本发明将中医针灸和西医药物结合,并为了增大药物自经穴皮肤渗入量,使药物在经脉内输运,匹配电子温控加药部件。导平仪主机输出脉冲,通过在电子温控加药部件产生电致孔,即电脉冲刺激下,患者使用部位穴位处的皮肤毛孔扩大,让所载药物渗入皮肤,从而进入经络中,将药物经“经络传输”直接转运达病灶。实现针灸“灸”的现代化,也就是同时具有“针”和“灸”的效果。治程缩短提高疗效,使传统针灸疗效大幅度提高。

“电子平衡疾病机制”认为治疗慢性不治之症是调理经络微观量子层次的“生物电子动态平衡”。只有生物电子达到动态平衡,慢性不治之症才能根治。这些慢性病不是单纯西医药物达到病灶区就能根治,必须将病理经络“补虚泻实”调理恢复成正常动态平衡。这就是“药物针灸”中除西医药物外,中医“针灸”的疗效。西药和针灸的联合,按“电子平衡疾病机制”纠正恢复“阴阳平衡”,治愈了大批原定为的“不治之症”,疗效高,绝无毒副反应,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的示意图

图2电子温控加药部件示意图

图3温控调压模块3电路原理图

1、导平仪主机,来源于南京导平仪器有限公司市售产品(见专利号是:CN103446666A,CN1110181A,CN 103445776A。)

2电子温控加药部件

3、温控调压模块

市售上海芯龙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XL40**系列模块

4为连接电线,连接温控调压模块与2直流电源模块

5为输出电线及其延长线

6为温控调压模块电压输出接口

7为调节输出接口6输出电压的旋钮电位器

8为温度控制按钮

9为控制信号连接电线

10、导平仪供电的直流电源模块

11为连接电线

12为导平仪的电路主板

13为导平仪输出接口

14为连接电线

15为电发热层

16为发热导热层

17为导电层

18为药物层

19为电线接头

20为电线接头。

21降压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所述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包括导平仪主机1与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内置有导平仪供电的直流电源模块10、温控调压模块3和导平仪的电路主板12。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10通过电线4与温控调压模块3互相连接。

所述温控调压模块3通过输出电线5与其他部件连接。

所述导平仪输出接口13,安装在导平仪电路主板12上,并且穿过导平仪1外壳通过电线与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连接。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上安装温控调压模块电压输出接口6,可以将温控调压模块3通过输出电线5提供正负极电压输出。

所述输出接口6安装4个接口,接口之间用并联方式通过输出电线5的延长线使用并联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上安装调节输出接口6输出电压的旋钮电位器7;该旋钮电位器7可串联方式连接安装4个,使用输出电线5与输出接口6连接。调节输出接口6输出电压的旋钮电位器7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动,以改变电位器电阻,从而调节输出电线5的电压。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主机1外壳上安装温度控制按钮8,该温度控制按钮8,可以串联安装4个温度控制按钮8。

所述温度控制按钮8通过控制信号连接电线9连接温控调压模块3,从而温控调压模块3能够通过输出电线5对温控调压模块3电压输出接口6输出对应的电压。

所述连接电线11,连接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的电线接头到温控调压模块电压输出接口6。

所述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通过电线14,连接到导平仪主机1的输出接口13。

实施例2

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导平仪的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

本发明所述导平仪的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包括发热导热层16、导电层17、药物层18自上而下平铺组合为一体。如图1或图2所示。

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组合为一体的长方形。其总体尺寸为60mmX90mmX6mm。

所述发热导热层16材料为聚乙烯。发热导热层是不导电的。

所述发热导热层16的表面嵌入电发热层15,所述电发热层15选自铜镍合金制成W字形,其总体尺寸为50mmX60mmX4mm,其电阻为100欧姆,在接入直流1~36V的电源,发热温度达到40℃。

所述导电层17材料为聚乙烯与石墨以5:1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发热导热层16与导电层17通过环氧树脂胶水粘合。

所述药物层18,选自多孔的聚乙烯材料。所述导电层17与药物层18使用环氧树脂胶水粘合。

所述电发热层15通过电线接头19与导平仪主机1的电线11连接。

所述导电层17通过电线接头20与导平仪主机1的电线14连接。

实施例3

所述导平仪主机1的温控调压模块3,如图3。电源从电线4连接到导平仪主机1的直流电源模块10,作为电源输入,进入降压电源模块21,(上海芯龙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XL40**系列模块),由导平仪主机1的所述温度控制按钮8.1~8.4控制,连接温控调压模块3,从而温控调压模块3通过输出电线5对温控调压模块3电压输出接口6输出对应的电压。

所述加热电源使用直流稳压开关电源,其输出电压范围在1~36V可调节直流电,最高输出电流为4A,使用110V或者220V 50Hz交流电驱动。

实施例4

使用本发明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导平治疗

结合上述实施例1-3所述电子温控加药导平针灸仪。

首先对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的药物层18注入地塞米松药液,分别连接导平仪主机1中温控调压模块2的电压输出接口6和导平仪输出接口13。

对患者根据不同病症治疗需要所指定的穴位,本实施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指定承山、委中、殷门穴以及腰椎突出病变部位左右两侧分别绑缚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将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连接到导平仪主机1输出接口13。控制导平仪主机1,通过导平仪输出接口13进行电脉冲输出,同时导平仪主机1内的直流电源模块10通过电线4对温控调压模块3供直流电,按下温度控制按钮8,通过输出电线5及其延长线延长线输出到电压输出接口6再连接电线11,然后连接电子温控加药部件2,在患者穴位皮肤上保持37~45摄氏度的温度,过程中可以用旋钮电位器7调节输出接口6输出电压的,保持患者体验舒适。此时,患者腰部皮肤与18药物层接触的部分会受到导电层17从导平仪主机1的输出接口13导入电脉冲的刺激,毛孔逐渐扩大,与患者腰部皮肤接触的18药物层内部被注入的地塞米松药液开始透过毛孔,进入经络,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每次治疗过程持续1小时,每个疗程都重复上述治疗过程20次,其中32名病人进行了3个疗程60次治疗,12名病人进行了4个疗程80次治疗,16名病人进行了5个疗程100次治疗,治疗结束后使用核磁共振与治疗前核磁共振结果相比,其中48名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物缩小消失,纤维环愈合,疼痛完全消失,6名腰椎间盘突出物明显缩小,转为腰椎间盘膨出,4名病人观察到腰椎间盘缩小,疼痛减轻。治疗过程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者地塞米松使用后常见的发胖、下肢浮肿、紫纹等不良反应,也没有观察到使用地塞米松可能产生的激动、不安等精神状态变化。其中仅有6个病人出现轻度皮炎,但停药后消失。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的疗效高,绝无毒副反应,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