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额窦炎的中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71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额窦炎的中药物,属于兽用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的角由额骨的角突和角鞘构成。 目前一些规模化牧场多为散放模式,在犊牛期就做去角处理,锯角后护理不当,牛只互相角斗或硬物击打后未能及时处理,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放线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一些厌氧菌侵入额窦引起窦内感染,造成牛急性额窦炎。其症状为:

轻度化脓: 体温正常,化脓位于角的最表层,脓汁少且仅处于坏死表面。中度化脓 :化脓灶深入牛角角质层中,但未进入额窦腔,病灶部位化脓相对比较多,有的甚至产生蛆虫,更严重的会导致内部角质层的脱离。深度化脓(慢性额窦炎):精神沉郁或狂躁,体温持续或间断性升高,病灶深入额窦腔,牛只体况和生产性能逐渐降低,常见单侧鼻孔持续或间断性流鼻液,单侧或两侧眼部肿大,低头且头颈伸长头歪向一侧呈观星状有的甚至原地转圈额窦骨肿胀,特别是无明显鼻液的牛更明显。有的病例由于窦骨糜烂,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脓毒性脑膜炎、垂体脓肿。 急性额窦炎精神沉郁,体温升高(39.4℃~41.0℃),单侧或双侧流黏液哝性鼻液,头痛,鼻镜支撑在物体上,身体平躺,四肢划地,额窦叩诊敏感。目前治疗常采用青霉素治疗7~14天,其存在药物残留大,药物依耐性强,容易复发,副作用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药力强、疗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不会产生耐药性、不易复发的治疗牛额窦炎的中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牛额窦炎的中药物,由下列原料药材构成:酒炒知母120g、酒炒黄柏120g、木香20g、乳香25g、没药25g、连翘45g、桔梗20g、金银花30g、荆芥15g、防风15g、甘草20g、野菊花80g、薄荷60g、黄芪50g、薏苡仁50g。

用法用量为:将各原料药材粉碎成末,混合均匀,一次灌服50g,一天三次,连服3~5天。

上述技术方案中:

知母,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抗菌之功效。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知母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养基上,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些抑菌作用。酒炒知母,其药效更强。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口舌生疮、湿热痢疾、痈疽疮毒。酒炒黄柏,增强药效。

木香,性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之功效。主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乳香,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症。《本草汇言》记载:“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症。

连翘,性味苦,凉。归心、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桔梗,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金银花,又叫忍冬藤。味甘,温,无毒。入心、脾、肺、肝、肾五脏,无经不入。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金银花,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则散,已成毒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故痈疽发背,必以此药为夺命之丹。但其味纯良,性又补阴,虽善消毒,而功用甚缓,必须大用之。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2、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变形链球菌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3、抗炎解毒作用,对痈肿疔疮、肠痈肺痈有较强的散痈消肿,清热解毒、消炎作用。4、疏热散邪作用,对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心烦少寐、神昏舌绛、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5、凉血止痢作用,对热毒痢疾、下痢脓血、湿温阻喉、咽喉肿痛等有解毒止痢凉血利咽之效。

荆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之功效。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防风,性味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之功效;用于感冒头痛、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症。《本经》记载: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本草经疏》: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躄癎痉等证。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野菊花,微寒;辛、苦;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灭菌消肿等功效。野菊花是灭菌能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薄荷,性味辛,凉。归肺经、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功效。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之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以中医药学理论为依据,在民间经验方的基础上配制而成。本发明灭菌杀毒功效非常显著,其具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解表祛风、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行气止痛、活血消肿、排脓生肌、灭菌杀毒之功效,全方直中病机,治疗效果显著,能快速治愈牛额窦炎的病症。本发明具有药力强、药效好、无毒副作用、不会产生抗药性、不易复发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牛额窦炎的中药物,由下列原料药材构成:酒炒知母120g、酒炒黄柏120g、木香20g、乳香25g、没药25g、连翘45g、桔梗20g、金银花30g、荆芥15g、防风15g、甘草20g、野菊花80g、薄荷60g、黄芪50g、薏苡仁50g。

本发明人收治牛额窦炎病例60例,采用本发明中药物进行治疗,一次灌服50g,一天三次,连服5天后,治愈率为93%。其余病例病情均有好转,有效率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