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61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尤其是在眼眶病专科诊治过程中,常常见到上睑下垂和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上睑下垂会导致患者平视时上方视野被遮挡,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都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对患者的安全行走都构成严重影响。

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利用手术的方法将眼睑上提,但是术后病人睡觉时,眼睑不能完全闭合,会导致眼表损伤,严重者甚至出现角膜溃疡导致失明。也正是因为这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例如,Bell征阴性的患者,并不能接受此手术治疗,目前医疗手段对于此类患者可谓束手无策。

沃姆有限责任公司在其专利“用于上睑下垂的非手术治疗的组合物和方法(CN201280011433.6)”指出使用羟甲唑啉和苯福林符合制剂给患者使用,用于增大患者视野。但此类药物会明显增高患者的血压,并不适合长期使用,用药的量也很难根据每个患者眼睑下垂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估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在其专利“提睑贴(CN201020296557.1)”提出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控制眼睑下垂。但是此方法仅仅是撑起了眼睑,会让患者在闭眼时感到较大的阻力,容易引起疲劳,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以此同时,“提睑贴”并不能让患者的眼睑像正常人一样有节律的运动,所以患者的眼表难以维继正常的眼睑结膜的覆盖和泪液的滋润,从而达到正常人的眼表状态。并且弹性势能在行使功能时难以控制,因每个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很难通用于每一个患者。

为了解除这类患者的痛苦,弥补手术治疗的缺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带有辅助并模拟眼睑运动的眼镜,以模拟正常人眼睑的运动,以最贴近自然生理状态的方式恢复上睑下垂患者的视野,并维持其眼表微环境的健康。该眼睑功能矫正器主要用于辅助眼睑运动,在免除手术痛苦的前提下减小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如需对上睑下垂或者眼睑闭合不全进行治疗,仍需通过手术或者使用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利用眼睑矫正器解决患者平视时上方视野被遮挡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包括眼镜框,镜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1,电线2,电机3,齿轮4,凸轮组5,杠杆对6,眼睑贴合器组7;所述电线2布置于所述眼镜框上,所述电线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1连接,所述电线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3连接;所述电机3位于所述眼镜框的中央连接处,与所述齿轮4相连并带动所述齿轮4运转,所述凸轮组5与所述齿轮4配合,所述凸轮组5支撑所述杠杆对6,所述杠杆对6被设置于所述眼镜框上部,所述杠杆对6与所述眼睑贴合器组7连接,所述眼睑贴合器组7配合所述杠杆对6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组5包括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所述第一凸轮51和所述第二凸轮52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4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51包括凸轮本体511与凸轮齿轮512,所述第一凸轮51通过所述凸轮齿轮512与所述齿轮4配合,所述第二凸轮52通过所述凸轮齿轮512与所述齿轮4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4旋转时,所述第一凸轮51通过配合所述齿轮4同向旋转,所述第二凸轮52配合所述齿轮4反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51的最大直径占据整个齿轮圆弧的比例为T/T+t,T为眨眼周期,t为眨眼用时。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转动一周的时间设定为T+t,T为眨眼周期,t为眨眼用时。

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杠杆对6包括第一杠杆61和第二杠杆62,所述第一凸轮51支撑所述第一杠杆61,所述第二凸轮52支撑所述杠杆62,所述第一杠杆61通过支撑轴611与眼镜框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轴611被设置为所述第一杠杆61的支点。

进一步地,所述眼睑贴合器组7包括第一眼睑贴合器71和第二眼睑贴合器72,所述第一杠杆61与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通过连接轴612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杠杆62与所述第二眼睑贴合器72通过连接轴612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被设置为长条形,并在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中部设置有突出的耳状物712,所述耳状物712上设置有贯通孔711,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通过所述贯通孔711配合所述连接轴612与所述第一杠杆61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与佩戴者眼睑接触,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表面平滑,质地软,边角采用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51配合所述齿轮4运动,所述第一凸轮51带动所述第一杠杆61运动,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一杠杆61将所述第一凸轮51的圆周运动转换为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眼睑贴合器71配合所述第一杠杆61上下往复运动。

在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为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布置在所述眼镜框两侧。

本发明的眼睑功能矫正器通过模拟正常人眼睑的运动,以最贴近自然生理状态的方式恢复上睑下垂患者的视野,并维持其眼表微环境的健康。另外眼睑功能矫正器经济实用,让患者免去手术的痛苦,并且可以长期佩戴。除此之外,本方法无需患者服用任何药物,避免了全身副作用。另外,此机构可以根据测量眼睑的高度,询问患者眨眼的习惯来量身订做机构中凸轮的最大、最小直径,及其分别所占的比例,从而更好地控制眼睑贴合器运动的幅度和时相。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凸轮组;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凸轮;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杠杆;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杠杆与凸轮组和眼睑贴合器的配合;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眼睑贴合器;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齿轮带动凸轮组及眼睑贴合器示意图。

图中,1-电源,2-电线,3-电机,4-齿轮,5-凸轮组,51-第一凸轮,511-凸轮本体,512-凸轮齿轮,52-第二凸轮,6-杠杆对,61-第一杠杆,611-支撑轴,612-连接轴,62-第二杠杆,7-眼睑贴合器,71-第一眼睑贴合器,711-贯通孔,712-耳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的优选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为了是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包括眼镜框,镜架,还包括电源1,电线2,电机3,齿轮4,凸轮组5,杠杆对6,眼睑贴合器组7;电线2布置于眼镜框上,电线2的第一端与电源1连接,该电源1为电池,该电源1布置在眼镜框两侧,电线2的第二端与电机3连接,电机3位于眼镜框的中央连接处,与齿轮4相连并带动齿轮4运转,凸轮组5与齿轮4配合,凸轮组5支撑杠杆对6,杠杆对6被设置于眼镜框上部,杠杆对6与眼睑贴合器组7连接,眼睑贴合器组7配合杠杆对6运动。

如图3所示,凸轮组5包括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分别设置于齿轮4两侧。齿轮4旋转时,第一凸轮51通过配合齿轮4同向旋转,第二凸轮52配合齿轮4反向旋转。

如图4所示,第一凸轮51包括凸轮本体511与凸轮齿轮512,第一凸轮51通过凸轮齿轮512与齿轮4配合,第二凸轮52通过凸轮齿轮512与齿轮4配合。本设计中电机匀速运转,通过凸轮半径的改变来控制杠杆的运动,运动平稳,电机运动频率相对较低,因为此类患者需长时间佩戴该眼镜,该设计有利于电机的长时间运转,而其他电机带动的方式需要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运转的运转速度,需要编程,电机旋转速度非匀速,运转频率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第一凸轮51的最大直径设置角度区间为(0~152.75°),最小直径设置角度区间为(221.37~291.37°),凸轮最大直径为3.25mm,凸轮最小直径为1.82mm。

第一凸轮51的最大直径占据整个齿轮圆弧的比例为T/T+t,T为眨眼周期,t为眨眼用时。齿轮4转动一周的时间设定为T+t,T为眨眼周期,t为眨眼用时。凸轮建议采用轻且质硬的材料,厚度在0.8-1.2mm。据统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钟时间。这里以3秒钟眨眼一次,每次眨眼0.3秒为例,那么将齿轮转动一周的时间设定为3.3秒,最大直径在整个圆周占比设置为整个齿轮圆弧的10/11。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杠杆对6包括第一杠杆61和第二杠杆62,第一凸轮51支撑第一杠杆61,第二凸轮52支撑第二杠杆62,第一杠杆61通过支撑轴611与眼镜框可活动连接,支撑轴611被设置为第一杠杆61的支点。第一杠杆61和第二杠杆62的支点水平方向位于镜框外缘向内6-8mm,并使第一杠杆61与第一凸轮51凸轮最大直径接触时,第一杠杆不超过镜框上边缘,在第一杠杆61与第一凸轮51最小直径接触时,第一杠杆不低于镜框下边缘,且使第二杠杆62与第二凸轮52凸轮最大直径接触时,第二杠杆不超过镜框上边缘,在第二杠杆62与第二凸轮52最小直径接触时,第二杠杆不低于镜框下边缘。支撑轴611与第一杠杆61外侧缘沿径向中轴距离3-5mm,支撑轴611与第一凸轮51接触点沿径向中轴距离45-50mm,当支撑轴611与第一凸轮51接触点在该距离区间时,杠杆力矩较大。

如图5和图6所示,眼睑贴合器组7包括第一眼睑贴合器71和第二眼睑贴合器72,第一杠杆61与第一眼睑贴合器71通过连接轴612可活动连接,第二杠杆62与第二眼睑贴合器72通过连接轴612可活动连接。连接轴612位于第一杠杆61中轴径向与第一凸轮51接触点中点,通过该设置,第一眼睑贴合器71稳定性较强。

如图7所示,第一眼睑贴合器71被设置为长条形,并在第一眼睑贴合器71中部设置有突出的耳状物712,耳状物712上设置有贯通孔711,第一眼睑贴合器71通过贯通孔711配合连接轴612与第一杠杆61可活动连接,第一眼睑贴合器71与佩戴者眼睑接触,第一眼睑贴合器71表面平滑,边角采用圆弧过渡,第一眼睑贴合器材料为硅胶,并在表面设置摩擦点(图上未示出)以增加摩擦力。

如图6所示,第一凸轮51带动第一杠杆61运动,凸轮转动时,第一杠杆61将第一凸轮51的圆周运动转换为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第一眼睑贴合器71配合第一杠杆61上下往复运动,第二凸轮52带动第二杠杆62运动,凸轮转动时,第二杠杆62将第二凸轮52的圆周运动转换为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第二眼睑贴合器72配合第二杠杆62上下往复运动。

如图8所示,齿轮5的旋转方向为F,第一凸轮51配合齿轮4旋转,旋转方向为F,第一凸轮51带动第一杠杆61运动,第一凸轮51转动时,第一杠杆61将第一凸轮51的圆周运动转换为第一眼睑贴合器71的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当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为第一凸轮51最小半径时,第一眼睑贴合器位于位置A,此时患者眼睑闭合,当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经过最小凸轮半径之后,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逐渐增大,眼睑逐渐被抬起,达到凸轮最大半径处时,第一眼睑贴合器71位于位置B,患者眼睑完全睁开,睁眼几秒钟后,第一凸轮51运行至最大半径终点,并随着运动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逐渐减小,人的眼睑随即逐渐闭合,到达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为第一凸轮51最小半径时,人的眼睛完全闭合。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睑功能矫正器,包括眼镜框,镜架,还包括电源1,电线2,电机3,齿轮4,凸轮组5,杠杆对6,眼睑贴合器组7;电线2布置于眼镜框上,电线2的第一端与电源1连接,该电源1为电池,该电源1布置在眼镜框两侧,电线2的第二端与电机3连接,电机3位于眼镜框的中央连接处,与齿轮4相连并带动齿轮4运转,凸轮组5与齿轮4配合,凸轮组5支撑杠杆对6,杠杆对6被设置于眼镜框上部,杠杆对6与眼睑贴合器组7连接,眼睑贴合器组7配合杠杆对6运动。

如图3所示,凸轮组5包括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分别设置于齿轮4两侧。齿轮4旋转时,第一凸轮51通过配合齿轮4同向旋转。

如图4所示,第一凸轮51包括凸轮本体511与凸轮齿轮512,第一凸轮51通过凸轮齿轮512与齿轮4配合。

第一凸轮51的最大直径占据整个齿轮圆弧的比例为T/T+t,T为眨眼周期,t为眨眼用时。齿轮4转动一周的时间设定为T+t,T为眨眼周期,t为眨眼用时。据统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钟时间。这里以1秒钟眨眼一次,每次眨眼0.1秒为例,那么将齿轮转动一周的时间设定为1.1秒,最大直径在整个圆周占比设置为整个齿轮圆弧的10/11。

如图5和图6所示,杠杆对6包括第一杠杆61和第二杠杆62,第一凸轮51支撑第一杠杆61,第一杠杆61通过支撑轴611与眼镜框可活动连接,支撑轴611被设置为第一杠杆61的支点。

如图5和图6所示,眼睑贴合器组7包括第一眼睑贴合器71和第二眼睑贴合器72,第一杠杆61与第一眼睑贴合器71通过连接轴612可活动连接。

如图7所示,第一眼睑贴合器71被设置为长条形,并在第一眼睑贴合器71中部设置有突出的耳状物712,耳状物712上设置有贯通孔711,第一眼睑贴合器71通过贯通孔711配合连接轴612与第一杠杆61可活动连接,第一眼睑贴合器71与佩戴者眼睑接触,第一眼睑贴合器71表面平滑,质地软,边角采用圆弧过渡,第一眼睑贴合器材料为硅胶,并在表面设置摩擦点(图上未示出)以增加摩擦力。

如图6所示,第一凸轮51带动第一杠杆61运动,凸轮转动时,第一杠杆61将第一凸轮51的圆周运动转换为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第一眼睑贴合器71配合第一杠杆61上下往复运动。

如图8所示,齿轮5的旋转方向为F,第一凸轮51配合齿轮4旋转,旋转方向为F,第一凸轮51带动第一杠杆61运动,第一凸轮51转动时,第一杠杆61将第一凸轮51的圆周运动转换为第一眼睑贴合器71的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当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为第一凸轮51最小半径时,第一眼睑贴合器位于位置A,此时患者眼睑闭合,当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经过最小凸轮半径之后,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逐渐增大,眼睑逐渐被抬起,达到凸轮最大半径处时,第一眼睑贴合器71位于位置B,患者眼睑完全睁开,睁眼几秒钟后,第一凸轮51运行至最大半径终点,并随着运动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逐渐减小,人的眼睑随即逐渐闭合,到达第一凸轮51中轴与第一杠杆61接触点距离为第一凸轮51最小半径时,人的眼睛完全闭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