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杯型密闭喉口周围组织的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51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通气治疗中使用的喉口上罩杯型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麻醉、急救中病人失去自主呼吸,需要给病人进行人工通气,目前公知技术中,人工通气主要通过两种气道产品完成:喉口下通气道(管)和喉口上通气道。

现有喉口上通气道又可分为:可充气囊型和非充气囊型两种喉口上通气道。而非充气囊型通气道还可进一步分为软胶型和硬胶型喉口上通气道。

喉口下通气道因通气方式是经过将气管导管插入位于喉口下主气管并固定,称为稳定气道。喉口上通气道通过与喉口周围的组织贴附或通过囊部封闭口咽、鼻咽腔完成通气,称为不稳定气道。不稳定气道由于与周围组织间的密闭性与稳定性存在明显缺陷,仅用于短时间手术或通气治疗。在使用喉口上通气道完成/进行通气治疗时,因手术时间和通气治疗时间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通过不稳定的喉口上通气道插入气管导管来建立稳定通气道”,现有的喉口上通气道存在诸多明显缺陷,说明如下:

一、临床医生对于现有的喉口上通气道最大的疑虑是囊部与周围组织的密闭性。密闭性不好可导致通气时气道“漏气”,直接影响通气治疗的效果,严重漏气会形成无效通气给病人到来巨大风险;

二、现有的喉口上通气道使用过程中,在通气时如果出现在通气气流的作用下的“会厌返折”,将会产生会厌阻塞气道的现象,影响气道的通畅甚至气道梗阻;

三、在全麻状态下,舌体变得异常柔软并“瘫”向舌根的方向,会影响气道使用时的物理稳定性;

四、第三代喉口上通气道的特点是具有“双通道/双管”的通气道。除了通气道外的另一通道即为胃管通道,用于治疗过程的胃部减压。一旦通气治疗结束,退出通气道仍需保留胃管的操作将非常复杂:要么将胃管连同通气道一起拔出,再置入胃管;要么将胃管剪断再行处理。

综上所述:现有的喉口上通气道都存在通气密闭性的问题;充气囊式喉口上通气道对周围组织神经的压迫导致的术后喉痛等并发症的问题;硬胶喉口上通气道导致的插入对咽颊的损伤问题;通气时会厌返折导致通气道阻塞的风险;使用时稳定性的问题;三代喉口上通气道退出通气道保留胃管的问题。因此亟需改善现有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喉口上通气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罩杯型密闭喉口周围组织的通气道,方便通过不稳定气道建立稳定气道,减少对周围组织/神经的损伤,提高气道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有效改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罩杯型密闭喉口周围组织的通气道,包括整体呈弧状用于插入气管导管的主通气道,及设于主通气道一端的罩杯座上的非膨胀式喉口部罩杯;所述喉口部罩杯与人体喉口部解剖结构相吻合,将人体喉口外缘罩在喉口部罩杯内;所述喉口部罩杯边沿与喉口周围组织接触最深部位、即罩杯内缘最高峰处设有环状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喉口部罩杯内、对应会厌处设有会厌托,所述会厌托距离罩杯外缘形成的空间确保容纳会厌软骨的的大小,形成会厌附着点。

进一步的,所述主通气道相对于气管导管分离开口的另一外侧壁开有c型胃管槽,或该外侧壁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开有c型胃管槽,所述c型管槽延伸到所述罩杯座背面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通气道与喉口部罩杯连接处对应舌根的位置设有凸起并向两侧延展的舌根座,延展宽度不超过罩杯座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喉部罩杯为非膨胀式柔软可变形罩杯。

进一步的,所述主通气道截面为方形,方形的四个角为平滑过渡的弧度倒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一种罩杯型密闭喉口周围组织的通气道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经过研究人体解剖结构,查阅几十年的相关文献,在尸体解剖反复试验对比;观察动态通气时喉口周围解剖结构变化以及与中外专家反复交流与沟通,设计出与喉口周围组织结构完全吻合的罩杯外型。采用柔软的人造橡胶材料生产出与喉口周围解剖结构相吻合的罩杯。并在罩杯边沿与喉口周围组织接触“最深”部位即罩杯内缘最高峰,加设“密封圈”,使得喉口周围组织将罩杯边沿包裹紧密。最大限度避免通气时出现漏气现象。柔软的罩杯材质在置入时不会对咽颊造成损伤。置入后无罩杯无需充气,避免气囊压力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本发明根据对病人通气时会厌位置的动态研究,设计的喉口部罩杯将“会厌”完全罩入罩杯内。为了防止在通气时出现在通气气流的作用下的“会厌返折”导致产生会厌阻塞气道的现象,影响气道的通畅甚至气道梗阻,本发明设计了会厌托,会厌托的设计可以将会厌附着于会厌托的位置,将会厌保持打开的状态,避免气流导致的会厌返折;

(3)在全麻状态下,舌体变得异常柔软并“瘫”向舌根的方向,本发明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在舌根的位置设计一横向延展的平台将柔软的舌根附着于此,增加了气道使用时的物理稳定性。让不稳定的气道变得更加稳定;

(4)本发明中c型胃管槽的设计,既可以随时插入胃管,又可以在退出通气道时方便地将胃管与通气道分离,实现顺利退出通气道同时保留胃管。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部示意图;

图3为人体喉部示意图。

其中:

1、主通气道;2、喉口部罩杯;

3、罩杯座;6、密封圈;

7、会厌托;8、舌根座;

9、c型胃管槽;10、麻醉机接口及防咬合牙垫;

13、会厌;14、喉口;

15、食道;16、舌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罩杯型密闭喉口周围组织的通气道,包括整体呈弧状用于插入气管导管的主通气道1,主通气道1一端设有罩杯座3,所述罩杯座3上设有非膨胀式喉口部罩杯2;

如图3所示为人体喉部的示意图,所述喉口部罩杯2与人体喉口部解剖结构相吻合,将人体喉口外缘罩在喉口部罩杯内;

喉口上通气道最大的疑虑是罩杯与周围组织的密闭性。密闭性不好可导致通气时气道“漏气”,直接影响通气治疗的效果,严重漏气会形成无效通气给病人到来巨大风险。本发明在经过研究人体解剖结构,查阅几十年的相关文献,在尸体解剖反复试验对比;观察动态通气时喉口周围解剖结构变化以及与中外专家反复交流与沟通,在喉口部罩杯2边沿设计出与喉口周围组织结构完全吻合的罩杯外型。采用柔软的人造橡胶材料生产出与喉口周围解剖结构相吻合的罩杯。并在罩杯边沿与喉口周围组织接触“最深”部位即罩杯内缘最高峰,加设密封圈6,使得喉口周围组织将罩杯边沿包裹紧密,最大限度避免通气时出现漏气现象。柔软的罩杯材质在置入时不会对咽颊造成损伤。置入后无罩杯无需充气,避免气囊压力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发明根据对病人通气时会厌位置的动态研究,设计的罩杯将会厌完全罩入罩杯内。在通气时如果出现在通气气流的作用下的“会厌返折”,将会产生会厌阻塞气道的现象,影响气道的通畅甚至气道梗阻。因此本发明在所述喉口部罩杯2内、对应会厌处设有会厌托7,所述会厌托7距离罩杯外缘形成的空间确保容纳会厌软骨的的大小,形成会厌附着点。会厌托的设计可以将会厌附着于会厌托的位置,将会厌保持打开的状态,避免气流导致的会厌返折。

第三代喉口上通气道的特点是具有“双通道/双管”的通气道。除了通气道外的另一通道即为胃管通道,用于治疗过程的胃部减压。一旦通气治疗结束,退出通气道仍需保留胃管的操作将非常复杂:要么将胃管连同通气道一起拔出,再置入胃管;要么将胃管剪断再行处理。本发明在所述主通气道相对于气管导管分离开口的另一外侧壁开有c型胃管槽9,或该外侧壁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开有c型胃管槽9,所述c型胃管槽9延伸到所述罩杯座3背面顶端。c型胃管槽9的出现,既可以随时插入胃管,又可以在退出通气道时方便地将胃管与通气道分离,实现顺利退出通气道同时保留胃管。

在全麻状态下,舌体变得异常柔软并“瘫”向舌根的方向。本发明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在对应舌根的位置,主通气道与喉口部罩杯连接处,设计一横向延展的平台,作为舌根座8,将柔软的舌根附着于此,舌根座8延展宽度不超过罩杯座3的宽度。增加了气道使用时的物理稳定性。让不稳定的气道变得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通气道1设计截面为方形,方形的四个角为平滑过渡的弧度倒角。

本发明解决了(1)通气密闭性的问题;(2)充气囊式喉口上通气道对周围组织神经的压迫导致的术后喉痛等并发症的问题;(3)硬胶喉口上通气道导致的插入对咽颊的损伤问题;(4)通气时会厌返折导致通气道阻塞的风险;(5)使用时稳定性的问题;(6)三代喉口上通气道退出通气道保留胃管的问题,本发明在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得到彻底或者部分改善,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喉口上通气道。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实施方案等信息,但是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过程的限制,在不脱离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因此,除非这种变化和改进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它们应该被看作包含在本发明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