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用救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2370阅读:10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院用救护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医院用救护床。



背景技术:

救护床在紧急救援中被用于运送伤病的人员,通常情况下救援过程非常紧张,需要快速地将人员送达指定地点,而由于现有的救护床为了节省空间、方便搬运,底座均设计的较小,因此存在底座不够稳定的问题,在救护床快速前进或转弯时极易发生床体倾倒、人员坠落的事故,对伤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院用救护床,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医院用救护床,包括支撑架体、底板、床体和液压驱动支撑柱,所述床体包括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所述支撑架体由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组成,所述液压驱动支撑柱设置有四个且底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由液压缸和活塞杆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杆穿过通孔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螺纹杆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包括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和第二螺纹杆上分别对称设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纹套管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储物装置,所述储物装置与所述活动床体相对设置,所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储物装置的储物口相连通的进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物装置中开设有一储物空腔,所述储物空腔的中间设置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面与所述底板的顶面齐平,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储物空腔分隔成左空腔和右空腔,且所述左空腔和右空腔体积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床体和固定床体之间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通过轴心与底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滚轴与床体转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以第二轴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体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垫,所述减震弹簧垫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床体内顶面和内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驱动支撑柱通过液压驱动完成升降,从而调节床体高度以适应救护的需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杆穿过通孔与床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螺旋杆和第二螺旋杆螺纹反向设置,两边的螺纹套管运动方向相反,当需要对伤病人员进行运送时,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使得螺纹套管相背离运动,带动支撑脚向外伸出,增大救护床底座面积,提高运送途中的稳定性;当不需要使用救护床时,可通过螺纹套管相向运动收起支撑脚,有效节约空间;液压驱动支撑柱以液压为动力调节支撑柱本身的高低,进而调节床体的高度,从而有效应对需要,方便病员的抬放;通过设置的储物装置可方便储物,升降驱动装置为活动床体的抬起提供稳定的支撑。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效节约空间,增强救护床运送过程当中的稳定性,保障伤病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医院用救护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活动床体抬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撑脚伸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脚收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医院用救护床,包括包括支撑架体1、底板2、床体3和液压驱动支撑柱4,所述床体3包括固定床体31和活动床体32,所述支撑架体1由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和第三支撑架13组成,所述液压驱动支撑柱4设置有四个且底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三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6,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由液压缸61和活塞杆62组成,所述支撑架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一端设置有电机73,所述电机73与所述螺纹杆7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7包括第一螺纹杆71和第二螺纹杆72,所述第一螺纹杆71和第二螺纹杆72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71上和第二螺纹杆72上分别对称设有螺纹套管75,所述螺纹套管75与所述螺纹杆7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纹套管75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块52,所述连接块5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底端设置有万向轮51,所述底板2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储物装置40,所述储物装置40与所述活动床体32相对设置,所述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储物装置40的储物口相连通的进口44。

其中,所述储物装置40中开设有一储物空腔,所述储物空腔的中间设置有一分隔板41,所述分隔板41的顶面与所述底板2的顶面齐平,所述分隔板41将所述储物空腔分隔成左空腔41和右空腔43,且所述左空腔41和右空腔43体积相同,所述左空腔41和右空腔43的设置可用于放置不同的物品,起到物品分类放置的效果,且只有当活动床体32在抬起时才能拿取或者放置医疗用的器具,当活动床体部处于抬起时则是将与所述储物装置40的储物口相连通的进口44关闭,防止所述左空腔41和右空腔43中的物品被盗,所述活动床体32和固定床体31之间设置有滚轴33,所述滚轴33通过轴心331与底板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滚轴33与床体3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7上套设有第一轴承741、第二轴承742和第三轴承743,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和第三支撑架13,所述第一轴承741和第三轴承743以所述第二轴承742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床体3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垫31,所述减震弹簧垫31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床体3内顶面和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驱动支撑柱4通过液压驱动完成升降,从而调节床体高度以适应救护的需求;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杆62穿过通孔与床体3固定连接。

使用时,由于第一螺旋杆和第二螺旋杆螺纹反向设置,两边的螺纹套管运动方向相反,当需要对伤病人员进行运送时,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使得螺纹套管相背离运动,带动支撑脚向外伸出,增大救护床底座面积,提高运送途中的稳定性;当不需要使用救护床时,可通过螺纹套管相向运动收起支撑脚,有效节约空间;液压驱动支撑柱以液压为动力调节支撑柱本身的高低,进而调节床体的高度,从而有效应对需要,方便病员的抬放;通过设置的储物装置可方便储物,升降驱动装置为活动床体的抬起提供稳定的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院用救护床,包括支撑架体、底板、床体和液压驱动支撑柱,所述床体包括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所述支撑架体由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组成,所述液压驱动支撑柱设置有四个且底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由液压缸和活塞杆组成,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杆穿过通孔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有电机;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效节约空间,增强救护床运送过程当中的稳定性,保障伤病人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覃日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爵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23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