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睫毛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378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睫毛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睫毛膏产品种类繁多,有浓密型、纤长型、卷翘型、丰盈卷翘型、浓密纤长型等等,很受消费者欢迎。其中,浓密型的睫毛膏由于其具有显著的上妆效果,深受广大爱美女性的喜爱。然而,使用者上妆后,一旦出汗或者遭受雨淋,则会导致睫毛膏化开,最终出现润妆的现象。因此,一种上妆后具有浓密效果且防水的睫毛膏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睫毛膏,其解决了睫毛膏易润妆的问题,具有浓密的上妆效果且不易润妆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睫毛膏,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去离子水35-43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2-3.5份;

聚乙烯醇2.5-4份;

丁二醇2-5份;

羟乙基纤维素0.1-0.5份;

乙醇6-10份;

CI77499为5-8份;

糊精异硬脂酸酯1-3.5份;

巴西棕榈树蜡4-6份;

蜂蜡4.5-6份;

硬脂酸1-3.5份;

表面活性剂1-3份;

PEG-40硬脂酸酯0.2-1.5份;

环聚二甲基硅氧烷3.5-6.5份;

成膜剂8-11份;

硅石3-5份;

所述成膜剂为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形成的混合物,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3-5∶1∶2-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丁二醇、乙醇作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作用,促进各组分之间的混合,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均匀分散的效果;且两者还具有杀菌、易挥发和干燥快的作用,睫毛膏经上妆后,可快速干燥,减少未干燥的睫毛膏在眨眼过程中粘附到眼部皮肤上的可能。CI77499是一种黑色氧化铁,具有细腻、色泽好、粒径均匀的优点,增加上妆效果,涂有本申请中睫毛膏后的睫毛使眼睛更加有神。

聚乙烯醇是一种增稠剂,在潮湿状态下可增加延展性,从而使本申请中的睫毛膏在使用后,可对睫毛达到较好的浓密效果。羟乙基纤维素是一种非离子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充分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且易形成较为稳定的网络状结构,促进其与其他组分之间的连接,达到稳定、增稠、控制粘度的作用。糊精异硬脂酸酯具有较好的乳化作用,减少水油分离的现象出现,并促进组分之间具有较好的分散和稳定性。环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极高的溶解效果,与乙醇、丁二醇相互配合,增加挥发效果,促进睫毛膏快速凝固,同时,还具有润滑作用,和PEG-40硬脂酸酯、硅石配合,可调节液相中的粘度,达到清爽不黏腻的效果。经研究(试验一)发现,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糊精异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硅石复配作用,有助于将CI77499与睫毛粘附,使形成的本申请在具有较好的上妆效果,达到使睫毛变得更加浓密的目的。

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稳定、防水的作用,且可对周围组分形成粘合。蜂蜡和巴西棕榈树蜡均为优异柔软效果,使涂抹后的睫毛可更为柔顺,不易相互粘接于一体,同时,两者具有亲油性,可增加带有油性物质的体系的粘稠度。成膜剂中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形成的重量份数比为1∶3-5∶1∶2-3,通过该配比形成的成膜剂具有优异的成膜效果,可将CI77499牢固地粘附在睫毛表面。经研究(试验二)发现,聚乙烯吡咯烷酮、蜂蜡、巴西棕榈树蜡、成膜剂相互配合作用,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使本申请中的睫毛膏经上妆后,不易出现润妆的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去离子水37-41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2.3-3.2份;

聚乙烯醇2.8-3.7份;

丁二醇2.5-4.5份;

羟乙基纤维素0.2-0.45份;

乙醇7-9份;

CI77499为5.5-7份;

糊精异硬脂酸酯1.5-3份;

巴西棕榈树蜡4.5-5.5份;

蜂蜡4.7-5.8份;

硬脂酸1.2-3.3份;

表面活性剂1.3-2.5份;

PEG-40硬脂酸酯0.5-1.3份;

环聚二甲基硅氧烷3.8-6份;

成膜剂8.5-10份;

硅石3.3-4.5份;

所述成膜剂为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形成的混合物,所述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3-5∶1∶2-3。

经研究发现,采用该重量份数范围内的组分,更有助于使形成的本申请中的睫毛膏具有增加睫毛浓密感,并提升睫毛膏的防水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所述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的比值为2-4∶1。

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相互配合后,具有优异的润滑效果,促进睫毛膏中的各组分均匀混合,且其具有较好的乳化作用,与之间相互复配,从而达到较好的表面活性作用,经研究(试验一)发现,表面活性剂与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糊精异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硅石复配作用,从而使睫毛膏具有更好的浓密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防腐剂,所述防腐剂的重量份数为0.1-1.5份,所述防腐剂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所述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1-2∶1-2∶2-3.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1-2∶1-2∶2-3.5形成的防腐剂,其具有更好的抗菌、防腐、保护的作用,且对黏度进行控制,使形成的防腐剂不易使皮肤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睫毛膏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睫毛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相应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丁二醇、羟乙基纤维素充分混合,加热至80-85℃,形成水相;

S2,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糊精异硬脂酸酯、巴西棕榈树蜡、蜂蜡、硬脂酸、PEG-40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加热至80-85℃,形成油相;

S3,将相应重量份数的CI77499与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混合均匀,保温至80-85℃,形成黑色油相;

S4,将步骤S3中获得的黑色油相加入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中,均质,形成水油混合物;

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水油混合物脱泡,降温至38-43℃,形成冷却水油混合物;

S6,将相应重量份数的成膜剂、硅石加入步骤S5中获得的冷却水油混合物中,混合均匀,获得成品,检测,出料,灌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黑色油相缓慢置入水相中,两者的温度均在80-85℃的范围内,有助于促进两相之间的相互混合,使形成的水油混合物中不易出现结块的现象,并减少沉淀的产生。在温度降至38-43℃的范围内时,加入成膜剂,减少对成膜剂的损坏,并促进整个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充分混合,使睫毛膏具有均匀分散且上妆浓密的效果。

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为酯类物质,在80-85℃的温度范围内,更易与糊精异硬脂酸酯、巴西棕榈树蜡、蜂蜡、硬脂酸、PEG-40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油相物质相互混合,使形成的油相具有较好的均匀、稳定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6中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防腐剂,混合均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38-43℃的温度范围内加入防腐剂,减少对防腐剂的损失,并使本申请中的睫毛膏具有良好的杀菌和防腐效果,并延长睫毛膏的有效使用期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形成的混合物,与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糊精异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硅石复配作用,有助于将C177499与睫毛粘附,使形成的本申请在具有较好的上妆效果,达到使睫毛变得更加浓密的目的;

2、聚乙烯吡咯烷酮、蜂蜡、巴西棕榈树蜡、成膜剂相互配合作用,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使本申请中的睫毛膏经上妆后,不易出现润妆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睫毛膏,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相应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丁二醇、羟乙基纤维素充分混合,加热至80-85℃,形成水相;

S2,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糊精异硬脂酸酯、巴西棕榈树蜡、蜂蜡、硬脂酸、PEG-40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加热至80-85℃,形成油相,其中,该表面活性剂为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两者的重量份数比值为2∶1;

S3,将相应重量份数的CI77499与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混合均匀,保温至80-85℃,形成黑色油相;

S4,将步骤S3中获得的黑色油相加入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中,均质,形成水油混合物;

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水油混合物脱泡,降温至38-43℃,形成冷却水油混合物;

S6,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3∶1∶2形成的成膜剂,以及硅石加入步骤S5中获得的冷却水油混合物中,混合均匀,获得成品,检测,出料,灌装。

实施例1中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2: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6中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防腐剂,混合均匀,该防腐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1∶2的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

实施例3: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其中,成膜剂中,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4∶1∶2.5;表面活性剂中,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的重量份数比值为3∶1;防腐剂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的重量份数比值为1∶1.5∶1.5∶2.5。

实施例4: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其中,成膜剂中,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5∶1∶3;表面活性剂中,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的重量份数比值为4∶1;防腐剂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的重量份数比值为1∶2∶1.5∶2.5。

实施例5: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其中,成膜剂中,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3.5∶1∶2.5;表面活性剂中,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的重量份数比值为2.5∶1;防腐剂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的重量份数比值为1∶2∶2∶3.5。

实施例6: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其中,成膜剂中,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4.5∶1∶3;表面活性剂中,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的重量份数比值为3.5∶1;防腐剂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甲酯、丙二醇的重量份数比值为1∶2∶2∶3。

表1实施例1-6中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防腐剂购自百好博;聚乙烯醇购自广东新图;丁二醇购自上海协瑞;羟乙基纤维素、成膜剂购自上海科耐欧;乙醇购自安特;C177499、巴西棕榈树蜡、蜂蜡购自翔酋;糊精异硬脂酸酯购自科丝发;硬脂酸购自上海锦雍;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PEG-40硬脂酸酯购自上海高维;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购自上海方登;硅石购自上海联锴。

对比例1-7: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3相比,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例1-7中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对比例8:一种睫毛膏,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与实施例3相同,但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相应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丁二醇、羟乙基纤维素充分混合,加热至70-79℃,形成水相;

S2,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糊精异硬脂酸酯、巴西棕榈树蜡、蜂蜡、硬脂酸、PEG-40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加热至70-79℃,形成油相,其中,该表面活性剂为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两者的重量份数比值为2∶1;

S3,将相应重量份数的CI77499与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混合均匀,保温至70-79℃,形成黑色油相;

S4,将步骤S3中获得的黑色油相加入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中,均质,形成水油混合物;

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水油混合物脱泡,降温至30-37℃,形成冷却水油混合物;

S6,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3∶1∶2形成的成膜剂,以及硅石加入步骤S5中获得的冷却水油混合物中,混合均匀,获得成品,检测,出料,灌装。

对比例9-13:一种睫毛膏,与实施例3相比,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3所示。

表3对比例9-13中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

试验一 上妆试验

试验样品:采用实施例1、3、5中获得的睫毛膏作为试验样品1-3,采用对比例1-8中获得的睫毛膏作为对照样品1-8。

试验方法:选取睫毛长度相似的、睫毛数量较少的、同一地区的、年龄为18-25周岁的女性白领受试者1100名,平均分成11组,分别编号1-11。其中,第1-3组受试者分别使用试验样品1-3,第4-11组受试者则分别使用对照样品1-8。使用时,采用相同类型的睫毛刷将相应的等量样品涂抹于睫毛上,1min后记录每组受试者的上妆效果及使用感受。且观察实施例1、3、5中获得的睫毛膏的可使用期限。

试验结果:第一组受试者中,99%受试者认为涂抹试验样品1后,试验样品1均匀涂抹在睫毛表面,使睫毛明显变得浓密,且睫毛之间不粘黏,使眼神变得有神;经长期使用,试验样品1打开3个月后无法继续使用;

第二组受试者中,100%受试者认为涂抹试验样品2后,试验样品2均匀涂抹在睫毛表面,睫毛明显变得浓密、自然,睫毛的弯曲程度不受影响,且睫毛之间不粘黏,使眼神变得神采奕奕;经长期使用,试验样品2的保质期可达6个月;

第三组受试者中,100%受试者认为涂抹试验样品3后,试验样品3均匀涂抹在睫毛表面,睫毛明显变得浓密,且睫毛之间不粘黏,使眼神变得有神;经长期使用,试验样品3的保质期可达6个月;

第四组受试者中,95%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1后,睫毛未变浓密,且睫毛上的睫毛膏未涂抹均匀;

第五组受试者中,88%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2后,睫毛未变浓密,且睫毛上的睫毛膏未涂抹均匀;

第六组受试者中,81%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3后,睫毛未变浓密,且睫毛上的睫毛膏未涂抹均匀;

第七组受试者中,73%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4后,睫毛未变浓密,且睫毛上的睫毛膏未涂抹均匀;

第八组受试者中,55%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5后,睫毛未变浓密,且睫毛上的睫毛膏未涂抹均匀,形成苍蝇脚的现象;

第九组受试者中,60%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6后,睫毛比未涂抹对照样品6时稍微变粗,但睫毛膏未涂抹均匀,形成苍蝇脚的现象;

第十组受试者中,75%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7后,睫毛比未涂抹对照样品7时稍显浓密,但睫毛膏涂抹不够均匀,形成苍蝇脚的现象;

第十一组受试者中,85%受试者认为涂抹对照样品8后,睫毛比未涂抹对照样品8时稍显浓密,但睫毛膏涂抹不够均匀,形成较为严重的苍蝇脚现象;

综上所述,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形成的表面活性剂,与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糊精异硬脂酸酯、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硅石复配作用,有助于将CI77499与睫毛粘附,使形成的本申请在具有较好的上妆效果,使睫毛变得更加浓密的。且睫毛膏制备过程也会对其上妆效果及上妆后睫毛的浓密程度造成影响。

试验二 防水试验

试验样品:采用实施例2、4、6、7中获得的睫毛膏作为试验样品1-4,采用对比例9-13中获得的睫毛膏作为对照样品1-5。

试验方法:挑选试验一中正常体温在37℃的受试者900名,平均分成9组,分别编号1-9。其中,第1-4组受试者分别使用试验样品1-4,第5-9组受试者则分别使用对照样品1-5。使用时,采用相同类型的睫毛刷将相应的等量样品涂抹于睫毛上,经充分干燥后,采用温度为37℃(与人体体温相似)的水进行冲洗10次后,记录防水效果1;再经采用相同强度的运动30min后,记录防水效果2。

试验结果:受试者1-9组的防水效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聚乙烯吡咯烷酮、蜂蜡、巴西棕榈树蜡、通过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去离子水、脱氢乙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1∶4∶1∶2.5形成的成膜剂相互配合作用,达到较好的防温水、防汗水效果,不易出现润妆的现象。

表4受试者1-9组的防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