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54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中药。



背景技术:

海绵状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管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性质,是肿瘤和畸形之间交界性病变。该病多见于儿童,一般不自行消退,但病程缓慢。发生部位以头颈部为多,主要表现为可压缩性的皮内或皮下的囊性肿物。海绵状淋巴管瘤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好发于头颈及下肢。尤其是唇、舌、颊等处。病变界限不清,柔软而有压缩性,但不随体位变化而变化。体积可大可小,大者,局部组织明显肿胀变形,并影响功能,如巨唇、巨舌等。瘤体表面皮肤正常,或呈淡红色,刺穿可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巨大而深部的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切除比较困难。为了整形目的,或解除肿瘤对邻近器官的压迫,有时仅能施行肿瘤部分切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滴水珠、追骨风、石蝉草、急性子、血藤、益母草花、水红花子、骨碎补、土田七、全蝎、牛膝、龙涎香、山海棠、绵枣儿、大浮萍、龙船花根、水蕨、树葱、蟹壳、龙葵根组成。

单剂药量为滴水珠10 g、追骨风8 g、石蝉草8 g、急性子12 g、血藤15 g、益母草花8 g、水红花子8 g、骨碎补10 g、土田七12 g、全蝎6 g、牛膝15 g、龙涎香6 g、山海棠15 g、绵枣儿15 g、大浮萍10 g、龙船花根15 g、水蕨10 g、树葱12 g、蟹壳15 g、龙葵根1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滴水珠: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主治头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追骨风:主治跌打损伤、并有活血、发散的效能;石蝉草:祛瘀散结、抗癌,主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急性子:破血、消积、软坚,主治经闭、积块、噎膈、外疡坚肿、骨鲠不下;血藤:养血消瘀、理气化湿,主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益母草花: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水红花子:消瘀破积、健脾利湿,主治胁腹癥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主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土田七: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主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虫蛇咬伤;全蝎: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主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牛膝:生用散瘀血、消痈肿,主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龙涎香: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主治咳喘气逆、气结癥积、心腹疼痛、淋病;山海棠:行气止痛、活血祛瘀,主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绵枣儿:活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乳拥、肠痈、跌打损伤、腰腿痛;大浮萍:凉血、活血、利尿除湿,主治荨麻疹、丹毒、水臌、湿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龙船花根:行气止痛、活血通络,主治咳血、胃痛、疮疡、跌打外伤、风湿肿痛、妇女经闭;水蕨:活血、解毒,主治痞积、痢疾、胎毒、跌打损伤;树葱: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疖肿、汤火伤;蟹壳:破瘀消积,主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冻疮;龙葵根:治痢疾、淋浊、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滴水珠10 g、追骨风8 g、石蝉草8 g、急性子12 g、血藤15 g、益母草花8 g、水红花子8 g、骨碎补10 g、土田七12 g、全蝎6 g、牛膝15 g、龙涎香6 g、山海棠15 g、绵枣儿15 g、大浮萍10 g、龙船花根15 g、水蕨10 g、树葱12 g、蟹壳15 g、龙葵根1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1月06日 15:09
    有外敷的方法吗?淋巴管溜水性的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