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颌骨截骨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0312发布日期:2018-07-10 20:2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下颌骨截骨导板。



背景技术:

脸型作为一个人、一定行为和文化特征的外表征象,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有着不同的美容学内涵。长期以来,有关改善脸型的研究一直倍受人们重视。下颌骨截骨术是颌面外科常见的美容手术,主要是通过对下颌角及以下颌缘过于突出的部分,还有部分咬肌等矫正的颜面轮廓改造手术。这种手术大多经口腔内入路施行。由于手术视野有限,外科医生在切除肥大下颌角的过程中难以确定截骨线的准确位置,术中可能会因为下颌角切除过多或不足造成该区域塌陷畸形,也有可能切断下颌神经管内的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导致意外出血。现在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截骨导板定位需要截骨的位置。沿着截骨导板进行截骨,就不会出现截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专利cn203885592u,公开了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形成术的导板,导板整体是一个比较大的整体结构,置入到下颌相应的位置,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剥离的范围较大,手术风险增大,且在手术中置入导板时,在下颌角的位置受阻,常出现放不进去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导板是通过一个向内卷曲的定位部来固定导板,这种固定方式不稳定,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导板滑动位移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截骨导板为连续整体结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剥离的范围较大,手术风险增大,而且在置入导板过程中,在下颌角位置容易受阻的问题,提供一种易于置入体内的下颌骨截骨导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颌骨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下颌骨截骨导板,包括导板主体和导板主体上的固定部件,所述导板主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与下颌升支及下颌角相贴合,所述第二导板与下颌角往后的下颌体相贴合,所述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的连接处为紧密连接。

在下颌骨截骨手术中,为了降低手术风险以及术后能实现良好的恢复,手术切开部位不宜过大。现有的一体式的导板通常只能从一端往另外一个方向放入,在狭小的术区范围内,一体式的导板在术中置入下颌角过程会受阻,常出现放不进去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导板分成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两部分,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分别贴合下颌骨的不同部位,两导板之间密闭连接,手术时可以从导板连接处的对应部位附近作为手术切入口,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分别往不同的方向置入,可以实现在术区空间狭小的情况下,顺利把导板置入,克服下颌角处受阻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板包括能与下颌支升贴合的第一部分以及能与下颌角相贴合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至少部分包覆下颌角的第一结构和至少部分包覆由下颌角往下颌体方向延伸的第二结构,第二结构的延伸长度为0~1cm;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导板相接。

即,当第二结构的延伸长度不为0时,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该第二结构与所述第二导板相接。当所述第二结构的延伸长度为0时,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第一结构直接与第二导板相接。

将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的连接部位进行如此限制,即限制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的分离位置,是发明人经反复尝试总结,发现在这种方式下,能更方便导板的放入,同时保证手术切口更小。

优选地,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或插接。当然,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其它的方式紧密连接,只需要其可达到本发明的连接目的即可。

优选地,所述使导板主体固定在下颌骨上的固定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板和/或所述第二导板的外侧缘的翼片。

在第一导板和/或第二导板的外侧缘设置翼片,比起传统向内卷曲的定位部,能够更好的固定导板,不会再手术过程中出现导板滑动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翼片长20~30mm,宽5~7mm,厚度1~1.5mm。

优选地,所述翼片的数量为2~4个,优选为3个。优选地,所述翼片分别安装在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及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安装孔。将固定钉打入安装孔内,可以使截骨导板与下颌骨紧密贴合固定。优选地,安装孔的直径为2mm。安装孔的位置选择需要避开神经管和血管束以及牙槽根等重要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板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金属、树脂等材料、聚乳酸等。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减少对人体的刺激,更方便手术的进行。

所述导板主体的厚度为1~2mm。构成所述导板主体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树脂或聚乳酸等材料。当所述材料为金属时,所述导板主体的厚度优选为1mm;当所述导板主体的材料为树脂时,所述导板主体的厚度优选为1.5~2mm。

所述下颌骨截骨导板可以通过3d打印、铸模或机加工方式制得。

优选地,所述下颌骨截骨导板通过3d打印方式制得,并且所述导板和所述翼片是一体成型的。

优选地,所述导板主体的内侧缘和/或所述翼片的边缘经过圆滑处理。这样设计能减小导板边缘对人体组织的二次伤害。

所述下颌骨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获得拟进行手术的下颌骨的3d图像;

s02.利用3d图像进行相关测量,并对需要的数据进行位置标记,确定截骨线;

s03.依据s02.的标记分别设计第一导板、第二导板、使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紧密连接的连接部件、使导板主体固定在下颌骨上的固定部件;

s04.根据设计的样式通过3d打印、铸模或机加工方式制得所述下颌骨截骨导板。

优选地,s01.可以按照如下进行:s11.进行需做下颌骨整形术者下颌骨的三维ct薄层扫描,存储为dicom格式数据输出影像系统;s12.把扫描得到的ct数据导入重建软件(如mimics,3ddoctor,inprint等)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上下颌骨的3d图像。

优选地,s02.中所述测量为通过将3d图像导入设计软件如(geomagic,3-matic,freeform,soildwork,cad等)中进行测量。

优选地,s02.中,所述需要的数据包括下颌角肥大或外翻的大小程度、下颌角到下牙槽神经管及血管束的距离、所需切除骨量、截骨线的长度及角区宽度。

优选地,所述s03包括如下步骤:

s31.根据截骨线的走向,提取需要生成第一导板的区域,包括升支内外侧缘和下颌角区的内外侧缘,在提取的区域表面生成厚度为1~2mm的第一导板雏形;

s32.根据截骨线的走向,提取需要生成第二导板的区域,包括下颌体内外侧缘,在提取的区域表面生成厚度为1~2mm的第二导板雏形;

s33.对生成的第一导板雏形和第二导板雏形进行修剪,使得任一导板雏形的内侧缘略短于外侧缘;

s34.设计使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紧密连接的连接部件,使得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可拆卸地紧密连接;

s35.使导板主体固定在下颌骨上的固定部件。

优选地,所述s03还包括在使导板主体固定在下颌骨上的固定部件上远离导板主体的一端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远离导板的末端且避开对应神经和血管束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导板主体设置为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两部分,手术时可以从导板分界处的对应部位附近作为手术切入口,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分别往不同的方向置入,既能在术区空间狭小的情况下,顺利把导板置入,也能减少术中对皮肤肌肉的整体剥离面积,减少出血等风险。另外在导板主体上设置了固定部件,可以更稳定地固定导板,在手术时不会发生导板滑动位移的问题。所述下颌骨截骨导板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整形术中出现的截骨线不平整,截骨量过多,神经血管束损伤、双侧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设计的制作方式,不仅还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感染和骨折的并发症;而且还可以实现个性化设计,更为重要的是,术前的设计方案可由整形者在术前参与进来,由整形者个性化需求设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截骨导板的示意图;

图2为截骨导板与下颌骨配合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定。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物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一种下颌骨截骨导板,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导板主体1和导板主体上的固定部件2,所述导板主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导板11和第二导板12,所述第一导板11与下颌升支及下颌角相贴合,所述第二导板12与下颌角往后的下颌体相贴合,所述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紧密连接。

所述第一导板11包括能与下颌支升贴合的第一部分111以及能与下颌角相贴合的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二部分112包括至少部分包覆下颌角的第一结构1121和至少部分包覆由下颌角往下颌体方向延伸的第二结构1122,第二结构的延伸长度为0~1cm;所述第二结构与所述第二导板相接。

所述第一导板11与第二导板12之间通过连接部件13实现紧密连接,连接部件1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板1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1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板12上的第二连接结构13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或插接。具体的一种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结构131为一块凸片,第二连接结构132上设有可部分容纳上述凸片的容腔,所述容腔与所述凸片相匹配,通过将所述凸片插入到所述容腔中(即插接方式),实现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的紧密连接。

所述固定部件2为与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以及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连接处相连接的3个翼片。所述固定部件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2mm,安装孔设置在翼片远离导板主体的一端,且避开神经和血管的位置。所述导板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材料。所述翼片长20~30mm,宽5~7mm,厚度1~1.5mm。所述导板主体的厚度为1~2mm。

上述下颌骨截骨导板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s01.进行需做下颌骨整形术者下颌骨的三维ct薄层扫描,存储为dicom格式数据输出影像系统;把扫描得到的整形术者的ct数据导入重建软件(mimics,3ddoctor,inprint等)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上下颌骨的3d图像;

s02.得到的3d图像导入设计软件(geomagic,3-matic,freeform,soildwork,cad等)中进行相关测量,包括下颌角肥大或外翻的大小程度,下颌角到下牙槽神经管及血管束的距离,确定截骨线的长度及角区宽度,计算所需切除骨量的多少;

对测量好的数据进行位置标记,包括下牙槽神经管及血管束的位置,截骨线的位置;

s03.依据s02.的标记分别设计第一导板、第二导板、使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紧密连接的连接部件、使导板主体固定在下颌骨上的固定部件;

具体为:

s31.根据截骨线的走向,提取需要生成第一导板的区域,包括升支内外侧缘和下颌角区的内外侧缘,在提取的区域表面生成厚度为1~2mm的第一导板雏形;

s32.根据截骨线的走向,提取需要生成第二导板的区域,包括下颌体内外侧缘,在提取的区域表面生成厚度为1~2mm的第二导板雏形;

s33.对生成的第一导板雏形和第二导板雏形进行修剪,使得任一导板雏形的内侧缘略短于外侧缘;

s34.设计使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紧密连接的连接部件,使得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可拆卸地紧密连接;

s35.使导板主体固定在下颌骨上的固定部件,并设计安装孔;安装孔的位置应避开神经和血管束;

s04.根据设计的样式通过3d打印成型,得到所述下颌骨截骨导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