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带保护套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临床中,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械,能够减少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目前的留置针一般包括针头组件以及通过导管和针头组件相连的输液接头,在使用时,输液接头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到污染,病毒容易通过暴露的输液接头感染病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保护套的留置针,该留置针能够在使用时对输液接头进行保护,防止输液接头受到污染,避免感染病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保护套的留置针,包括针头组件与输液接头,针头组件与输液接头通过导管相连,所述留置针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包含由前套体与后套体,前套体与后套体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接头的空间;前套体与后套体均为薄膜,两个套体相连构成自封袋;自封袋的封闭端设有通孔,所述导管与通孔密封配合;自封袋的自封条上设有槽口,槽口与连接至输液接头的输液管形成配合。
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带保护套的留置针,包括针头组件与输液接头,针头组件与输液接头通过导管相连,所述留置针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包含前套体与后套体,前套体与后套体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接头的空间;前套体与后套体分别为相铰接的盒盖与盒体;盒盖或盒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导管与通孔密封配合;盒盖与盒体的侧面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半圆形开口,两个半圆形开口与连接至输液接头的输液管形成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输液接头置于前套体与后套体之间,使输液接头与外界隔离,不会受到污染;并使输液管与保护套形成配合,不妨碍对保护套的打开与闭合操作,增强了隔离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保护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保护套的打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保护套的留置针,包括针头组件1与输液接头2,针头组件1与输液接头2通过导管3相连,所述留置针还包括保护套4,保护套4包含由前套体4a与后套体4b,前套体4a与后套体4b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接头2的空间;前套体4a与后套体4b均为薄膜,两个套体相连构成自封袋;自封袋的封闭端设有通孔8,所述导管3与通孔8密封配合;自封袋的自封条5上设有槽口6,槽口6与连接至输液接头2的输液管7形成配合。导管3与自封袋可为一体化结构。
使用时,输液管7被卡在槽口6,不影响输液;不输液时,打开自封条5将输液管7拔出,再合上自封条。留置针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输液接头都与外界相隔离,不会受到污染。
实施例二
结合图3与图4所示,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带保护套的留置针,包括针头组件1与输液接头2,针头组件1与输液接头2通过导管3相连,所述留置针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包含前套体4a与后套体4b,前套体4a与后套体4b之间形成容纳输液接头2的空间;前套体4a与后套体4b分别为相铰接的盒盖与盒体;盒盖或盒体上设有通孔9,所述导管3与通孔9密封配合;作为优选的,通孔9设在铰接侧;盒盖的侧面设有第一半圆形开口8a,盒体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半圆形开口8a相对应的第二半圆形开口8b,两个半圆形开口优选设在非铰接的一侧,两个半圆形开口与连接至输液接头2的输液管7形成配合。
使用时,输液管7被卡在两个半圆形开口之间,不影响输液;不输液时,打开盒盖将输液管7拔出,再合上盒盖,盒盖与盒体卡接。留置针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输液接头都与外界相隔离,不会受到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