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后路脊柱全切手术的脊髓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后路脊柱全切手术,除去脊柱后柱结构(棘突、横突、椎板、关节突等)以后,通常会用线锯沿着患者椎体的上下椎间隙锯断目标椎体。在切割过程中,线锯的切割方向是从椎体前方向后方进行的。然而,椎体后方紧邻脊髓,线锯在切断椎间盘后缘的瞬间容易弹起,这样会触碰到脊髓硬膜,导致脊髓膜破损和脊髓损伤,造成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因此,手术医师在使用线锯的过程中,尤其是即将锯断椎间盘的瞬间顾虑重重,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而且会使术中出血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减少线锯弹出造成的医源性脊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的用于后路脊柱全切手术的脊髓保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后路脊柱全切手术的脊髓保护器,设置在手术患者的椎体后缘与脊髓的硬膜腹侧之间,它包括条形薄片挡板,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中部曲面形状与椎体后缘与脊髓的硬膜腹侧之间的生理弧度相对应,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中部曲面两侧开设有供线锯穿过的通孔,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后路脊柱全切手术时,将条形薄片挡板中部置于椎体后缘需要切割的椎间盘与脊髓硬膜腹侧之间,以将二者隔开,线锯绕过椎体前方切割椎间盘,线锯的两 个尾端分别穿过条形薄片挡板中部曲面两侧的通孔,手握持手柄,线锯即可开始切割,切割椎间盘过程中线锯始终被限制在通孔内。线锯在切断椎间盘的瞬间弹起,置于椎体后缘与脊髓硬膜腹侧之间的挡板会挡住弹起的线锯,防止脊髓受到线锯的损伤,达到保护脊髓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中部曲面形状为大钝角V型、半椭圆弧形、或扁拱桥形中的一种。该结构简单,易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方便手柄的拆卸和挡板的更换。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设有网状刻纹。网状刻纹可增大手柄的摩擦力,以防止手术过程中的滑脱现象。
优选的,所述条形薄片挡板的宽度为20~30mm,厚度为1.5~3mm。挡板的宽度和厚度以适应椎体后缘与脊髓硬膜腹侧之间的间隙大小为准。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矩形孔,其长度为40~60mm,宽度为5~1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条形薄片挡板置于椎体后缘与脊髓硬膜腹侧之间,线锯在切断椎间盘的瞬间弹起时会被挡板挡住,防止了脊髓受到线锯的损伤,避免脊髓膜破损和脊髓的损伤,起到保护脊髓的目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消除了手术医师的顾虑,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得,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后路脊柱全切手术的脊髓保护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脊髓保护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条形薄片挡板1,手柄2,通孔3,线锯4,椎体后缘5,脊髓6,螺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用于后路脊柱全切手术的脊髓保护器,设置在手术患者的椎体后缘5与脊髓6的硬膜腹侧之间,包括条形薄片挡板1,其中部呈大钝角V型结构,宽度为30mm,厚度为1.5mm,总长度320mm,其中部曲面形状与椎体后缘5与脊髓6的硬膜腹侧之间的生理弧度相对应,条形薄片挡板1的中部曲面两侧开设有供线锯4穿过的通孔3,通孔3为矩形孔,宽度为10mm,长度为40mm,条形薄片挡板1的一端通过螺栓7连接有手柄2,条形薄片挡板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手柄2呈圆柱体型,长150mm,直径50mm,手柄2水平固定连接在条形薄片挡板1上,手柄2上刻有网状花纹,以增大摩擦,防止手术过程中滑脱。在进行后路脊柱全切手术时,将条形薄片挡板1放置在椎体后缘5需要切割的椎间盘与脊髓6硬膜腹侧之间,助手握住手柄2,手术医师将线锯4绕过椎体前方切割椎间盘,线锯4的两个尾端分别穿过条形薄片挡板1中部曲面两侧的通孔3,切割椎间盘过程中线锯4始终被限制在通孔3内,当线锯4切断椎间盘后缘瞬间弹出时会被条形薄片挡板1挡住,从而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同时消除了手术医师的顾虑,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设计出若干更改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