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171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



背景技术:

腹带是一种对腹部起束紧、固定作用的一种产品,目前我国市场上根据各种需求,已经设计和生产出多种类型的腹带,有的腹带可以效消除多余脂肪用于瘦身、收腹;有的腹带可以减轻局部水肿、疼痛,促进产后、伤后康复;有的腹带可以帮助肚子比较大或者怀孕的妇女托起腹部;有的腹带还可以对背部起到支撑作用等等,在现有的腹带中也有很多造口腹带适用于造口患者,佩戴在造口腹部上起到加固造口袋,和预防造口旁疝和疝气作用,然而这些造口腹带都设计过于简单,不能很好的固定造口底盘产品,常常有固定过松的问题,根本起不到保护伤口和造口以及造口产品的作用,此外,当前没有一种造口腹带可以解决引流管如何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引流管固定的问题,保证腹带弹力的稳定、持续,保护造口产品以及所有伤口,防止造口产品的连接底盘脱离患者,延长造口产品的使用时间,减少更换次数,减少护士以及患者的工作量,降低患者的费用,有效预防造口旁疝和疝气发生,增加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其包括:具有造口窗、左引流管固定带和右引流管固定带的腹带;设置在腹带外侧中部的用于为腹带加压的加压带;设置在造口窗处并与其周围的腹带固定连接的底盘固定圈;其中,所述造口窗设置在所述腹带的左侧或右侧。

其中,所述腹带还具有:背带;与背带一侧连接的左环腹带;与背带另一侧连接的右环腹带;其中,所述背带具有邻近所述左环腹带的左缺口和邻近所述右环腹带的右缺口;其中,所述左引流管固定带安置在所述左缺口处,所述右引流管固定带安置在所述右缺口处。

其中,每个所述引流管固定带的一端与背带的对应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环腹带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固定带与对应的环腹带通过搭扣或粘扣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背带和所述环腹带的用于连接所述引流管固定带的侧边分别设置有骨架。

其中,所述背带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背带;位于第一背带左右两侧的呈长方形的一对第二背带;其中,所述第二背带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背带的顶端平齐,且所述第二背带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背带的宽度。

其中,所述加压带为弹性带。

其中,所述加压带包括其中部与所述腹带外侧中部连接的一对或二对弹性带。

优选的,每个所述加压带的一端与所述左环腹带或所述右环腹带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左环腹带和/或右环腹带腹带由非弹性粘性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引流管固定带与对应的环腹带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患者的各种引流管拿起并固定,有效的保护了各种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摆动、脱出,在连接处设计保护棉层,有效的保护了患者该处皮肤,防止皮肤被弄伤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佩戴舒适度。

(2)、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多个引流管固定带,可以解决患者引流管位置不同固定位置不同的问题。

(3)、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加压带,其可以通过对腹带加压保护伤口,增加伤口处敷料与皮肤的粘合,防止敷料脱落,并减少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4)、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其上设置造口窗的环腹带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可以使底盘固定圈更稳定,不会因为弹力而受力不均。

(5)、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软质的骨架,通过软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腹带脱线、卷边的问题,保证了腹带弹力的稳定、持续,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6)、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加压带,有效地对腹带进行加压,可以保护造口产品以及所有伤口,包括开放手术中间的大伤口。

(7)、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底盘固定圈,其不仅可以保护腹部伤口和造口袋产品,还可以压住造口处的连接底盘,增加其与皮肤的贴合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连接底盘的脱开,延长造口产品的使用时间,减少更换次数,从而减少护士以及患者的工作量,降低患者的费用,并有效预防造口旁疝和疝气发生。

(8)、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其左环腹带和/或右环腹带由非弹性可粘材料制成,使得加压带或右(左)环腹带可以粘接在左(右)环腹带上,连接、固定、加压时更方便。

(9)、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其右环腹带(或左环腹带)上设置粘扣,在不用腹带结构时,右环腹带(或左环腹带)可粘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的非弹性可粘布面上,使用时,打开粘扣并粘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非弹性可粘布面上,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并保护患者皮肤不被划伤,使得加压带或右环腹带(或左环腹带)可以粘接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上,连接、固定、加压时更方便。

(10)、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背带由具有弹力的材料制成,其上设置多个透气孔,可以透气且舒适贴身,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自由伸缩长度,并可以根据个人身材而塑身,提高使用时的满意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腹带结构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腹带结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造口窗位于左环腹带上,图2所示为图1所示腹带结构的后视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腹带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造口窗位于右环腹带上;图5是图4所示腹带结构的后视图。由图1、图2、图3、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造口患者的腹带结构包括:具有造口窗2、左引流管固定带10和右引流管固定带11的腹带1;设置在腹带1外侧的用于为腹带1加压的加压带14;设置在造口窗2处并与其固定连接的底盘固定圈8,用于固定造口袋(图中未示出);其中,造口窗2可设置在腹带1的左侧(如图1、图2所示)或右侧(如图3、图4所示)。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造口窗可位于腹带的左侧,即设置于左环腹带上(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位于腹带的右侧,即设置于右环腹带上(如图3、图4所示),在此,本实用新型仅以造口窗2设置于腹带左侧的第一实施例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腹带结构进行描述。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腹带1包括:背带4;与背带4左侧连接的左环腹带3;与背带4右侧连接的右环腹带7;设置在左环腹带3上的造口窗2;与左环腹带3和背带4左侧分别连接的左引流管固定带10;与右环腹带7和背带4右侧分别连接的右引流管固定带11。

其中,如图1、图3所示,背带4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背带5;位于第一背带5左右两侧且呈长方形的一对第二背带6;其中,每个第二背带6的顶端与第一背带5的顶端平齐,且第二背带6的宽度小于第一背带5的宽度。本实施例的背带由具有弹力的材料制成,如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弹力绷带,其上设置多个透气孔(图中未示出),因此可以有效的透气且舒适贴身,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自由伸缩长度,并可以根据个人身材而塑身。

在背带4的邻近左环腹带3的左侧具有左缺口,左引流管固定带10安置在左缺口内,左引流管固定带10的右端与第一背带5的左侧固定连接,左引流管固定带10的另一端左端与左环腹带3可拆卸连接。而在背带4的邻近右环腹带7的右侧具有右缺口,右引流管固定带11安置在右缺口内,右引流管固定带11的左端与第一背带5的右侧固定连接,右引流管固定带11的右端与右环腹带7可拆卸连接。左、右环腹带可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如采用布带制成。

优选的,安置在左缺口和右缺口内的左引流管固定带10和右引流管固定带11均为多根(图1中分别示出5根,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引流管固定带的数量),多根左引流管固定带上下平行安置,且相邻的左引流管固定带之间具有用于供引流管穿过的间隙,多根右引流管固定带也上下平行安置,且相邻的右引流管固定带之间也具有用于供引流管穿过的间隙。

每个引流管固定带与对应的环腹带可以通过搭扣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如在引流管固定带上设置挂钩,在对应的环腹带上设置吊环,通过将挂钩挂在吊环上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为保护患者皮肤,在引流管固定带或对应的环腹带的内侧设置挂钩保护棉层,防止患者皮肤被挂钩弄伤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使用的舒适度;或者,引流管固定带和对应的环腹带还可以通过粘扣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其中,左、右环腹带采用非弹性材料制成,如由布带制成,且左环腹带的左侧和右环腹带的右侧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一起,该可拆卸结构可以采用粘扣结构,如在左环腹带外侧的左边设置子粘扣13,在右环腹带内侧的右边设置与子粘扣13粘接的母粘扣12,或者,在左环腹带外侧的左边设置母粘扣,在右环腹带内侧的右边设置与母粘扣粘接的子粘扣,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它结构。

或者,左环腹带还可以由现有技术中不具有弹性的可粘布料制成,而右环腹带由布带制成,且在右环腹带的右边设置用于和可粘布料相粘接的粘扣。左环腹带由非弹性可粘布料制成,使得加压带可以与左环腹带更加方便地粘接在一起,且左、右环腹带也可以连接方便。左、右环腹带均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可使伤口固定更稳定,不会因为弹力而受力不均。

或者,右环腹带由现有技术中不具有弹性的可粘布料制成,而左环腹带由布带制成,且在左环腹带的左边设置用于和可粘布料相粘接的粘扣。

或者,左、右环腹带均非弹性的可粘布料制成,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加压带方便地粘结在任一环腹带上。

左环腹带由非弹性可粘布布料制成,可使安置在其造口窗处的底盘固定圈8更稳定(若造口窗设置在右环腹带上,则右环腹带须由非弹性可粘布料制成),不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底盘固定圈8周边受力不均而脱离腹带的情况,确保安装于底盘固定圈8上的造口袋不会脱离患者身体,防止造成患者不便。本实施例将引流管固定带与对应的环腹带通过搭扣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引流管固定带从对应的环腹带上打开,因此可以将患者的各种引流管拿起并固定,有效的保护了各种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摆动、脱出。在腹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计多根引流管固定带,可以解决患者因引流管位置不同时固定位置不同的问题。同时引流管固定带可以加压包住伤口,增加伤口处敷料与皮肤的粘合,防止敷料脱落,并减少伤口渗出的可能,同时做负压增加动作时,可以达到按压、保护伤口的目的,避免伤口的撕裂。在引流管固定带与对应的环腹带的连接处用搭扣等结构连接,可以解决在不打开腹带的情况下如何拿出引流管的问题。而在环腹带的用于接触患者身体的内侧设置保护棉层,可以防止患者此处皮肤被挂钩弄伤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

其中,本实施例的底盘固定圈8为呈圆环形的圈体,可以在圈体的外周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用于与造口窗相适配,该底盘固定圈可以由略带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材料制成,其外周与左环腹带固定连接在一起,如通过缝制的方法连接在一起。通过在造口窗处设置底盘固定圈,不仅可以保护腹部伤口和造口袋上的连接底盘,还可以压住造口袋上的连接底盘,增加连接底盘与皮肤的贴合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连接底盘的脱开,延长造口袋产品的使用时间,减少更换次数,从而减少护士以及患者的工作量,降低患者的费用。此外,底盘固定圈8还具有预防造口旁疝和疝气发生的作用,减少患者痛苦。

其中,本实施例在第一背带5的用于连接左、右引流管固定带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设置竖直的骨架,在左、右环腹带的用于连接左、右引流管固定带的侧边也分别设置有骨架,上述骨架为软骨,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内衣上的软骨材料制成,软骨的长度与第一背带5的宽度相同,软骨的宽度约为1cm,可缝制在第一背带5和左、右环腹带的对应侧边上。通过在腹带上设置软骨,可以有效的防止背带脱线,使背带保持稳定、持续的弹力,同时还可以起到不卷边的目的,使患者使用起来更舒适。

其中,本实施例在腹带1外侧设置用于为腹带1加压的加压带14,该加压带14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带,如采用现有技术的弹力绷带。优选的,如图2所示,加压带包括其中部与腹带外侧中部连接的一对或二对弹性带,一对或二对弹性带上下安置,每个弹性带的一端可以在环绕患者腰腹部后与腹带的左、右环腹带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粘扣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的加压带可以采用上下安置的两对加压带,每对加压带的一端与背带正中固定连接在一起,如通过缝制的方法连接在一起,每对加压带的另一端与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如通过粘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加压带还可以采用上下安置的一对加压带(如图2所示),一对加压带的中部与背带正中连接在一起(可以通过缝制的方法),一对加压带的位于造口窗一侧的左端可以分别有效的固定住底盘固定圈的上方和下方(即造口袋的上方和下方),且一对加压带的左端可以粘在左环腹带上,也可以环绕患者腹部后粘在右环腹带上,以起到固定底盘固定圈的目的。而一对加压带的右端环绕患者腹部后粘在左环腹带,以便加压整个腹带,起到保护造口袋产品以及所有伤口(包括开放手术中间的大伤口)的目的。

制作时,本实施例的腹带的尺寸可以具有不同的型号(即不同尺寸),以便适应肥胖程度不同的患者,造口窗可设置在左环腹带上,也可以设置在右环腹带上,以便适应造口位置不同的患者。例如,可以制作如下尺寸的腹带结构,腹带的左右总长为100cm,上下宽为27cm。其中,背带的第一背带左右长为26cm、上下宽为27cm;第二背带的左右长为15cm、上下宽为15cm;左环腹带的左右长为25cm、上下宽为27cm,在左环腹带的左侧有左右长为15cm、上下宽为27cm的母粘扣/子粘扣,底盘固定圈设置在左环腹带的右下1/3处;右环腹带的左右长为15cm、上下宽为27cm,在右环腹带的右侧有左右长为7cm、上下宽为27cm的子粘扣/母粘扣,不用时可将右环腹带粘贴在左环腹带上;5条左引流管固定带和5条右引流管固定带,每个引流管固定带左右长为15cm、上下宽为3cm;软骨左右长为1cm、上下宽为27cm,由三层布包裹;每根加压带左右长为72cm、上下宽为5.2cm,在加压带的一端或两端内侧安装左右长为6cm、上下宽为5.2cm的子/母粘扣;底盘固定圈位于左环腹带内下1/3处,其内径为6.3cm、外径为7.3cm。

下面,仅以第一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腹带结构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合适的腹带结构的型号,清理患者造口周围分泌物,晾干后为患者贴好现有技术的造口袋产品的连接底盘,然后将腹带的底盘固定圈放在连接底盘上、并扣上造口袋;左手轻轻固定住底盘固定圈,并将左环腹带抚平,右手拉住腹带的右环腹带并绕过患者后背,稍用力拉伸背带,打开右环腹带粘扣并将其粘在左环腹带上,确保腹带粘好牢固不脱;然后将一对加压带的左端从后背拿到腹部前,根据病人情况先拉伸上方的加压带,并将加压带左端粘接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上,然后,再根据病人情况拉伸下方的加压带,并将加压带左端粘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上,最后,将一对加压带的右端从后背拿到腹部前,根据病人情况拉伸上、下方的加压带,并将加压带右端粘在左环腹带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涉及的左右,是相对图1所示的腹带结构而言,即,当腹带内侧(内侧是指腹带的贴近患者身体的一侧)面对观察者时,以第一背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对称轴为参照物,位于该对称轴左方的称之为“左”,位于该对称轴右方的称之为“右”。

综上,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引流管固定带与对应的环腹带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患者的各种引流管拿起并固定,有效的保护了各种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摆动、脱出,在连接处设计保护棉层,有效的保护了患者该处皮肤,防止皮肤被弄伤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佩戴舒适度。

(2)、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多个引流管固定带,可以解决患者引流管位置不同固定位置不同的问题。

(3)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加压带,其可以通过对腹带加压保护伤口,增加伤口处敷料与皮肤的粘合,防止敷料脱落,并减少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4)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其上设置造口窗的环腹带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可以使底盘固定圈更稳定,不会因为弹力而受力不均。

(5)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软质的骨架,通过软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腹带脱线、卷边的问题,保证了腹带弹力的稳定、持续,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6)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加压带,有效地对腹带进行加压,可以保护造口产品以及所有伤口,包括开放手术中间的大伤口。

(7)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具有底盘固定圈,其不仅可以保护腹部伤口和造口袋产品,还可以压住造口处的连接底盘,增加其与皮肤的贴合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连接底盘的脱开,延长造口产品的使用时间,减少更换次数,从而减少护士以及患者的工作量,降低患者的费用,并有效预防造口旁疝和疝气发生。

(8)、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其左环腹带和/或右环腹带由非弹性可粘材料制成,使得加压带或右(左)环腹带可以粘接在左(右)环腹带上,连接、固定、加压时更方便。

(9)、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其右环腹带(或左环腹带)上设置粘扣,在不用腹带结构时,右环腹带(或左环腹带)可粘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的非弹性可粘布面上,使用时,打开粘扣并粘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非弹性可粘布面上,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并保护患者皮肤不被划伤,使得加压带或右环腹带(或左环腹带)可以粘接在左环腹带(或右环腹带)上,连接、固定、加压时更方便。

(10)、本实施例的腹带结构中,背带由具有弹力的材料制成,其上设置多个透气孔,可以透气且舒适贴身,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自由伸缩长度,并可以根据个人身材而塑身,提高使用时的满意度。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