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71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艾灸装置多于艾灸盒内将艾条或艾绒点燃或电加热,增加排烟系统减少艾叶燃烧时的烟尘,添加手柄方便操作或以弹力绑带固定于肢体防止倾倒,也有以无线升降装置控制防止烫伤,另有将火燃艾灸盒改为红外加热艾灸仪或远红外艾灸仪。

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为:

(1)艾灸盒内点燃艾条,燃烧端距离体表过远时会导致热量不足,距离过近燃烧热量积聚所致艾灸盒温度过高易烫伤患者,同时艾绒燃烧还会带来刺激性烟尘等问题,无法实现定时控温,烟尘对患者有刺激,艾灸效果难以保证;

(2)电加热艾灸盒模式固定,患者无法自行调整和随时取穴,温度的控制不易掌握,体积太大难以携带,成本高价格贵;

(3)增加排烟系统的艾灸盒:所排烟尘仍会留于室内,影响空气质量,同时排烟过程加速艾绒燃烧,增加艾绒使用量,无法实现定时控温,艾灸效果难以保证,并且成本高价格贵,不便携带;

(4)手柄操作为艾灸盒的使用提供便利,但仍需要他人协助,耗费人力,且无法定时控温,艾灸效果难以保证;

(5)弹力绑带固定的艾灸盒捆绑固定于施灸部位,舒适度较差,时间越久对肢体压迫造成的不良影响更明显,温度也难以控制;

(6)无线调控升降功能,可以随时调整避免烫伤、节省人力,但无法实时显示体表温度,和达到对温度的智能调节,并且调节麻烦,重新取穴困难;

(7)红外灸疗仪利用远红外线或近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或热外效应模仿艾灸,然而模仿无法替代药物;单纯的红外穴位贴多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循环使用不便;

(8)各种灸疗仪都不够智能化,患者本人无法随意控制,不能准确显示并控制艾灸带来的体感温度,无医学基础者自我治疗或保健选穴困难,同时艾灸模式单一,无法真正实现医师的多种艾灸手法,亦没有实现隔物灸,难以保证艾灸效果,另外,仪器体积大、价格高、携带不便,需要他人配合操作,患者自我操作不便;

(9)无配套APP,用户取穴困难,无“云+端”,不记录用户数据,无法实现患者健康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穴位敷贴疗法理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一款可由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APP控制的智能艾灸穴位贴。

技术手段: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种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所述的穴位贴包括第一穴位贴和第二穴位贴,所述第一穴位贴和第二穴位贴均包括外壳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隔热板、基板和导热板,所述基板为圆环状,在圆环的表面设置有震动发生器和红外发生器,圆环的中心嵌入有热能发生装置;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微处理器、连接模块和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震动发生器、红外发生器和热能发生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震动发生器、红外发生器和热能发生装置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热能发生装置的温度、控制震动发生器的时间和频率、控制红外发生器的工作时间;所述第一穴位贴的连接模块和第二穴位贴的连接模块通过连接线相连,连接模块是通过导线将两块电路板连通。连接模块是固定在电路板上。所述导热板上嵌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板与微处理器相连,温度信号传输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热能发生装置和红外发生器的电流大小与通断,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和反馈。所述穴位贴还包括为第一穴位贴和第二穴位贴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电源设置于第一穴位贴或第二穴位贴的内部。

具体地,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电源指示灯和警示灯,其中,所述的电源指示灯用于指示供电单元的的接通和断开,所述警示灯在供电电源电量弱时闪烁。

优选地,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包括6个,成对分布,其中两个设置于热能发生装置旁边,用来测热能发生装置产生的温度;两个设置在基板靠近红外发生器的位置,用来测红外发生器产生的温度;两个在基板内侧,用来测穴位贴的温度。通过分三个区段的不同位置检测从而实现温度多区段检测。

所述的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微控制器相连,所述蜂鸣器是连接在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也设置于电路板上,微控制器通过控制蜂鸣器的电流大小与通断实现播放警报声。当到设定时间时,所述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提示用户,同时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自动停止工作。

为更好的实现艾灸功能,所述基板的圆环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均匀间隔布置的小圆孔,每组小圆孔包括两个,分别设置有震动发生器和红外发生器。通过将震动发生器和红外发生器均匀间隔布置,便于通过灵活调节震动发生器和红外发生器,实现不同手法的艾灸。

所述艾灸贴片包括艾灸垫,所述艾灸垫的上表面设置有艾片,在艾灸垫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中空的卡套,应用于塞入药物实现隔物灸,在所述卡套的周围设置有硅胶涂层,所述硅胶涂层上覆盖有塑料薄膜,所述艾灸垫上表面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设置于导热板底部的卡槽相适配,所述所述导热板和艾灸贴片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相互连接。

作为一种升级方案,上述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还可以还包括蓝牙通讯模块,,所述蓝牙通讯模块通过电路板与微控制器相连,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的APP相连,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APP用于控制艾灸的温度、时间和艾灸模式手法。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智能艾灸贴装置还包括蓝牙提示灯,当智能终端的APP未与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蓝牙连接时,蓝牙提示灯一直闪烁,当连接上时,所述蓝牙提示灯长亮不再闪烁。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出了利用上述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实现模拟不同艾灸手法的方法,具体为:

当需要模拟悬定灸时,通过热能发热装置持续持续恒温加热,使人体施灸穴位能感受到热量输入;

当需要模拟雀啄灸时,通过对红外发生器和震动发生器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冷热的变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雀啄灸,控制先红外后震动,每隔1秒红外发热一次,然后隔1秒震动一次,再隔1秒红外发热一次。随着震动改变艾灸的距离,实现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的效果;

当需要模拟回旋灸时,通过对红外发生器进行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旋转受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回旋灸,可以按照圆周顺序间隔1秒一个一个地轮流通断电;

当需要模拟摆尾灸时,通过对红外发生器和震动发生器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一定方向的热量传递。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模拟摆尾灸,可以控制左右三个各一组轮流交替,每隔1秒先红外发热再震动,然后循环,模拟左右摇摆交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医师艾灸,达到最佳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加热片发热与近红外两种艾灸加热模式,两种模式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交替组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有:单纯使用近红外模拟艾灸并非真正艾灸,效果不好。单纯使用加热艾灸模式单一。

(2)多种艾灸手法:本实用新型内置了加热片、一组红外模块和一组震动模块,通过控制加热片、红外模块和震动模块,模拟实现真实医师的“定啄旋摆”等多种艾灸手法,解决了以往艾灸模式单一,无法实现医师的多种艾灸手法,并且震动模块按特定频率震动,与红外模块和加热片配合,更好地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定:通过加热片持续恒温加热,使人体施灸穴位能感受到热量输入,达到了传统中医的温灸功效。啄:通过给这组红外模块和震动模块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冷热的变换,模拟传统艾灸类似麻雀啄食般一起一落冷热交替的效果,达到了传统中医的排毒、排寒功能,提升腧穴热敏化速度及反应程度的效果。旋:通过给这组红外模块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旋转受热,模拟传统艾灸的艾柱点燃的一端与人体穴位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变换位置,均匀地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达到了传统中医提到的开穴得气功能,提升腧穴热敏化速度及反应程度。摆:通过红外模块和震动模块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一定方向的热量传递,达到了传统中医提到的输送热气的功能,提升腧穴热敏化速度及反应程度,同时有控制循经行气方向性的效果,作为补泻手法的依据。。

(3)多区段温控: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组高精度耐高温的温度传感器分多区段检测,测温更精确,温度控制更准确,在满足艾灸效果需要的温度同时又符合人体皮肤温感。解决了以往艾灸工具无温控、单传感器温控不准,易烫伤,体感不佳等问题。

(4)无线充电: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置无线充电模块,随用随取,不用即充,避免了用户更换电池的麻烦。以往的技术使用电池,但艾灸耗能,电池使用时间短,更换电池频繁。以往采用家用交流电的艾灸设备体积太大,设备本身连接交流电,移动不便,难以随时取穴,对艾灸环境有一定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充电,增加了便利,用户体验更好。

(5)数据传输,云端记录:本实用新型采用蓝牙与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连接,实现温度实时查看、温度与时间的调节、定时提醒等功能,还可将用户灸疗的穴位、温度、时间等数据记录云端,便于培养用户保健习惯以及开展疗程治疗。本实用新型还通过APP给出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更方便用户使用。

(6)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一组艾灸穴位贴包含了微控制器,可以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装置,无需智能终端,可以脱机使用,在没有连接智能终端时,按下电源键,穴位贴即自动工作,定时控温,到时提醒并自动关闭。这项技术让穴位贴更加智能好用。

(7)隔物灸疗: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了艾灸贴片,内置了隔物卡套,可以塞入药物,实现隔物艾灸。

(8)贴皮固着: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贴片上有硅胶,贴片与穴位贴通过卡槽连接,穴位贴通过贴片的硅胶贴皮固定,解决了以往需要人工手持固定、弹力绑带固定、机械固定等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并且药物贴皮固着,能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艾灸手段、工具、设备和仪器的技术不足,能更好地使艾灸药物渗透进人体,实现温经通络、祛除寒湿、回阳救逆等治疗、保健功效。艾灸穴位贴轻便、小巧、安全,用户操作灵活方便,用户体验与使用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为一款智能艾灸穴位贴,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为一组2个导线相连的穴位贴和艾灸贴片。一个穴位贴内置了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另一个内置了电源开关、蜂鸣器和蓝牙模块。穴位贴外观为扁圆形,与贴片相连处是平的。艾灸贴片与穴位贴通过卡扣相连。贴片上有硅胶,使用时将硅胶防护膜撕掉,将两个贴了贴片的穴位贴贴在人体穴位上,按下开关,脱机时穴位贴会启用内置算法控制温度、时间以及艾灸模式。当用户将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靠近穴位贴时,打开APP,穴位贴会自动与手机连接,通过APP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以及艾灸模式手法等。APP上还包含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更方便用户使用。艾灸结束后,穴位贴内蜂鸣器会响起,从穴位上取下即可。取下贴片后可放置在充电座上,穴位贴会自动进行无线充电。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主要功能的工作原理:

(1)两种艾灸加热模式:采用了加热片发热与近红外两种艾灸加热模式,两种模式的交替组合由特定算法控制。

(2)多种艾灸手法:内置了三个红外模块,通过特定算法控制三个红外模块和加热片,模拟实现真实医师的“定啄旋摆”等多种艾灸手法,艾灸手法的交替组合使用亦由特定算法控制。

(3)震动与加热配合:内置了三个震动模块,通过特定算法控制震动模块按特定频率震动,与红外模块和加热片配合,促进药物更好地透皮吸收。

(4)多区段温控:采用了一组高精度耐高温的温度传感器分多区段检测,测温更精确,温度控制更准确,在满足艾灸效果需要的温度同时又符合人体皮肤温感。

(5)无线充电:采用了内置无线充电模块,随用随取,不用即充,避免了用户更换电池的麻烦。

(6)数据传输,云端记录:采用蓝牙与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连接,实现温度实时查看、温度与时间的调节、定时提醒等功能,进一步升级,还可将用户灸疗的穴位、温度、时间等数据记录云端,便于培养用户保健习惯以及开展疗程治疗。本实用新型还通过APP给出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更方便用户使用。

(7)智能控制:艾灸穴位贴包含了MCU,内置了智能控制算法,无需智能终端,可以脱机使用,在没有连接智能终端时,按下电源键,穴位贴自动启用内置智能控制算法,定时控温,到时提醒并自动关闭。这项技术让穴位贴更加智能好用。

(8)隔物灸疗: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了艾灸贴片,内置了隔物卡套,可以塞入药物,实现隔物艾灸。

(9)贴皮固着: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贴片上有硅胶,贴片与穴位贴通过卡槽连接,穴位贴通过贴片的硅胶贴皮固定,解决了以往需要人工手持固定、弹力绑带固定、机械固定等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并且药物贴皮固着,能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穴位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艾灸贴片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包括穴位贴和艾灸贴片,穴位贴包括两个,命名为第一穴位贴和第二穴位贴,两个穴位贴均包括扁半球形的外壳1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外壳1内部的电路板4、隔热板5、基板6和导热板8,基板如图2所示,为圆环状,在圆环的表面设置6组震动发生器13和红外发生器7,每组震动发生器和红外发生器均匀间隔的分布在圆环的表面。圆环的中心嵌入有热能发生装置10;电路板4上设置有微处理器、连接模块14和分别用于驱动震动发生器13、红外发生器7和热能发生装置10的驱动电路,微处理器用于控制热能发生装置的温度、控制震动发生器的时间和频率、控制红外发生器的工作时间第一穴位贴的连接模块和第二穴位贴的连接模块通过连接线16相连,连接模块是固定在电路板上,连接模块,通过导线将两块电路板连通。在第二穴位贴的内部还设置有蓝牙通讯模块22,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的APP相连,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APP用于控制艾灸的温度、时间和艾灸模式手法。整个装置的供电单元包括电池2、无线充电模块3、电源指示灯20、无线充电指示灯15和警示灯18,电源指示灯用于指示供电单元的的接通和断开,无线充电指示灯用于指示是否处于无线充电的状态,警示灯在供电电源电量弱时闪烁。其中,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第一穴位贴内部,电路板的上方,无线充电指示灯设置第一穴位贴的表面,电源开关设置于第二穴位贴的表面,其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警示灯18和蓝牙提示灯21分别设置于电源开关的两侧,当智能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的APP未与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蓝牙连接时,蓝牙提示灯一直闪烁,当连接上时,所述蓝牙提示灯长亮不再闪烁。同时,在第二穴位贴的表面还设置有蜂鸣器,穴位贴内的微处理器设置为自动控制温度、时间和艾灸模式,当时间到后,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示用户,穴位贴则自动停止工作。电源开关、无线充电指示灯、电源指示灯、警示灯、蓝牙提示灯、蜂鸣器、和蓝牙通信模块都与其下的电路板相连。

导热板8上嵌设有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包括6个,成对分布,其中两个设置于热能发生装置旁边,用来测热能发生装置产生的温度;两个设置在基板靠近红外发生器的位置,用来测红外发生器产生的温度;两个在基板内侧,用来测穴位贴的温度。通过分三个区段的不同位置检测从而实现温度多区段检测。导热板8的下表面的两侧设置有凹槽。

图3为艾灸贴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艾灸垫28,在艾灸垫28的上表面设置有圆饼形的艾片30,在艾灸垫28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中空的隔物灸卡套32,应用于塞入药物实现隔物灸,在隔物灸卡套的周围设置有硅胶涂层31,硅胶涂层上覆盖有塑料薄膜,通过设置硅胶涂层可以便于定位。艾灸垫上表面还设置有卡扣29,该卡扣与设置于导热板底部的卡槽相适配,导热板和艾灸贴片通过所述卡槽和卡扣相互连接。

一个穴位贴内置了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另一个内置了电源开关、蜂鸣器和蓝牙模块。穴位贴外观为扁圆形,与贴片相连处是平的。艾灸贴片与穴位贴通过卡扣相连。贴片上有硅胶,使用时将硅胶防护膜撕掉,将两个贴了贴片的穴位贴贴在人体穴位上,按下开关,电源指示灯会闪烁,提示接通电源。不连接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脱机使用时再按一下电源开关,穴位贴会启用内置算法控制温度、时间以及艾灸模式,当时间到后,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示用户,穴位贴会自动停止工作。用户只需再按一下电源开关关闭电源,取下穴位贴。当用户将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靠近穴位贴时,打开APP,穴位贴会自动与手机连接,穴位贴上有蓝牙连接提示灯,未连接时蓝牙一直闪烁,已连接时蓝牙灯长亮不再闪烁。连接后,将穴位贴贴附在人体穴位上,使用APP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以及艾灸模式手法等,APP上还包含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以设定灸疗模式和时间,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温度等数据,到时后,穴位贴内蜂鸣器会响起,提示用户时间已到。从穴位上取下穴位贴,再取下贴片后可放置在充电座上,穴位贴会自动进行无线充电。当智能终端与穴位贴连接后,若不用APP控制,穴位贴不会工作,设定的时间到后,即使电源仍然开着,穴位贴也不会工作。脱机使用时,电源开关按一次接通电源,按两次穴位贴自动工作,再按一次关闭电源,在穴位贴脱机工作时,计时结束后会自动停止工作。另外,当穴位贴内电池容量不足时,穴位贴警示灯会闪烁,同时停止工作。

在使用本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时,将硅胶涂层表面的塑料防护膜撕掉,将两个贴了贴片的穴位贴贴在人体穴位上,按下开关,电源指示灯会闪烁,提示接通电源。不连接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脱机使用时再按一下电源开关,穴位贴内微控制器会自动控制温度、时间以及艾灸模式,当时间到后,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示用户,穴位贴会自动停止工作。用户只需再按一下电源开关关闭电源,取下穴位贴。当用户将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靠近穴位贴时,打开APP,穴位贴会自动与手机连接,穴位贴上有蓝牙连接提示灯,未连接时蓝牙一直闪烁,已连接时蓝牙灯长亮不再闪烁。连接后,将穴位贴贴附在人体穴位上,使用APP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以及艾灸模式手法等,APP上还可以包含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以设定灸疗模式和时间,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温度等数据,到时后,穴位贴内蜂鸣器会响起,提示用户时间已到。从穴位上取下穴位贴,再取下贴片后可放置在充电座上,穴位贴会自动进行无线充电。当智能终端与穴位贴连接后,若不用APP控制,穴位贴不会工作,设定的时间到后,即使电源仍然开着,穴位贴也不会工作。脱机使用时,电源开关按一次接通电源,按两次穴位贴自动工作,再按一次关闭电源,在穴位贴脱机工作时,计时结束后会自动停止工作。另外,当穴位贴内电池容量不足时,穴位贴警示灯会闪烁,同时停止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实现模拟不同艾灸手法的方法如下:

当需要模拟悬定灸时,通过热能发热装置持续持续恒温加热,使人体施灸穴位能感受到热量输入;

当需要模拟雀啄灸时,通过对红外发生器和震动发生器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冷热的变换;如为了实现雀啄灸,控制先红外后震动,每隔1秒红外发热一次,然后隔1秒震动一次,再隔1秒红外发热一次。随着震动改变艾灸的距离,实现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的效果;

当需要模拟回旋灸时,通过对红外发生器进行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旋转受热;如为了实现回旋灸,可以按照圆周顺序间隔1秒一个一个地轮流通断电;

当需要模拟摆尾灸时,通过对红外发生器和震动发生器有规律地通断电,使人体施灸穴位周边能感受到一定方向的热量传递。如为了实现模拟摆尾灸,可以控制左右三个各一组轮流交替,每隔1秒先红外发热再震动,然后循环,模拟左右摇摆交替。

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传统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传统医学通过利用艾叶特有的温热效应、红外共振辐射及药理性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体表的一定部位,经红外线照射后,人体局部各种分子的平均功能增加,具有祛除寒湿、舒经活络、化瘀止痛、回阳救逆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引起的痛经、颈肩腰腿痛等疾病和家庭日常保健。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艾灸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加热和红外发热两种方法并实现“定啄旋摆”等多种艾灸手法,采用多区段温控,更好地激发药效作用于人体,所研制的新型艾灸贴片使用硅胶紧贴皮肤,不仅起到固着作用,还增强了药物透皮吸收的效果,贴片可内嵌其他药物实现隔物灸疗。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内置无线充电模块,随用随取,不用即充,避免了用户更换电池的麻烦。采用蓝牙与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连接,实现温度实时查看、温度与时间的调节、定时提醒等功能,还可将用户灸疗的穴位、温度、时间等数据记录云端,便于培养用户保健习惯以及开展疗程治疗。本实用新型还通过APP给出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更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艾灸以及以往艾灸设备、工具、仪器所存在的问题,能更好地使艾灸药物渗透进人体,实现温经通络、祛除寒湿、回阳救逆等治疗、保健功效。

(2)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智能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智能艾灸穴位贴包含了MCU,通过在MCU内置了一些控制算法,实现对震动发生器、红外发生器和热能发生装置的调控,无需智能终端,可以脱机使用。在没有连接智能终端时,按下电源键,穴位贴自动启用内置智能控制算法,定时控温,到时提醒并自动关闭。这项技术让穴位贴更加智能好用。二、当用户将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靠近穴位贴时,打开APP,穴位贴会自动与手机连接,通过APP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以及艾灸模式手法等。APP上还包含常见病的艾灸处方、穴位位置和找穴方法,更方便用户使用。另外,艾灸结束后,穴位贴内蜂鸣器会响起,从穴位上取下即可。取下贴片后可放置在充电座上,穴位贴会自动进行无线充电。

(3)云+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以通过采集用户体感温度数据、灸疗的穴位、时间以及用户使用行为记录保存至云端服务器,通过对数据分析,将能更好地指导用户使用,便于培养用户保健习惯以及开展疗程治疗,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甚至可产生其他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保健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疾病治疗和家庭防病保健。艾灸盒的使用可以部分替代人工操作,是家庭必备常用医疗器械。然而,艾灸时操作不便,需他人协助且极可能烫伤皮肤。常用简易艾灸盒可部分替代人工操作,但燃烧时温度不易控制,还带来刺激性烟尘等问题,皆不利于艾灸在治疗与保健中的推广与普及。

如果艾灸可以本人独立操作,时长、温度可控,控制方式简单,固定方式便捷舒适,又不产生刺激性烟尘,便可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之上免于担心烫伤皮肤、污染环境等问题,进而提高艾灸在临床及日常保健中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基于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穴位敷贴疗法理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款可由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APP控制的智能艾灸穴位贴。本实用新型由两部分组成,艾灸穴位贴和艾灸贴片,穴位贴两个一组,用导线连接,两个都包括的功能模块有:加热、震动、温度检测与控制、导热与隔热,区别在于,一个内置了电源和无线充电模块,另一个内置了开关、蜂鸣器和通信模块。艾灸贴片包括艾灸垫、卡扣、艾片、硅胶、隔物灸卡套,使用时将隔物灸的药物塞入卡套,将贴片卡扣嵌入穴位贴中,通过硅胶贴附人体穴位皮肤。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艾灸加热模式,包括多种艾灸手法,使用震动与加热配合,采用多传感器多区段温控,另具无线充电、数据传输、智能控制、隔物灸疗、贴皮固着等功能,解决了传统艾灸以及以往艾灸设备、工具、仪器所存在的问题,能更好地使艾灸药物渗透进人体,柔和地改善血液循环,实现温经通络、祛除寒湿、回阳救逆等治疗、保健功效。还兼具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便宜、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本项目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环保性:

市面上同类产品存在用料不安全、佩戴不舒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选用与人体皮肤贴近但更舒适的材料,并且环保无毒副作用也不污染环境。项目所选材料遵守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无毒无刺激,同时符合生物相容性标准和ROHS标准,并且要进行材料安全和吞服测试。硬件设计要求优良,贴肉佩戴不会有明显不适感。

艾灸穴位贴可多次循环使用,采用低功耗技术,整体耗能小并支持USB供电。本实用新型所用耗材——新型艾灸片以天然药材艾叶为主要成分,安全有效,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且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不产生烟尘,对环境没有污染。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经济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民众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积极接受医疗救治的基础上,更希望通过养生保健的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患病之后用于治疗的花费远大于得病前预防保健的投入。单就颈肩腰腿痛这类疾病而言,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等原因,导致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应予以重视。

当前,国家政策正大力扶持“智慧医疗”的发展,这将有效解决目前国内医疗管理系统不完善、医疗成本高、覆盖面低等问题,科技部、卫生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也先后出台具体政策,将移动医疗定为重点技术发展领域和重点产品开发领域。

艾灸在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诸法之中有其独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合智能化技术解决艾灸疗法自身局限性,若能在社会大众之中得到推广和普遍接受,能极大地减少个人和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

鉴于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作为一种医疗保健器材,使用简单方便,在有保健效果的同时,注重患者数据的收集,市场化后,不仅艾灸穴位贴作为一种商品,可替换用的配套艾灸贴片将成为可持续购买的耗材,通过云端收集处理患者数据,尚可拓展其他服务。因此本项目商业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巨大,能给社会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