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护理床,尤其是帮助卧床人坐、卧变化的护理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护理床可帮助卧床人员起身躺、坐、直抬腿或双向侧卧等多种变化姿态。也有相当一部分卧床人员,因身体过于虚弱或伤痛难以支撑等,上身随床板翻抬后,会沿床板平面侧向滑移,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其中一部分护理床采取将上身床板纵向三分,分为中央的主板和两对称的侧板,侧板可以相对主板呈一定倾角翻转,主板抬起时,两侧板相对主板对称向前靠拢、倾斜,可以阻止卧床人员侧滑。现有的实现结构是两侧板和主板各自采用独立的驱动翻转机构,结构复杂、部件组成繁多,也增加了电控设计的难度,成本提高幅度也较大,另一类方案则取消了机械驱动机构的设置,如中国专利CN2013205089440公开的“坐姿防侧滑与下滑及随时能上抬腿的护理床”,左右侧板下增设了气垫来实现侧板相对主板翻转的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仅用一套翻转机构在驱动上床板抬起时,两侧板连动同步随其对称相对上床板翻抬,实现避免卧床病人侧滑的目的,机构简单、连动同步的抬身坐姿连动防侧滑护理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抬身坐姿连动防侧滑护理床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抬身坐姿连动防侧滑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架上辅设有上床板和下床板,上、下床板的对接处可翻转铰接,上床板由纵向布置且铰接连接的中央的身板和两对称侧的侧板构成,身板驱动连接翻转推动部,两侧板下设有侧翻连动机构,所述的侧翻连动机构包括有定位槽和主动杆、从动杆、联动杆相铰接连接的连动杆组,主动杆一端固定在与下床板对接的上床板床架边缘,定位槽一端固定在两床板对接床架上,在侧板平放状态中,主动杆恰落于定位槽中,连动杆组中的从动杆、联动杆和定位槽悬臂端依次铰接,主动杆外端铰接在从动杆上一点,从动杆外端支撑作用在侧板底面。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为对侧板翻转产生足够的支撑力度,保证病人抬身侧倚时床面不偏翘,侧板上边缘床架上、与定位槽同一纵向位固定有第二定位槽及铰接连接的第二从动杆,两从动杆及之间的连杆构成四连杆机构,第二从动杆外端支撑作用于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抬身坐姿连动防侧滑护理床技术方案,实现了单一推动力完成上床板翻抬和两侧板同步向上侧翻的双重功能,可以有效的防止卧床病人抬身时可能出现的侧滑,同时也为病人提供有效侧向倚靠,使坐姿态的病人更为舒适。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单一动力实现双重功能,造价和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驱动机构的结构构成图。
图2为显示侧翻连杆连动机构的本实用新型立体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抬身坐姿连动防侧滑护理床,包括床架1,床架1上铺设有上床板2和下床板12,构成床面,上床板2由纵向布置且铰接连接的中央的身板3和两对称侧的侧板4构成,上床板2与下床板12对接处可翻转铰接,翻转推动部13固定于床架1底部,推杆14驱动连接在身板3的支撑臂15上。所述的翻转推动部13可有多种机构来实现,如目前常见的手摇丝杠翻抬机构,还可采用图1所示的直线电机或液压缸。
两侧板4在身板3翻抬或下落的同时由其侧翻连动机构驱动,相对身板3向前对称翻转或回转最终恢复至与身板3呈同一水平面。所述的侧翻连动机构,如图2所示,定位槽6和主动杆5、从动杆7、联动杆8相铰接连接的连动杆组,主动杆5一端固定在与下床板12对接的上床板2床架边缘,随上床板2一起翻抬,定位槽6一端固定在两床板2、12对接床架上,在侧板4平放状态中,主动杆5恰可落于定位槽6中。如图2所示,连动杆组中的从动杆7、联动杆8和定位槽6的悬臂端依次铰接连接,主动杆5外端铰接在从动杆7上一点,从动杆7外端支撑作用在侧板4底面。
为对侧板4翻转产生足够的支撑力度,保证病人抬身侧倚时床面不偏翘,侧板4上边缘床架上、与定位槽6同一纵向位固定有第二定位槽9及铰接连接的第二从动杆10,两从动杆7、10及之间的连杆11构成四连杆机构,第二从动杆10外端同样支撑作用于侧板上,构成对侧板4上、下的多点支撑,保证其翻转过程中不发生偏翘。
翻转推动部13启动,推动支撑臂15、使身板3翻抬,与此同时,主动杆5随上床板2一起翻抬,牵动从动杆7、连杆11和第二从动杆10的四连杆机构,随身板3翻转的进行,两侧板4翻抬的角度也越来越大,为卧床病人提供有效的阻止侧滑及侧向倚靠的侧挡板。从动杆7和第二从动杆10外端最好设有滚轮,以减小与侧板4的滑动磨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