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备有餐桌板的改良医用床。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医用床由两部分组成,床体和餐桌板。标准状态下,餐桌板是置于床头板上。就餐时可将餐桌板架在床栏上。但是医用床的床头常规是紧贴墙壁的,将餐桌板置于床头板上非常不便,所以实际使用时均是将餐桌板置于床尾。
但是由于一般餐桌板上的两个挂勾位置处于中间,譬如中国专利CN200730056293.6的医用床餐桌板,由于两个挂勾位置处于中间,一但按压一端的话,餐板就会产生倾斜,使人跌倒,造成伤害。
同时一般餐桌板放置水杯的凹槽较浅,病人一不注意极易造成碰翻,如果水杯内放置热水的话,可能给病人造成烫伤的后果。因此亟需对现有配备有餐桌板的医用床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配备有餐桌板的改良医用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型配备有餐桌板的医用床,包括:床体和餐桌板;其中所述餐桌板呈矩形,就餐侧长边的中间呈向内的弧状,弧状两边下表面设置有L形挂钩;所述餐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内陷的餐盘凹槽、餐碗凹槽和水杯孔,所述水杯孔内壁连接折叠式水杯槽;所述餐桌板的下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叠支架;所述床体包括床尾挡板,所述床尾挡板的上端设置有与餐桌板L形挂钩匹配的卡槽,并在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垫块。
所述折叠式水杯槽包括风琴褶结构水杯壁和硬质水杯底,所述风琴褶结构水杯壁的上端连接在水杯孔内壁,下端固定在硬质水杯底边缘。
所述垫块上表面到床尾挡板卡槽的垂直距离等于餐桌板的宽度。
在医用床尾挡板的卡槽和餐桌板的L形挂钩相匹配,同时在床尾挡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垫块,将餐桌板悬挂在床尾挡板的卡槽时,餐桌板架在垫块之上,对餐桌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就餐侧长边的中间呈向内的弧状,病人坐在床上就餐时身体位于餐板的弧形区域内,避免身体接触餐板,同时又易于拿取食物。餐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内陷的餐盘凹槽、餐碗凹槽和水杯孔,水杯孔内壁连接折叠式水杯槽,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折叠式水杯槽拉伸,放置水杯,由于水杯槽较深,不易被碰翻,同时,不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折叠起来,不影响悬挂。餐桌板下表面的折叠支架用于将餐桌板放置在医用床两侧的栏杆上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便捷,将餐桌板置于床尾,方便实际使用,同时解决了将餐桌板置于床尾后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和使用时容易碰翻水杯的问题,提高了餐桌板在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餐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医用床和餐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餐桌板1呈矩形,就餐侧长边的中间呈向内的弧状2,弧状两边下表面设置有L形挂钩3。餐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内陷的餐盘凹槽4、餐碗凹槽5和水杯孔6,水杯孔内壁连接折叠式水杯槽。折叠式水杯槽包括风琴褶结构水杯壁7和硬质水杯底8,风琴褶结构水杯壁的上端连接在水杯孔内壁,下端固定在硬质水杯底边缘。餐桌板的下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折叠支架9。
床体10包括床尾挡板11,床尾挡板的上端设置有与餐桌板L形挂钩匹配的卡槽12,并在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垫块13。垫块上表面到床尾挡板卡槽的垂直距离等于餐桌板的宽度。
在医用床尾挡板的卡槽和餐桌板的L形挂钩相匹配,同时在床尾挡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垫块,将餐桌板悬挂在床尾挡板的卡槽时,餐桌板架在垫块之上,对餐桌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就餐侧长边的中间呈向内的弧状,病人坐在床上就餐时身体位于餐板的弧形区域内,避免身体接触餐板,同时又易于拿取食物。餐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内陷的餐盘凹槽、餐碗凹槽和水杯孔,水杯孔内壁连接折叠式水杯槽,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折叠式水杯槽拉伸,放置水杯,由于水杯槽较深,不易被碰翻,同时,不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折叠起来,不影响悬挂。餐桌板下表面的折叠支架用于将餐桌板放置在医用床两侧的栏杆上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