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清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575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粉刺清除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刺清除装置,包括:手持部;第一工作部,设置在手持部的第一端,第一工作部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粉刺清除装置,通过在手持部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工作部,第一工作部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从而通过挤压杆推按粉刺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挤出,由于挤压杆与粉刺的接触面大,既能将脓液和角栓清理干净,也有效地缓解了疼痛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粉刺针清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时疼痛感较强的问题。
【专利说明】
粉刺清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粉刺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粉刺和痤疮是青少年常见的疾病,单纯用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清除毛囊内的脓液和角栓对于促进疾病恢复、减少后期瘢痕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采用粉刺针清除毛囊内的脓液和角栓。现有的粉刺针的一端为尖针或三棱针,另一端为不同形状的挤压环。使用时先用尖针或三棱针打开毛孔通道,再用挤压环向下刮动从而将脓液和角栓挤出。然而用尖针或三棱针打开毛孔通道疼痛感较强,患者舒适度不佳。另外,挤压环刮动时疼痛感也较强,且难以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清除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刺清除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粉刺针清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时疼痛感较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刺清除装置,包括:手持部;第一工作部,设置在手持部的第一端,第一工作部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
[0005]进一步地,第一工作部上具有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挤压杆连接,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手持部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0006]进一步地,挤压杆与第一连接臂相互垂直。
[000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臂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主体部处于手持部的轴线的延伸线上,弯折部与主体部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0008]进一步地,预设夹角的范围为30°-45°。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工作部,设置在手持部的第二端,第二工作部具有第二连接臂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臂一端的挤压头,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手持部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
[0010]进一步地,挤压头方铲形,挤压头的前端宽度小于挤压头的后端宽度。
[0011]进一步地,挤压头为铲形,挤压头的前端具有朝向第二连接臂的方向凹进的凹陷部。
[0012]进一步地,挤压头为四边形,四边形的挤压头的头部具有尖端。
[0013]进一步地,手持部的表面具有磨砂面。
[0014]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粉刺清除装置,通过在手持部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工作部,第一工作部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从而通过挤压杆推按粉刺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挤出,由于挤压杆与粉刺的接触面大,既能将脓液和角栓清理干净,也有效地缓解了疼痛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粉刺针清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时疼痛感较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粉刺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另一种粉刺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第三种粉刺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粉刺清除装置的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在上述附图中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手持部;11、第一螺杆;12、第二螺杆;2、第一工作部;21、挤压杆;22、第一连接臂;221、主体部;222、弯折部;23、第一螺母;3、第二工作部;31、第二连接臂;32、挤压头;33、
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刺清除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手持部I和第一工作部2,第一工作部2设置在手持部I的第一端,第一工作部2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21。
[0024]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粉刺清除装置,通过在手持部I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工作部2,第一工作部2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21,从而通过挤压杆21推按粉刺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挤出,由于挤压杆21与粉刺的接触面大,既能将脓液和角栓清理干净,也有效地缓解了疼痛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粉刺针清理粉刺中的脓液和角栓时疼痛感较强的问题。
[0025]具体实施时,第一工作部2上具有第一连接臂22,第一连接臂22的一端与挤压杆21连接,第一连接臂22的另一端与手持部I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0026]为了使挤压杆21具有更好的挤压角度,挤压杆21与第一连接臂22相互垂直,从而通过第一连接臂22向挤压杆21垂直施力,使挤压杆21更好地作用在粉刺上。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粉刺,挤压杆21的粗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图4所示,手持部I的第一端上具有第一螺杆11,第一连接臂22与手持部I的连接处具有与第一螺杆11匹配的第一螺母23,第一连接臂22通过第一螺母23拧紧在第一螺杆11上与手持部I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便于更换不同型号的挤压杆21。
[0027]为了便于向挤压杆21施力并使推按时便于操作者握持手持部I,可选地,第一连接臂22包括主体部221和弯折部222,主体部221处于手持部I的轴线的延伸线上,弯折部222与主体部221之间弯折预设夹角,从而在推动挤压杆21时手持部I可以倾斜一定角度,便于操作者握持,同时达到省力的效果。优选地,弯折部222与主体部221之间的预设夹角的范围为30。-45。ο
[0028]对于有些难以通过挤压杆21清理的粉刺和脓疱,在手持部I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第二工作部3,第二工作部3具有第二连接臂31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臂31—端的挤压头32,第二连接臂31的另一端与手持部I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如图4所示,手持部I的第二端上具有第二螺杆12,第二连接臂31与手持部I的连接处具有与第二螺杆12匹配的第二螺母33,第二连接臂31通过第二螺母33拧紧在第二螺杆12上与手持部I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便于更换不同类型的挤压头32。
[0029]可选地,如图1所示,挤压头32可以为铲形结构,挤压头32的前端宽度小于挤压头32的后端宽度,形成一个前部窄、后部宽的铲形结构,通过挤压头32前部的铲形结构作用在粉刺或脓疱的侧方,从而将粉刺或脓疱挤破并清除,该结构的挤压头32受力面稍大,能够适用于大中型的脓疱。
[0030]可选地,如图2所示,挤压头32可以为另一种铲形结构,挤压头32的前端具有朝向第二连接臂31的方向凹进的凹陷部,即朝向内侧凹陷,使挤压头32呈月牙形,凹陷部的内缘呈圆弧状,从而能够从后方和侧方向粉刺或脓疱施加挤压力,将粉刺或脓疱挤破并清除,该结构的挤压头32适用于较大的脓疱。
[0031]可选地,如图3所示,挤压头32还可以为四边形,具体地,挤压头32的四边呈平行四边形,且位于前部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小于45°,使挤压头32的头部具有尖端。尖端的受力面小,压强较大,更容易清除较小的粉刺。为了避免尖端损伤皮肤,尖端为圆头,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0032]为了便于操作者握紧手持部I进行操作,如图4所示,手持部I的表面具有磨砂面,磨砂面能够增大摩擦力,避免向挤压杆21或挤压头32施力时手部出现滑动。
[003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部; 第一工作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工作部的头部设置有圆杆形的挤压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上具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持部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处于所述手持部的轴线的延伸线上,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预设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的范围为30°-4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工作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工作部具有第二连接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的挤压头,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持部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为铲形,所述挤压头的前端宽度小于所述挤压头的后端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为铲形,所述挤压头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方向凹进的凹陷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为四边形,四边形的所述挤压头的头部具有尖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表面具有磨砂面。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5697865SQ20162042593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胡刚
【申请人】胡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