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急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228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急救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急救箱,属于医疗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急救过程中,通常会用到诸如呼吸机、真空泵类小型急救用品,但这些急救用品多为高精物品,对存放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若直接将其放置在病床上,则不利于其测试的精确性,影响其使用效果。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急救工作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方便安置的多功能急救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功能急救箱,由箱体和箱门构成,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上储间、备用间和下储间,上储间与下储间上下设置,备用间位于下储间顶部,且小于下储间;所述的箱门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上自封边和下自封边,上自封边是由箱门顶端朝箱体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斜面结构,下自封边是由箱门底端朝箱体方向倾斜向上形成的斜面结构;对应的箱体顶端设置上封边,箱体底端设置下封边,且上封边是由箱体顶端朝箱体内部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斜面结构,下封边竖直设置于箱体底部,且与箱体底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下自封边的水平宽度。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箱体顶部设置有手柄,手柄通过手柄座活动安装于箱体顶部,以实现手柄的180°旋转。

所述的上储间活动或固定安装于箱体内。

所述的备用间活动或固定安装于箱体内。更优选的,所述的备用间上顶壁与部分上储间下底壁重叠。

所述的箱门内面设置有侧储间,用于储备简易、对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急救用品。

所述的箱门上自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收容室,该收容室顶部不封闭,用于放置钥匙、胶带、标签等小型物品。

所述的箱体后壁设置有透气孔,避免封闭空间所引起的空气不流通。

本申请应用于急救工作中,可将气压泵、呼吸机以及银色急救毯、R 灭菌急救包、分别放置在下储间、上储间中,备用间中则可以放置与之规格相对应的烧伤膏、空白自封袋、PBT 绷带、冰袋、EO 灭菌纱布片、EO 灭菌敷芯、EO 灭菌吸血垫、探针、镊子、剪刀、创口贴、丁腈手套、一次性防护眼镜、盒装面罩,关闭箱门,锁门后将钥匙自外放置在收容室中;当需要使用时,取下钥匙,开启后(可将钥匙拔下放置于收容室中,防止碰撞或脱落,也可不拔下,让其悬挂于锁孔处),取出对应的急救设备,即可开始急救工作。

本申请中,箱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封边和下封边,上封边为斜面结构,下封边仅要求其与箱体外边缘有一定距离;对应的箱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自封边、下自封边,上自封边、下自封边均为斜面结构,且上自封边的斜面机构与上封边的斜面结构对应,当箱门封闭时,两者形成咬合连接,确保了封闭的稳固性,其与锁孔的配合即可实现封闭,而下封边靠内设置,既确保其内精密仪器与箱门有一定的间隔,开启时不会发生波动影响,又为下自封边提供一定的容置空间,安装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正视图(开启状态);

图4为本申请的俯视图(开启状态)。

其中标号:1.箱体;11. 上封边;12. 下封边;13. 透气孔;2. 箱门;21. 上自封边;22. 下自封边;3. 手柄;4. 手柄座;5. 上储间;6. 备用间;7. 下储间;8. 侧储间;9. 收容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多功能急救箱,结合图1-4,由箱体1和箱门2构成,箱体1内设置有上储间5、备用间6和下储间7,上储间5与下储间7分上下设置,备用间6位于下储间7顶部,且小于下储间7;箱门2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上自封边21和下自封边22,上自封边21是由箱门2顶端朝箱体1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斜面结构,下自封边22是由箱门2底端朝箱体1方向倾斜向上形成的斜面结构;对应的箱体1顶端设置上封边11,箱体1底端设置下封边12,且上封边11是由箱体1顶端朝箱体1内部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斜面结构,下封边12竖直设置于箱体1底部,且与箱体1底端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下自封边22的水平宽度。其中,上储间5以抽拉方式活动安装于箱体1内,备用间6以抽拉方式活动安装于箱体1内,备用间6宽度约为上储间5宽度的一半,其上顶壁与上储间5下顶壁重叠;箱体1后壁设置有透气孔13,避免封闭空间所引起的空气不流通。

本申请应用于急救工作中,可将气压泵、呼吸机分别放置在下储间7、上储间5中,备用间6中则可以放置与之规格相对应的精密仪器,关闭箱门2;当需要使用时,开启后箱门2,取出对应的急救设备,即可开始急救工作。

本申请中,箱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封边11和下封边12,上封边11为斜面结构,下封边12仅要求其与箱体1外边缘有一定距离;对应的箱门2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自封边21、下自封边22,上自封边21、下自封边22均为斜面结构,且上自封边21的斜面机构与上封边11的斜面结构对应,当箱门2封闭时,两者形成咬合连接,确保了封闭的稳固性,其与锁孔的配合即可实现封闭,而下封边12靠内设置,既确保其内精密仪器与箱门2有一定的间隔,开启时不会发生波动影响,又为下自封边22提供一定的容置空间,安装效果更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储间5固定安装于箱体1内,备用间6固定在上储间5下地壁上,且备用间6宽度约为上储间5宽度的一半,其上顶壁与上储间5下顶壁重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箱体1顶部设置有手柄3,手柄3通过手柄座4活动安装于箱体1顶部,以实现手柄的180°旋转。正常放置时,可将手柄3绕手柄座4旋转至与箱体1顶部水平;当需要进行提拉时,可将手柄3旋转至与箱体1顶部呈一定角度,如90°,即可进行提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储间5固定安装于箱体1内,备用间6固定在上储间5下地壁上,且备用间6宽度约为上储间5宽度的一半,其上顶壁与上储间5下顶壁重叠;箱体1顶部设置有手柄3,手柄3通过手柄座4活动安装于箱体1顶部,以实现手柄的180°旋转。正常放置时,可将手柄3绕手柄座4旋转至与箱体1顶部水平;当需要进行提拉时,可将手柄3旋转至与箱体1顶部呈一定角度如90°,即可进行提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箱门2内面设置有侧储间8,用于储备紧急急救指导书、大号生物危害垃圾袋、受伤者登记本、笔记本和铅笔等简易、对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急救用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储间5固定安装于箱体1内,备用间6固定在上储间5下地壁上,且备用间6宽度约为上储间5宽度的一半,其上顶壁与上储间5下顶壁重叠;箱门2内面设置有侧储间8,用于储备简易、对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急救用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箱门2上自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收容室9,该收容室9顶部不封闭,用于放置钥匙、胶带等小型物品。应用于急救工作中,可将气压泵、呼吸机分别放置在下储间7、上储间5中,备用间6中则可以放置与之规格相对应的精密仪器,关闭箱门2,锁门后将钥匙自外放置在收容室9中;当需要使用时,取下钥匙,开启后(可将钥匙拔下放置于收容室9中,防止碰撞或脱落,也可不拔下,让其悬挂于锁孔处),取出对应的急救设备,即可开始急救工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储间5固定安装于箱体1内,备用间6固定在上储间5下地壁上,且备用间6宽度约为上储间5宽度的一半,其上顶壁与上储间5下顶壁重叠;箱门2上自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收容室9,该收容室9顶部不封闭,用于放置钥匙、胶带等小型物品。应用于急救工作中,可将气压泵、呼吸机分别放置在下储间7、上储间5中,备用间6中则可以放置与之规格相对应的精密仪器,关闭箱门2,锁门后将钥匙自外放置在收容室9中;当需要使用时,取下钥匙,开启后(可将钥匙拔下放置于收容室9中,防止碰撞或脱落,也可不拔下,让其悬挂于锁孔处),取出对应的急救设备,即可开始急救工作。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箱门2上自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收容室9,该收容室9顶部不封闭,用于放置钥匙、胶带等小型物品。应用于急救工作中,可将气压泵、呼吸机分别放置在下储间7、上储间5中,备用间6中则可以放置与之规格相对应的精密仪器,关闭箱门2,锁门后将钥匙自外放置在收容室9中;当需要使用时,取下钥匙,开启后(可将钥匙拔下放置于收容室9中,防止碰撞或脱落,也可不拔下,让其悬挂于锁孔处),取出对应的急救设备,即可开始急救工作;箱门2内面设置有侧储间8,用于储备简易、对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急救用品;箱体1顶部设置有手柄3,手柄3通过手柄座4活动安装于箱体1顶部,以实现手柄的180°旋转。正常放置时,可将手柄3绕手柄座4旋转至与箱体1顶部水平;当需要进行提拉时,可将手柄3旋转至与箱体1顶部呈一定角度,如90°,即可进行提拉。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