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68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鼻中隔手术中需要对鼻中隔的黏软骨膜囊进行剥离,目前已有厂家生产了相应器械用于手术。这种器械通常是一种直线条状物,通过伸入鼻部对黏软骨膜囊进行剥离。

但是,在临床中有鼻中隔穿孔的患者,其穿孔部位缺乏软骨,穿孔周边形成瘢痕,局部质地较硬,难以剥离。

传统的鼻中隔剥离子呈直线结构,对于穿孔后半部分剥离较容易,而对于穿孔前半部分的剥离困难,需要在穿孔前方进行切口,增加新的创面,影响局部血运。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能够有效地自后向前对前半部分黏膜囊进行剥离,对局部组织造成的创伤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包括直线型的主体,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钩体,所述钩体与自主体前端延伸的延长线的夹角为110°-130°;所述钩体的长度为1-2.5mm,其中钩体尖端部分的长度为0.05-0.2mm。

优选地,所述钩体与自主体前端延伸的延长线的夹角为120°。

优选地,所述钩体的长度为2mm。

优选地,所述钩体尖端部分的长度为0.1mm。

优选地,所述直线型的主体的长度为15-25cm。

优选地,所述直线型的主体的长度为20cm。

优选地,所述直线型的主体的直径为3-5mm。

优选地,所述直线型的主体的直径为4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包括直线型的主体,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钩体,所述钩体与自主体前端延伸的延长线的夹角为110°-130°;所述钩体的长度为1-2.5mm,其中钩体尖端部分的长度为0.05-0.2mm。通过在主体前端设置110°-130°倾斜的钩体,可以方便手术操作者从鼻腔内自后向前对前半部分黏膜囊进行剥离,因此不需要在穿孔前方进行切口,造成的创伤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体 2.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是用于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中,对黏膜囊,特别是黏膜囊的前半部分进行剥离的手术器械。其名称中的“异形”指的是其有别于现有的普通直型剥离子。

请参考图1,该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包括直线型的主体1,直线型的主体1为圆柱体,直径在3-5mm之间,优选地为4mm。采用圆柱型而非扁平型的好处在于,方便手术人员转动主体部分,调整钩针的方向,更加灵活的工作。主体1长度为15-25cm,优选为20cm,这样长短适中方便人手持握。

在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钩体2,钩体2与自主体前端延伸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110°-130°;钩体2的长度为1-2.5mm,其中钩体2尖端部分的长度为0.05-0.2mm。在上述角度和长度下,可以使钩体2轻易的从鼻腔内自后向前对前半部分黏膜囊进行剥离,造成创伤小,不会对局部血运产生影响。

申请人经过大量操作试验发现,钩体2与自主体1前端延伸的延长线的夹角α为120°,钩体2的长度为2mm,钩体2尖端部分的长度为0.1mm时,可以完美地适配于普通人的鼻腔空间,剥离效果最为流畅、造成的损伤也最小。尤其时尖端部分长度为0.1mm时,既可以保证剥离效果,加工的精度要求也不会太高,节约了成本。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可以在钩体2与主体1交界处设置弧形的过度面(图中未示出),这样可以避免尖锐的过度面刺破鼻腔中的其他部分。此外还可以在主体1上包裹防滑层,防止手术人员操作时打滑造成手术失误。

本实施例提供的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的各部分均采用医用钢材为材料,符合手术时的洁净度标准。

在使用时,手术人员手握直线型的主体部分,将钩体伸入患者鼻腔内,对准黏膜囊后,自后向前地将其钩住并拉动,从而将黏膜囊、尤其是前半部分的黏膜囊剥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鼻中隔穿孔修补手术的异形钩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