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中医穴位针刺注射、静脉采血检验、穿刺、输液等临床操作上,通常采用棉签、消毒棉球、止血贴等医疗用品进行止血;然而,采用以上医疗用品进行止血时,必须要持续(一般为五至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地按压注射、采血、穿刺或输液等人体部位,才能起到有效地止血作用。由于部分患者不理解穿刺后必须持续按压一定时间才能止血或者或者患者不方便自己按压,从而经常会出现引发针刺部位血管持续出血的问题;如此,不但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紧张及痛苦,而且采血点局部组织容易因存在淤血而出现青紫肿胀的问题;同时,如果针刺部位过多,患者根本无法自顾,也由此对病人的心理及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医疗投诉和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很紧张。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止血用医疗用品提出改进方案,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按压范围大,具有自动弹性压脉止血功能的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它包括护垫以及设置于护垫的内表面上的止血片,所述护垫的内表面上、位于止血片的覆盖范围之外设置有粘胶层,所述止血片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置分布的瞬间血液吸收层、二次血液吸收层、弹力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护垫的内表面上,所述弹力层由至少一根夹持于二次血液吸收层与防水层之间的塑胶管构成。
优选地,所述护垫由聚氨酯无纺布制成。
优选地,所述粘胶层为丙烯胶粘剂涂层。
优选地,所述瞬间血液吸收层和二次血液吸收层均由碳纤维无纺布制成,所述瞬间血液吸收层的孔密度大于二次血液吸收层的孔密度。
优选地,所述止血片的轮廓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护垫的轮廓形状呈圆形或长条形。
优选地,它还包括至少两片离型保护纸,每片所述离型保护纸的一端均贴覆于粘胶层上,两片所述离型保护纸的另一端相互重叠后位于瞬间血液吸收层的内侧。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静脉穿刺完毕后进行使用,手指轻贴止血片使其对准针眼,在取出针的同时用力按压止血片,即可使弹力层产生弹力(即:塑胶管受力压缩变形),而后利用粘胶层当将护垫及止血片同时粘贴于皮肤上并固定,最后松开按压的手指,即可利用血液吸收层以及弹力层产生的双重弹力来自动对出血点进行持续的加压止血,从而无需病人自己或者他人协助进行止血;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止血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它包括护垫1以及设置于护垫1的内表面上的止血片,在护垫1的内表面上、位于止血片的覆盖范围之外设置有粘胶层2,止血片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置分布的瞬间血液吸收层3、二次血液吸收层4、弹力层5和防水层6;其中,防水层6设置于护垫1的内表面上,而弹力层5则由至少一根夹持于二次血液吸收层4与防水层6之间的塑胶管a构成(当采用多根塑胶管a时,塑胶管a可采用并排分布的形式)。如此,在静脉穿刺完毕后,手指轻贴止血片使其对准针眼,在取出针的同时用力按压止血片,即可使弹力层5产生弹力(即:塑胶管a受力压缩变形),而后利用粘胶层2当将护垫1及止血片同时粘贴于皮肤上并固定,最后松开按压的手指,即可利用血液吸收层以及弹力层5产生的双重弹力来自动对出血点进行持续的加压止血,从而无需病人自己或者他人协助进行止血。
为进一步增强止血的效果,提高止血贴的可靠性,本实施例的护垫1可由聚氨酯无纺布制成(其颜色可采用浅褐色);以此,利用聚氨酯无纺布的材质特性,可使护垫1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及弹性,在止血时能够产生辅助的压力,从而配合止血片来进一步增强止血的功效。
为保证止血贴的贴敷固定效果,同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以及伤害,本实施例的粘胶层2可采用刺激性较低的丙烯胶粘剂涂层。
为增强止血贴对出血点的血液的吸附凝固效果,本实施例的瞬间血液吸收层3和二次血液吸收层4均由碳纤维无纺布制成,瞬间血液吸收层3的孔密度大于二次血液吸收层4的孔密度(具体为瞬间血液吸收层3可由超薄碳纤维无纺布制成)。
为扩大止血贴的适用范围以及止血贴的按压范围,本实施例的止血片的轮廓形状可根据具体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护垫1的轮廓形状则可设置为圆形或长条形(即护垫1的整体呈带状体或者圆饼状结构体)。
为满足止血贴的卫生要求,本实施例的止血贴还包括至少两片离型保护纸7,每片离型保护纸7的一端均贴覆于粘胶层2上,两片离型保护纸7的另一端在相互重叠后位于瞬间血液吸收层3的内侧;如此,离型保护纸7可形成类似于折返式的结构,在进行止血贴粘贴固定时,将离型保护纸7按顺序撕下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