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8813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验科领域,涉及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



背景技术: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

唾液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不仅含有各种蛋白质,还含有DNA、RNA、脂肪酸以及各种微生物等。研究发现,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同样存在于唾液中,唾液能反映出血液中各种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因此,就有可能通过唾液的检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您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

目前在检验科对于唾液和血液的检验均是分离的,将唾液和血液收集后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试管内,然后再送至检验,目前的试管结构都较为简单,需要搭配试管架进行固定,同时分体式的试管在使用上也较为不便,在操作上带来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该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结构设计新颖,组件整合,操作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相关装置结构分体,使用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组件包括呈块状的送检块,所述送检块上端固连有呈“冂”字形的把手架,所述送检块上具有若干个置放腔,所述置放腔内放置有检验组件,所述检验组件包括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所述上收集管的上端连通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自上由下呈缩口状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上端铰接有筒盖,所述导向筒下端固连有漏液块,所述漏液块下端螺接连接于所述上收集管,所述漏液块上具有贯穿其上下端的漏孔,所述漏液块外壁上还具有连通上收集管的气孔一,所述上收集管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接块,所述螺接块下端螺纹连接下收集管,所述螺接块上连通有凸出的进血管,所述进血管连通所述下收集管,所述螺接块外壁上具有连通下收集管的气孔二,所述螺接块两侧具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连在所述螺接块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连有竖立设置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下端固连有吸盘。

本试管组件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进行收集时,上收集管收集病人唾液,下收集管收集血液,具体方法为打开端盖,病人将唾液吐在导向筒内,唾液通过漏孔进入上收集管内,期间通过气孔一实现唾液的下降,病人没吐一口唾液后将端盖盖上,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参杂在唾液内影响实验结果。进行血液收集时,将抽血管连通进血管,血液通过进血管进入下收集管内,期间通过气孔二实现血液的下降,在唾液和血液收集时,将吸盘下压在工作台上,实现了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的竖立固定,不需要用到试管架。进行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的拆卸时,只需将导向件和螺接块卸下即可将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取出进行检验,十分的方便,通过吸盘将本装置吸附在工作台上,操作便捷,取下方便。最后将检验组件放置回置放腔内将送检块进行送检。

上述的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中,所述进血管端部具有旋盖。

不使用时,通过旋盖将进血管封堵,防止进血管被污染。

上述的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中,所述下收集管外壁固连有呈圆环形的手持柱,所述手持柱上具有防滑凸纹。

通过手持柱将检验组件进行拿取,防滑凸纹能够防止组件滑落。

上述的一种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中,所述置放腔底部具有呈圆形的固定孔,所述下收集管的下端具有螺纹,所述下收集管下端螺接在所述固定孔内。

将下收集管下端螺纹连接在固定孔实现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有以下优点:

1、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结构设计新颖,组件整合,操作使用方便。

2、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将吸盘下压在工作台上,实现了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的竖立固定,不需要用到试管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中检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中送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检块;1a、置放腔;1a1、固定孔;2、把手架;3、上收集管;4、下收集管;5、导向筒;6、筒盖;7、漏液块;7a、气孔一;8、螺接块;8a、气孔二;9、进血管;10、连接杆;11、伸缩管;12、吸盘;13、手持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包括呈块状的送检块1,送检块1上端固连有呈“冂”字形的把手架2,送检块1上具有若干个置放腔1a,置放腔1a内放置有检验组件,检验组件包括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上收集管3的上端连通有导向件,导向件包括自上由下呈缩口状的导向筒5,导向筒5上端铰接有筒盖6,导向筒5下端固连有漏液块7,漏液块7下端螺接连接于上收集管3,漏液块7上具有贯穿其上下端的漏孔,漏液块7外壁上还具有连通上收集管3的气孔一7a,上收集管3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接块8,螺接块8下端螺纹连接下收集管4,螺接块8上连通有凸出的进血管9,进血管9连通下收集管4,螺接块8外壁上具有连通下收集管4的气孔二8a,螺接块8两侧具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固连在螺接块8上,连接杆10另一端固连有竖立设置的伸缩管11,伸缩管11的下端固连有吸盘12。

本试管组件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进行收集时,上收集管3收集病人唾液,下收集管4收集血液,具体方法为打开端盖,病人将唾液吐在导向筒5内,唾液通过漏孔进入上收集管3内,期间通过气孔一7a实现唾液的下降,病人没吐一口唾液后将端盖盖上,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参杂在唾液内影响实验结果。进行血液收集时,将抽血管连通进血管9,血液通过进血管9进入下收集管4内,期间通过气孔二8a实现血液的下降,在唾液和血液收集时,将吸盘12下压在工作台上,实现了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的竖立固定,不需要用到试管架。进行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的拆卸时,只需将导向件和螺接块8卸下即可将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取出进行检验,十分的方便,通过吸盘12将本装置吸附在工作台上,操作便捷,取下方便。最后将检验组件放置回置放腔1a内将送检块1进行送检。

进血管9端部具有旋盖。不使用时,通过旋盖将进血管9封堵,防止进血管9被污染。

下收集管4外壁固连有呈圆环形的手持柱13,手持柱13上具有防滑凸纹。通过手持柱13将检验组件进行拿取,防滑凸纹能够防止组件滑落。

置放腔1a底部具有呈圆形的固定孔1a1,下收集管4的下端具有螺纹,下收集管4下端螺接在固定孔1a1内。将下收集管4下端螺纹连接在固定孔1a1实现固定。

本检验科检验用试管组件结构设计新颖,组件整合,操作使用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