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辅助手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50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辅助手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尤其是一种输液辅助手枕。



背景技术:

输液时,为了便于病人更加舒适地放置手掌,医院通常会为其准备一个柔性手枕供其放置,以达到良好的输液效果,但是,这类手枕结构简单,大多只能起到一个承重的作用,春、夏、秋三季使用尚可,而在冬季使用时,手掌裸露在外,病人会感觉冰冷,特别是在一些没有取暖设备的房间中,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辅助手枕,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液辅助手枕,包括枕体和手部放置组件,其中,所述枕体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手部放置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两者围成的放置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首尾相连;所述第一壳体与凹槽的内壁契合,所述第一壳体拆卸式的安装在凹槽中;所述第二壳体中设有能够上下翻转的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向下翻转,所述放置空腔闭合,所述第二壳体上表面形成供手放置的槽;所述弹性钢片向上翻转,所述放置空腔打开供手放入,所述第二壳体上表面隆起。

进一步,所述凹槽和第一壳体呈弧形,由此,弧形的弧面便于放置手掌,更加的舒适。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卡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面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由此,在卡块和卡槽的作用下,第一壳体能够固定或者脱离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永磁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铁片,由此,当第一壳体契合在凹槽时,永磁铁吸附铁片,从而促使第一壳体和凹槽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枕体内部还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连接着一个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契合在枕体中并配套一根电源线,由此,当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口并接通电源时,能够对加热片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贯穿的导热孔,由此,加热片产生的热量透过导热孔能够快速进入放置空腔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表面设有柔性材料,由此,当手掌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表面时,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同于传统的医用手枕,其通过弹性钢片实现第二壳体的上下翻转,从而实现放置空腔的打开与闭合,能够根据外界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放置部位,更加的便捷;同时,枕体内部设有加热片,在手掌位于放置空腔时,能够对其进行产热,便于取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3为枕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热片电路示意图。

图中,1-枕体、2-第二壳体、3-电源插口、4-放置空腔、5-第一壳体、6-卡槽、7-凹槽、8-卡块、9-导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输液辅助手枕的结构。

如图1-4所示,一种输液辅助手枕,包括枕体和手部放置组件,其中,所述枕体上端面设有内壁呈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一个卡槽,所述手部放置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两者围成的放置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首尾相连;所述第一壳体与凹槽的内壁契合,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面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由此,在卡块和卡槽的作用下,第一壳体能够固定或者脱离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中设有能够上下翻转的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向下翻转,所述放置空腔闭合,所述第二壳体上表面形成供手放置的凹槽;所述弹性钢片向上翻转,所述放置空腔打开供手放入,所述第二壳体上表面隆起。

如图5所示,所述枕体内部还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连接着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口契合在枕体中并配套一根电源线,由此,当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口并接通电源时,能够对加热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贯穿的导热孔,由此,加热片产生的热量透过导热孔能够快速进入放置空腔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表面设有柔性材料,柔性材料最佳为海绵,由此,当手掌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表面时,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永磁体,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铁片,由此,当第一壳体契合在凹槽时,永磁铁吸附铁片,从而促使第一壳体和凹槽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手掌需要放置在第二壳体上表面时,将第二壳体的弹性钢片向下翻转,放置空腔关闭,第二壳体上表面形成供手放置的槽;

第二种情况:手掌需要放置在放置空腔时,将第二壳体的弹性钢片向上翻转,打开放置空腔,手掌伸入即可。

在第二种情况中,需要加热时,将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口并接通电源,加热片通电产热,热气透过第一壳体的导热孔进入放置空腔中,实现加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进行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