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侧卧位体位架转运车。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侧卧位体位用具由两个骨盆支架、一个胸枕、一个托手架、一个下肢支撑垫、两个脚踝凝胶垫、一根上肢牵引带以及部分体位防护用品组成(例如:棉垫、棉球,眼贴等)。由于体位用具较多,且存放在不同位置,使用时需要搬来搬去;眼贴等小物品准备时容易遗漏;骨盆支架关节多,存放时没拧紧到再次取用时不注意容易掉落砸伤自己。体位架使用完以后缺乏一个清点和保养的位置,目前的体位用具繁多,需要将体位用具的存放、转运、清点、保养和补充组合到一起,方便手术室护士工作,针对上述问题,特设计本实用新型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使用便捷的神经外侧卧位体位架转运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外侧卧位体位架转运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上层车体和下层车体,上层车体左侧设有若干个卡槽,上层车体右侧设有固定底座,车体右侧挂有方形盒子和圆形固定架,下层车体为平层,上层车体和下层车体上均设有护栏,下层车体中部设有胸枕,胸枕一侧为下肢支撑架,胸枕另一侧为托手架,托手架一侧为脚踝垫。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左侧挂有2个方形盒子。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栏高度为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体包括上层车体和下层车体,上层车体左侧设有若干个卡槽,上层车体右侧设有固定底座,车体左侧挂有2个方形盒子,分别放置棉球和眼贴;车体右侧挂有方形盒子和圆形固定架,分别放置棉垫和润滑油,下层车体为平层,用于放置下肢支撑垫、脚踝垫、胸枕以及托手架,上层车体和下层车体上均设有护栏,护栏高度为10cm,保证体位架转运时不会掉落,下层车体中部设有胸枕,胸枕一侧为下肢支撑架,胸枕另一侧为托手架,托手架一侧为脚踝垫,卡槽主要用于固定骨盆支架以及支架底座,保证骨盆支架的稳定存放,盒子主要用于放置消耗品,金属支架主要用于放置润滑液,车体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作为收纳车侧行走机构使用,其中左上和右下的万向轮具有刹车功能,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易行,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上层车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层车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车体、2-下层车体、3-方形盒子、4-胸枕、5-下肢支撑架、6-托手架、7-脚踝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神经外侧卧位体位架转运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上层车体1和下层车体2,上层车体1左侧设有若干个卡槽,上层车体1右侧设有固定底座,车体左侧挂有2个方形盒子3,分别放置棉球和眼贴;车体右侧挂有方形盒子3和圆形固定架,分别放置棉垫和润滑油,下层车体2为平层,用于放置下肢支撑垫、脚踝垫、胸枕以及托手架,上层车体1和下层车体2上均设有护栏,护栏高度为10cm,保证体位架转运时不会掉落,下层车体2中部设有胸枕4,胸枕4一侧为下肢支撑架5,胸枕4另一侧为托手架6,托手架6一侧为脚踝垫7,卡槽主要用于固定骨盆支架以及支架底座,保证骨盆支架的稳定存放,盒子主要用于放置消耗品,金属支架主要用于放置润滑液,车体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作为收纳车侧行走机构使用,其中左上和右下的万向轮具有刹车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易行,低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