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毛驴用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368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毛驴用测杖。



背景技术:

育种工作中需经常测量动物各项体尺指标,如体高、体长、胸宽等,特别是在牛、羊育种上应用更加广泛。测量体尺的目的就是选育出体况优良的个体,作为核心育种群进行扩繁,淘汰体况一般和体况较差的个体。伴随世代的增加,达到提升种群平均体况的目的,甚至选育出新品种。

目前生产中所用测杖种类单一,主要有奶牛用测杖和羊用测杖两种类型。两者的构造完全相同,主要差异是量程的不同。毛驴体尺测定多采用奶牛用测杖,然而该型测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测量体高、体长和胸宽时,需要多次变换标尺的位置,并且需要读取不同刻度尺的数值,费时费力,出现读数错误的可能性也很大。直接用牛用测杖测量毛驴体尺也不太合适,因为毛驴体型和牛比相对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式毛驴用测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旋转式毛驴用测杖包括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横截面呈方形,其最上端设有一保护帽或把手,在保护帽或把手的下方设有一旋转环,它可分别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绕保护帽或把手旋转90°,旋转环上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末端通过一铰接轴与一上标尺相铰接;刻度尺下端设置在一套筒内,且能在套筒内上下伸缩,套筒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其中一个固定板设置在套筒上部,一个固定板设置在套筒下部,所述套筒上部的固定板末端通过一铰接轴与一中标尺相铰接,所述套筒下部的固定板末端通过一铰接轴与一下标尺相铰接,所述上标尺、中标尺、下标尺均可折叠,折叠后与套筒平行,打开后中标尺与下标尺相互平行,上标尺垂直于中标尺和下标尺;刻度尺上有3列纵向排布的刻度,起始刻度值均设置于上标尺位置。

如此设计,使用时,一手握套筒,一手抓保护帽或把手,将刻度尺抽出,并打开上标尺,便可测量体高,测量体长和胸宽指标时,分别将旋转环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并打开相应下标尺和中标尺即可,所有测量数值读数时均读取上标尺正后方刻度。

作为优化,所述上标尺、中标尺、下标尺均为可伸缩式结构。如此设计,这样在测量时,标尺更容易找到测量点,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优化,所述3列刻度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标尺背面及两侧的刻度尺的三个侧面上,所述上标尺下方的刻度尺侧面不设刻度,且3列刻度的量程均不相同,且起始刻度值均不相同,当上标尺垂直于中标尺和下标尺时,上标尺背面的起始刻度值为套筒长度数值;当转动旋转环,上标尺平行于中标尺时,上标尺背面的起始刻度值为套筒顶端至中标尺的距离数值;当转动旋转环,上标尺平行于下标尺时,上标尺背面的起始刻度值为套筒顶端至下标尺的距离数值。如此设计,测量方便,便于读数。

作为优化,刻度尺的量程分别调整为:高:85cm-160cm;长:80cm-155cm;宽:15cm-90cm。这样的量程更适合毛驴的体尺数据。

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毛驴用测杖,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读取数据快速的优点,使用时比传统测杖更具人性化,广泛适用于测量毛驴等家畜过程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旋转式毛驴用测杖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旋转式毛驴用测杖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刻度尺、2为保护帽、3为旋转环、4为固定板、5为铰接轴、6为上标尺、7为套筒、8为中标尺、9为下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旋转式毛驴用测杖包括刻度尺1,所述刻度尺1横截面呈方形,其最上端设有一保护帽2(或把手),在保护帽2的下方设有一旋转环3,它可分别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绕刻度尺旋转90°,旋转环3上设有一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末端通过一铰接轴5与一上标尺6相铰接;刻度尺1下端设置在一套筒7内,且能在套筒7内上下伸缩,套筒7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4,其中一个固定板4设置在套筒7上部,一个固定板4设置在套筒7下部,所述套筒7上部的固定板4末端通过一铰接轴5与一中标尺8相铰接,所述套筒7下部的固定板4末端通过一铰接轴5与一下标尺9相铰接,所述上标尺6、中标尺8、下标尺9均可折叠,折叠后与套筒7平行,打开后中标尺8与下标尺9相互平行,上标尺6垂直于中标尺8和下标尺9;刻度尺1上有3列纵向排布的刻度,起始刻度值均设置于上标尺位置。所述上标尺6、中标尺8、下标尺9均为可伸缩式结构。所述3列刻度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标尺6背面及两侧的刻度尺1的三个侧面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