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式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73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蝶式约束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蝶式约束带。



背景技术:

进入昏迷状态或者头部受到重创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多发性狂躁不安,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不断试图起身和上肢无意识挥舞抓取,不断试图起身会导致患者上躯干不稳定,极易造成二次伤害,如果颅内有积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上肢挥舞抓取会造成输液管和其他监测仪器的松乱,影响患者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蝶式约束带,约束患者的体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蝶式约束带,包括主体带,以及间隔设置在主体带上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与主体带平行且位于主体带的同侧,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设置在主体带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带自由端的正面设有魔术贴母面,第二固定带自由端的背面设有魔术贴子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以主体带的中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有两条,两条第一固定带一字排布,两条第二固定带一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带的材质为棉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为腹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与主体带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带长度为180cm,宽度为50cm;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长度均为90cm,宽度均为25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的间隔距离为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主体带与病床的固定不需要依靠其他装置,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病床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带、2-床架、3-第一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5-魔术贴母面、6-魔术贴子面、7-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蝶式约束带,包括主体带1,以及间隔设置在主体带1上的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均与主体带1平行且位于主体带1的同侧,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设置在主体带1的中部位置,第一固定带3自由端的正面设有魔术贴母面5,第二固定带4自由端的背面设有魔术贴子面6。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以主体带1的中线对称设置。为了增加约束效果,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均有两条,两条第一固定带3一字排布,两条第二固定带4一字排布。主体带1的材质为棉布,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均为腹带,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与主体带1缝合连接。

如图2所示,病床包括床架2和床垫7,使用时,先把主体,1摊在床垫7上,主体带1的两端夹入床垫7与床架2的缝隙中,从而使蝶式约束带固定在病床上,然后病人躺在主体带1的中部区域上,操作人员将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翻过来绑在患者身上,并通过魔术贴将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固定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主体带1长度为180cm,宽度为50cm;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长度均为90cm,宽度均为25cm。第一固定带3与第二固定带4的间隔距离为50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蝶式约束带与病床的固定不需要依靠其他装置,且操作方便,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