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767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通过控制髋臼与下肢相对位置精确测量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



背景技术:

肢体长度与偏心距是决定髋关节术后患者功能与髋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但是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肢体长度与偏心距存在很大难度,主要原因是术中测量肢体长度和偏心距均与患侧肢体的体位关系很大。股骨相对于髋臼稍有屈伸、旋转或者内收、外展都可极大影响长度和偏心距测量的精确性,而目前除计算机导航外,尚无器械或者设备可控制股骨相对于髋臼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置,更多的依赖术者的感觉或者经验,不能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第一、计算机导航或者其它计算机辅助的髋关节置换术,虽然精确,且可同时测量肢体长度和偏心距,但通常需要购置专门的设备,昂贵且使用不便,增加手术时间,难以推广。而且术中安装示踪器需要多个术野外的切口,造成了新的损伤。

第二、拉线法,在截骨或者髋关节脱位之前在髋关节上下取两点,根据术前术后两点的差值确定手术对肢体长度的改变。缺点是无法控制数次测量间肢体体位一致,有很大的误差;而且不能测量偏心距,致使偏心距影响肢体长度的测量。

第三、刻度尺测量法,为拉线法的演进方法。在截骨或者髋关节脱位之前在髋关节上下取两点,以钢针标记,术前术后测量两点的距离, 其最大的缺点仍是不能控制肢体位置,而术中髋关节屈伸、旋转都可以对肢体长度和偏心距产生影响。不带定位装置的刻度尺无法保证数次测量时的肢体同一位置,从而不能精确测量肢体长度和偏心距。

第四、触摸软组织张力法,更是完全依赖术者的主观感觉与经验,无法控制测量前后肢体体位一致,完全依赖术者主观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股骨与髋臼侧定位针确保术中各次测量时患侧肢体位于同一体位,以精确测量手术过程中的肢体长度与偏心距。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包括双向卡尺,所述的双向卡尺包括长臂卡尺以及安装在长臂卡尺上并分别与长臂卡尺垂直的短臂卡尺和无刻度臂,所述的短臂卡尺一端部连接有髋臼定位钉,无刻度臂的一端部连接有股骨侧定位钉,并且髋臼定位钉和股骨侧定位钉位于长臂卡尺同侧。

所述的髋臼定位钉的头端为三棱柱体,尾端为2/3的圆柱体,髋臼定位钉的尾端圆柱体连接短臂卡尺。

所述的股骨侧定位钉的头端为三棱柱体,尾端为2/3的圆柱体,股骨侧定位钉的尾端圆柱体连接无刻度臂。

所述的短臂卡尺和无刻度臂均分别通过一个十字连接头安装在长臂卡尺上。

所述的十字连接头上安装着紧固螺钉,紧固螺钉穿透十字连接头的外壁对长臂卡尺与短臂卡尺以及长臂卡尺与无刻度臂进行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通过确保术中各次测量时患侧肢体位于同一体位,以精确测量手术过程中的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相比导航或者其它计算机辅助技术,更方便易用,容易推广。相比其它拉线、刻度尺法,可精确控制肢体位置以使其处在同一体位,保证肢体长度测量的精确,且可同时测量偏心距。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示意图。

图2是双向卡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髋臼定位钉或股骨侧定位钉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双向卡尺;2、长臂卡尺;3、短臂卡尺;4、无刻度臂;5、髋臼定位钉;6、股骨侧定位钉;7、十字连接头;8、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包括双向卡尺1,所述的双向卡尺1包括长臂卡尺2以及安装在长臂卡尺2上并分别与长臂卡尺2垂直的短臂卡尺3和无刻度臂4,所述的短臂卡尺3一端部连接有髋臼定位钉5,无刻度臂4的一端部连接有股骨侧定位钉6,并且髋臼定位钉5和股骨侧定位钉6位于长臂卡尺2同侧。

本实施例的这种结构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如图1所示,首先调节短臂卡尺3和无刻度臂4在长臂卡尺2上的位置,将髋臼定位钉5打入髋臼12点方向,定位;然後将股骨侧定位钉6打入股骨侧,定位;上述两个定位完成后,即实现了控制肢体位置,确保术中各次测量时患侧肢体位于同一体位,用长臂卡尺2测量肢体长度,短臂卡尺3测量偏心距。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说明,上述测量过程中,要实现控制肢体位置,确保术中各次测量时患侧肢体位于同一体位,最主要的是需要将髋臼定位钉5打入髋臼定位以及将股骨侧定位钉6打入股骨侧定位,为了实现定位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髋臼定位钉5的头端为三棱柱体,供打入髋臼侧骨折,尾端为2/3的圆柱体,髋臼定位钉5的尾端圆柱体连接短臂卡尺3;股骨侧定位钉6的头端为三棱柱体,供打入股骨侧,尾端为2/3的圆柱体,股骨侧定位钉6的尾端圆柱体连接无刻度臂4。2/3的圆柱体与短臂卡尺3、无刻度臂4便于连接,同样地,也可以是其他的类似结构的形状,而具体的三棱柱体便于将其打入髋臼侧骨折或股骨侧并且防止打入后旋转影响定位的精确性。而尾端2/3圆柱体与短臂通过这种不规则形状套接也可以确保髋臼和股骨位置在三维空间上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髋臼定位钉5的头端可以是三棱柱体,也可以是其他的不规则柱体,例如2/3圆柱体,三叶草形等,只要满足其结构能防止髋臼钉打入后旋转影响定位,任何形状在这里均适用,而仅限于三棱柱体。

实施例3:

为了便于更好地读出测量数据和更精确地显示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短臂卡尺3和无刻度臂4均分别通过一个十字连接头7安装在长臂卡尺2上。通过十字连接头7的作用,将短臂卡尺3、无刻度臂4与长臂卡尺2之间的连接关系变成是类似游标卡尺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更加方便短臂卡尺3和无刻度臂4在长臂卡尺2上的移动,也便于读出相对应的测量数据。

进一步地,在十字连接头7上安装着紧固螺钉8,紧固螺钉8穿透十字连接头7的外壁对长臂卡尺2与短臂卡尺3以及长臂卡尺2与无刻度臂4进行紧固。如图2所示,就是通过紧固螺钉8的抵触挤压将短臂卡尺3和无刻度臂4固定在长臂卡尺2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的双向刻度尺,通过确保术中各次测量时患侧肢体位于同一体位,以精确测量手术过程中的肢体长度与偏心距。相比导航或者其它计算机辅助技术,更方便易用,容易推广。相比其它拉线、刻度尺法,可精确控制肢体位置以使其处在同一体位,保证肢体长度测量的精确,且可同时测量偏心距。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