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外翻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4482阅读:1732来源:国知局
脚趾外翻矫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趾矫正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日用和夜用的脚趾外翻矫正器。



背景技术:

现有脚趾外翻矫正器用U形趾托对拇趾进行外翻矫正,不便于穿鞋使用,因此只适合于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脚趾外翻矫正器,不仅适合夜间使用,还适合白天穿鞋行走时使用。安装了可拆卸的U形趾托和调控带后,加强矫正力度,矫正效果好,更适合夜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拇趾套、脚掌套和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均与脚掌套连接,所述拇趾套通过第二连接带与脚掌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拇趾套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

使用时,将拇趾套套设于拇趾,将脚掌套套设于脚掌,第二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拇趾套和脚掌套,第一连接带拉拢至后跟处。拇趾套和脚掌套被固定,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拇趾套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脚掌套对拇趾套产生拉力,可将拇趾的外端部往拇趾外翻的反方向拉动,实现对拇趾外翻的矫正。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不会影响穿鞋,不仅适合夜用,还适合日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或第二连接带为弹力带。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或第二连接带的端部设有挂扣,所述脚掌套设有与所述挂扣配合使用的挂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带设有长度调节扣。

进一步,所述脚掌套的内侧面设有护垫,所述脚掌套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连接于脚掌套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拇趾套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有硅胶片。

进一步,所述脚趾外翻矫正器还包括U形趾托和调控带,所述U形趾托连接有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和下杆分别穿接于设于脚掌套上的过孔,所述上杆和下杆的非连接端均设有扣环,所述调控带与所述扣环相配合的,用于调节脚趾矫正力度和方向,实现上杆和下杆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U形趾托的内侧设有护垫。

进一步,所述U形趾托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穿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有公扣和与所述公扣配合使用的母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不仅适合夜间使用,还适合白天穿鞋行走时使用。安装了可拆卸的U形趾托和调控带后,加强矫正力度,矫正效果好,更适合夜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杆、下杆、U形趾托和固定带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拇趾套与第二连接带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带连接脚掌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带连接脚掌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拇趾套;2、脚掌套;3、第一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5、上杆;6、透气孔;7、U形趾托;8、调控带;9、过孔;10、扣环;11、固定带;12、锯齿;13、下杆;14、挂扣;15、挂孔;16、长度调节扣;17、护垫;18、硅胶片;19、公扣;20、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拇趾套1、脚掌套2和第一连接带3,所述第一连接带3的两端均与脚掌套2连接,所述拇趾套1通过第二连接带4与脚掌套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连接于拇趾套1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

使用时,将拇趾套1套设于拇趾,将脚掌套2套设于脚掌,第二连接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拇趾套1和脚掌套2,第一连接带3拉拢至后跟处。拇趾套1和脚掌套2被固定,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连接于拇趾套1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脚掌套2对拇趾套1产生拉力,可将拇趾的外端部往拇趾外翻的反方向拉动,实现对拇趾外翻的矫正。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不会影响穿鞋,不仅适合夜用,还适合日用。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或第二连接带4为弹力带,第一连接带3和/或第二连接带4的长度可调节,能适合更多的人使用。

如图3、5和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或第二连接带4的端部设有挂扣14,所述脚掌套2设有与所述挂扣14配合使用的挂孔15。挂扣14与挂扣14可配合,也可脱离。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挂孔15的数量为3个,第一连接带3和/或第二连接带4可根据长度需要,与任何一个挂孔15配合。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带3设有长度调节扣16,便于调节第一连接带3的长度,能适合更多的人使用。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脚掌套2的内侧面设有护垫17,所述脚掌套2设有透气孔6。护垫17能减小脚掌套2对脚掌的压迫,避免脚掌受伤。透气孔6用于脚掌透气。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带4的另一端连接于脚掌套2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

脚掌套2对拇趾套1产生拉力,可将拇趾的外端部往拇趾外翻的反方向拉动,实现对拇趾外翻的矫正。当第二连接带4的另一端连接于脚掌套2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时,往矫正方向的拉力最大,矫正效果最好。

如图3所示,所述拇趾套1内侧面和/或外侧面设有硅胶片18。设于拇趾套1内侧面的硅胶片18能避免在矫正过程中,拇趾套1对拇趾的压伤。设于拇趾套1外侧面的硅胶片18能避免在矫正过程中,拇趾套1对食趾的压伤。

如图1、2和4所示,所述脚趾外翻矫正器还包括U形趾托7和调控带8,所述U形趾托7连接有上杆5和下杆13,所述上杆5和下杆13分别穿接于设于脚掌套2上的过孔9,所述上杆5和下杆13的非连接端均设有扣环10,所述调控带8与所述扣环10相配合的,用于调节脚趾矫正力度和方向,实现上杆5和下杆13的连接。

本实施例适用于夜用。使用时,将拇趾套1套设于拇趾,将脚掌套2套设于脚掌,第二连接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拇趾套1和脚掌套2,第一连接带3拉拢至后跟处。拇趾套1和脚掌套2被固定。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连接于拇趾套1上更靠近脚掌外侧方向的一侧,脚掌套2对拇趾套1产生拉力,可将拇趾的外端部往拇趾外翻的反方向拉动,实现对拇趾外翻的矫正。将U形趾托7设于食趾与拇趾之间,U形趾托7的开口与拇趾配合。上杆5和下杆13与U形趾托7连接。上杆5和下杆13分别穿接于设于脚掌套2上的过孔9,调控带8与扣环10配合后,实现上杆5和下杆13的连接。调控带8可以调节脚趾矫正力度和方向,将拇趾的外端往外翻方向的反方向压去。

如图1所示,所述上杆5和下杆13上均设有锯齿12。

如图2所示,所述U形趾托7的内侧设有护垫17,避免U形趾托7对拇趾造成压伤。

如图1和2所示,所述U形趾托7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穿接有固定带11,所述固定带11设有公扣19和与所述公扣19配合使用的母扣20。固定带11用于固定食趾,将食趾与U形趾托7固定在一起,在矫正拇趾的同时也将第二个脚趾头复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