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悬吊器。
背景技术:
在人体腹腔镜手术中,有时肝脏或其他器官会遮挡手术视野,影响手术操作,这时需要对肝脏或其他人体器官进行牵引、提拉、和悬吊。而目前手术过程中是使用手术器械的尖端托举或是手推,或者是使用一根缝合线绕过所需要悬吊的人体器官前端,缝合线的两端穿过腹壁后在体表牵拉。前者的缺陷是手术器械不固定,不能在手术过程中对人体器官进行理想的固定,同时占用手术器械,且利器容易戳伤人体器官,不利医生操作。后者,单一缝合线对人体器官的牵拉效果差,不能很好的满足手术要求。此外,由于人体器官有的质地软嫩,在牵拉过程中,缝合线容易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悬吊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悬吊器,该医用悬吊器包括牵引针和对应连接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处与弹性软管对应连接,在所述牵引针的尾部与弹性软管相互连接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倒角状直接连接软管。
所述牵引针的直径为1.0-1.5毫米,长度为65-70毫米。
所述弹性软管的直径为1.0-1.5毫米,长度为500-700毫米的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悬吊器用软管兜住需要固定的人体脏器,利用腹腔镜钳夹把牵引针穿连同软管穿出人体表体表,同时剪去牵引针,提拉软管两端,固定人体器官后将软管两端绑扎牢固。手术完成后,剪去软管绑扎部分,抽出腹腔内软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医生手术操作,使用软管不会造成人体腹腔内脏器损伤,手术病人术后无痛苦、无疤痕。适宜推广使用。直径较细的牵引针同较细的软管巧妙连接,保证了牵引针和软管(伸缩性较好)容易穿人人体,同时在悬固人体腹腔内脏器时,不会造成损伤;在人体外提拉软管,保证软管将人体脏器固定在理想位置。扩展手术医生视野,便于医生手术,患者术后无痛苦、腹部体表无疤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悬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悬吊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牵引针,2为连接处,21为直接连接软管,3为弹性软管,4为腹腔内脏器,5为打结处,6为人体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医用悬吊器,该医用悬吊器包括牵引针1和对应连接的连接处2,所述连接处2与弹性软管3对应连接,在所述牵引针1的尾部与弹性软管3相互连接的连接处2设有多个倒角状直接连接软管21。
所述牵引针1的直径为1.0-1.5毫米,长度为65-70毫米。所述弹性软管3的直径为1.0-1.5毫米,长度为500-700毫米的软管。
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悬吊器中直径较细的牵引针同较细的软管巧妙连接,保证了牵引针和软管(伸缩性较好)容易穿人人体,同时在悬固人体腹腔内脏器时,不会造成损伤;在人体外提拉软管,保证软管将人体脏器固定在理想位置。扩展手术医生视野,便于医生手术,患者术后无痛苦、腹部体表无疤痕。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1.将牵引针穿入人体;2.利用腹腔镜钳夹将牵引针带入软管绕过需要牵拉的腹腔内脏器表面;3.利用腹腔镜钳夹将牵引针从牵拉的脏器另一侧穿出人体表面;4.提拉软管直至将脏器悬吊到理想位置;5.最后在牵引针穿出人体表面处绑扎软管两端;6.手术完成后,从结扎处剪断,抽出腔内软管。其中腹腔镜钳夹的结构和原理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再坠饰。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