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取出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85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取出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取出钳。



背景技术: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

目前,在肿瘤手术中,提起或把持肿瘤是用镊子夹持,其为两个施力点,用力小则容易滑脱,用力稍大容易将软而质脆的肿瘤夹碎。也有采用其他方法的,但是也容易因应力集中而使肿瘤破碎,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而且,肿瘤底部视野差,不容易看清,底部容易剪切不彻底,少许的粘连就会增加取出肿瘤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肿瘤取出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肿瘤取出钳,包括2个钳臂和交互式回力弹簧,所述2个钳臂的中部靠近前端的位置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交互式回力弹簧与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钳臂上设置有环把、斗型夹取槽和刀刃,所述环把位于钳臂的后端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斗型夹取槽和刀刃位于钳臂的前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交互式回力弹簧包括2个互为对称的回力弹簧,所述回力弹簧包括固定长轴、弹性垫片、回复弹簧和固定短轴,所述回力弹簧位于固定长轴和固定短轴之间,所述回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性垫片和钳臂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垫片的两侧分别与固定长轴和固定短轴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斗型夹取槽为半槽型斗型夹取槽,所述斗型夹取槽的底部为网状底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交互式回力弹簧,能够有效的避免手术过程中肿瘤取出钳的钳臂的错位,并且采用弹簧式,能够对取出钳的应用集中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避免肿瘤的破碎,进一步影响到病情。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钳臂的前端部外侧部设置斗型夹取槽,将斗型夹取槽设置成网格状,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肿瘤夹取过程中的破碎,掉落,从而影响病情;另一方面网格状能够避免斗型夹取槽影响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视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交互式回力弹簧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钳臂;2、交互式回力弹簧;11、环把;12、斗型夹取槽;13、刀刃;21、回力弹簧;211、固定长轴;212、弹性垫片;213、回复弹簧;214、固定短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肿瘤取出钳,包括2个钳臂1和交互式回力弹簧2,2个钳臂1的中部靠近前端的位置通过铰接轴连接,交互式回力弹簧2与钳臂1的后端固定连接,钳臂1上设置有环把11、斗型夹取槽12和刀刃13,环把11位于钳臂1的后端并与其固定连接,斗型夹取槽12和刀刃13位于钳臂1的前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交互式回力弹簧2包括2个互为对称的回力弹簧21,回力弹簧21包括固定长轴211、弹性垫片212、回复弹簧213和固定短轴214,回力弹簧21位于固定长轴211和固定短轴214之间,回力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弹性垫片212和钳臂1固定连接,弹性垫片212的两侧分别与固定长轴211和固定短轴214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交互式回力弹簧2,能够有效的避免手术过程中肿瘤取出钳的钳臂1的错位,并且采用弹簧式,能够对取出钳的应用集中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避免肿瘤的破碎,进一步影响到病情。

斗型夹取槽12为半槽型斗型夹取槽,斗型夹取槽12的底部为网状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钳臂1的前端部外侧部设置斗型夹取槽12,将斗型夹取槽12设置成网格状,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肿瘤夹取过程中的破碎,掉落,从而影响病情;另一方面网格状能够避免斗型夹取槽12影响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视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