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30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负压鼻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负压鼻管。



背景技术:

唇裂和腭裂是一种先天性缺陷,只能通过后期的手术进行修复。在未修复前,患者每个完整的鼻孔,这对呼吸、进食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通过手术,可以快速的使唇裂和腭裂患者拥有完整鼻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负压鼻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塑形主体,所述第一塑形主体呈环形;所述第一塑形主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塑形主体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将两部分嘴唇或上颚置于第一塑形主体的两端内,并将第一连接管连接负压吸引器;通过负压吸引器将第一塑形主体内的空气抽出,使第一塑形主体内形成真空腔,进而将两部分嘴唇或上颚吸到一起,使唇裂或腭裂患者形成完整的鼻孔;完成后,即可将负压吸引器拆掉,由于设置了单向阀,因此能保证第一塑形主体内始终处于真空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塑形主体,所述第二塑形主体呈环形;所述第二塑形主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塑形主体内外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塑形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二塑形主体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患者同时患有唇裂和腭裂时,将两部分嘴唇置于第一塑形主体的两端内,将两部分上颚置于第二塑形主体的两端内;并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负压吸引器,通过负压吸引器将第一塑形主体和第二塑形主体内的空气抽出,使第一塑形主体内和第二塑形主体内形成真空腔,从而两部分唇裂和上颚闭合,患者形成完整的鼻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塑形主体和/或所述第二塑形主体的纵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还包括能充气膨胀的充气腔,所述充气腔呈环形,所述第一塑形主体和/或所述第二塑形主体的每个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充气腔。

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为硅橡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压鼻管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压鼻管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二连接管,2、第一连接管,3、第一塑形主体,4、第二塑形主体,5、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负压鼻管,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塑形主体3,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采用硅橡胶制成第一塑形主体3。第一塑形主体3呈环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塑形主体3呈椭圆形。

第一塑形主体3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塑形主体3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管2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通孔内,并将第一连接管2的外表面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连接管2内设置有单向阀。

在使用时,将两部分嘴唇或上颚置于第一塑形主体3的两端内,并将第一连接管2连接负压吸引器;通过负压吸引器将第一塑形主体3内的空气抽出,使第一塑形主体3内形成真空腔,进而将两部分嘴唇或上颚吸到一起,使唇裂或腭裂患者形成完整的鼻孔;完成后,即可将负压吸引器拆掉,由于设置了单向阀,因此能保证第一塑形主体3内始终处于真空状态。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塑形主体3内形成真空腔的成功率,在第一塑形主体3的两个端面5上分别设置一个能充气膨胀的充气腔。(图中未示出)

充气腔可以通过管路与气泵连接。也可以是在充气腔的外壁上设置有充气口,并在充气口上设置有盖体;在充气时,通过管路将充气口与气泵连接,充气结束后将管路拔掉,将盖体盖在充气口上,将充气腔密封;放气时,只需要将盖体打开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负压鼻管,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塑形主体3,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采用硅橡胶制成第一塑形主体3。第一塑形主体3呈环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塑形主体3呈椭圆形。第一塑形主体3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塑形主体3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管2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通孔内,并将第一连接管2的外表面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连接管2内设置有单向阀。

第二塑形主体5上设置有贯穿第二塑形主体5内外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二连接管1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通孔内,并将第二连接管1的外表面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连接管1内设置有单向阀。第一塑形主体3部分与第二塑形主体4抵接

在使用时,将两部分嘴唇或上颚置于第一塑形主体3的两端内,并将第一连接管2连接负压吸引器;通过负压吸引器将第一塑形主体3内的空气抽出,使第一塑形主体3内形成真空腔,进而将两部分嘴唇或上颚吸到一起,使唇裂或腭裂患者形成完整的鼻孔;完成后,即可将负压吸引器拆掉,由于设置了单向阀,因此能保证第一塑形主体3内始终处于真空状态。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一塑形主体3和第二塑形主体4内形成真空腔的成功率,在第一塑形主体3和第二塑形主体4的两个端面5上分别设置一个能充气膨胀的充气腔。(图中未示出)充气腔可以通过管路与气泵连接。也可以是在充气腔的外壁上设置有充气口,并在充气口上设置有盖体;在充气时,通过管路将充气口与气泵连接,充气结束后将管路拔掉,将盖体盖在充气口上,将充气腔密封;放气时,只需要将盖体打开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