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蕴含古老的哲理,是我国先人们伟大的智慧结晶,足以流传千古,但是由于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其特点与要点的传承受到极大限制,学习者首先要背熟穴位位置,然后背熟穴位的作用,穴位的组合,扎针的深浅,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够学得来的事,而现阶段的人们往往没有耐心。
针灸是一门高深的手艺,尽管学的很麻烦,但是还是有有梦想有思想有觉悟的进步青年去学习去研究,但是针灸方面毕竟新手很难把握合适的度,扎针的位置,扎入深度等不同情况直接影响病人,一些情况下的失误,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伤害。
病人由于应激性肌肉紧张,会导致起针不顺利,紧张的肌肉会弯曲针灸针,起针后针灸针弯曲不能继续使用,需要矫正,在繁忙的时候,常常不能及时矫正针灸针,给使用者带来麻烦。而病患穴位由于个人体型不同,穴位位置难以固定,而有些病患由于紧张,常常会发生肌肉应激性颤抖等情况,位置难以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通过设有尺度表与角度对照表,可以使针灸者掌控针的插入长度,也方便矫正弯曲的针,通过设有杂物槽,可以放置软尺等辅助工具以方便找到正确的穴位,通过设有不同尺寸的针槽,可以保护针灸针,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包括箱体、箱盖、把手、隔板、针槽、杂物槽与对照表,所述箱体通过转轴一与箱盖铰接,所述箱体一侧通过转轴二铰接有把手,所述箱体一侧设有一组锁扣,所述箱盖一侧对应锁扣位置设有箱锁,所述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所述箱体内部一侧设有尺寸不同的四格针槽,所述箱体内部针槽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有酒精槽、消毒纱布槽与杂物槽,所述箱盖一侧设有尺度表与角度对照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锁一端设有母按扣,所述锁扣一侧设有子按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锁与箱盖关闭时,所述箱锁穿过锁扣,所述母按扣与子按扣控制箱锁不会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尺度表与角度对照表为防俯视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外侧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通过设有尺度表与角度对照表,可以使针灸者掌控针的插入长度,也方便矫正弯曲的针,通过设有杂物槽,可以放置软尺等辅助工具以方便找到正确的穴位,通过设有不同尺寸的针槽,可以保护针灸针。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细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细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1、杂物槽;2、锁扣;3、箱体;4、隔板;5、转轴二;6、防滑套;7、把手;8、转轴一;9、尺度表;10、对照表;11、箱锁;12、箱盖;13、子按扣;14、母按扣;15、酒精槽;16、消毒纱布槽;17、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包括箱体3、箱盖12、把手7、隔板4、针槽17、杂物槽1、母按扣14与对照表10,所述箱体3通过转轴一8与箱盖12铰接,所述箱体3一侧通过转轴二5铰接有把手7,所述箱体3一侧设有一组锁扣2,所述箱盖12一侧对应锁扣2位置设有箱锁11,所述箱体3内部通过隔板4将内部空间分隔,所述箱体3内部一侧设有尺寸不同的四格针槽17,所述箱体3内部针槽17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有杂物槽1、酒精槽15、消毒纱布槽16,所述箱盖12一侧设有尺度表9与角度对照表10。
所述箱锁11一端设有母按扣14,所述锁扣2一侧设有子按扣13,所述箱锁11与箱盖12关闭时,所述箱锁11穿过锁扣2,所述母按扣14与子按扣 13控制箱锁11不会移动,所述尺度表9与角度对照表10为防腐蚀材料,所述把手7外侧设有防滑套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中医针灸器具,工作时,通过设有尺度表与角度对照表,可以使针灸者掌控针的插入长度,也方便矫正弯曲的针,通过设有杂物槽,可以放置软尺等辅助工具以方便找到正确的穴位,通过设有不同尺寸的针槽,可以保护针灸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