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稳定性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108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颈部稳定性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部稳定性训练装置,属于康复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颈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类型,被视为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颈型颈椎病发病基础是颈肩部的急性或慢性劳损,发病原因是长期伏案工作、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肌肉劳损、颈椎失稳、关节功能紊乱等问题。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运动疗法、针灸、牵引、理疗等。以运动疗法和手法为其两大重要治疗手段,这两种方法有利于改善颈椎核心稳定性肌维持关节活动度,但对颈部后伸肌群的肌力训练强度不够,不能同时兼顾小肌肉与大肌肉的力量训练;SET对治疗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治疗师在训练患者深层肌肉时人工给予悬吊绳匀速微小的抖动力;患者在治疗时需外人进行辅助操作,不能自行操作,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颈部肌肉进行等长和等张训练,同时患者能够自行操做,节省人力,且效果较好的颈部稳定性训练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颈部稳定性训练装置,包括四个可调节伸缩杆,每一个所述可调节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开合夹板,该可开合夹板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夹板,两个所述侧夹板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弹力带,该弹力带上设置有振动装置。

基于上述结构的设计,采用振动装置,以使不同的振动频率产生微小的不平衡力,让患者维持固定的位置以训练颈椎核心稳定性,即对颈部肌肉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弹力带可更换,使用不同力量的弹力带抗阻进行颈后伸肌群或颈部侧屈肌群的肌力训练,在弹力带抗阻过程中配合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即进行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

作为优选,所述可开合夹板的两个侧夹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侧夹板包括固定板和一端与该固定板铰接连接的转动板,该转动板的自由端设置有锁扣,该固定板自由端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锁扣相适配的扣环。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弹力带的内部。如此设计,一方面结构美观,患者将头部置于弹力带上时不会受振动装置的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装置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移动,在每一个所述可调节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刹车轮。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进行操作,在所述可开合夹板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振动装置启停的控制按钮。

有益效果:

(1)振动频率可调节并可维持匀速振动,避免了采用SET治疗时治疗师手法振动频率不均的问题;

(2)熟练后患者可自行操作,节省了人力;

(3)既有颈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也有等张收缩训练,训练效果好;

(4)应用方便,结构简便,且有明确的活动难度分级,方便治疗师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可开合夹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3所示的一种颈部稳定性训练装置,包括四个可调节伸缩杆1,每一个所述可调节伸缩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开合夹板2,该可开合夹板2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夹板21,两个所述侧夹板21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弹力带3,该弹力带3上设置有振动装置4,所述可开合夹板2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振动装置4启停的控制按钮。每一个所述可调节伸缩杆1的下端还连接有刹车轮5。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可开合夹板2的两个侧夹板21之间通过连接杆24连接,所述侧夹板21包括固定板211和一端与该固定板211铰接连接在一起的转动板210,该转动板210的自由端设置有锁扣22,该固定板211自由端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锁扣22相适配的扣环23。

所述振动装置4设置于所述弹力带3的内部。该振动装置4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且分别靠近两个所述侧夹板21。

使用时,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头部移出床边,置于该训练装置的弹力带3上,按下控制按钮开启振动装置4,让患者尽量保持头部居中稳定不动,以训练患者颈部深层小肌肉,以达到颈椎核心稳定性;

关闭振动装置4,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与辅助下,将头部后伸或侧屈,对抗弹力带3阻力,并产生一定的关节活动度,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抗阻时间及次数,以此训练患者颈部的浅表大肌群肌力。

在训练患者颈部稳定性时,可将一个按摩球置于患者头后部,使头部尽量保持中立位。

为了进行多方式训练,做训练前也可将弹力带换成头部放置板,将该头部放置板安装于可开合夹板上,以方便治疗师进行徒手手法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