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09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钩状神经剥离子在骨科、脑外科及普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术中主要作用是分离显露深部神经组织与韧带及软组织间粘连,以及将硬膜囊和神经牵开,便于手术操作。普通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由一根细长金属棒制成,包括手柄、操作杆和钩状头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如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手术,在狭小空间内需使用神经剥离子进行分离,通常外科医生左手持神经剥离子中部,用钩状头部钝性分离并挑起后纵韧带与周围软组织,右手持尖刀在硬膜囊上方切开后纵韧带完成减压。然而,由于操作空间有限,在使用神经剥离子挑起后纵韧带的同时,还需用尖刀在硬膜囊表面切开韧带及软组织,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硬膜囊损伤导致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神经剥离子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术中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够尽可能保护脊髓及神经,同时又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的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手柄和操作杆,操作杆的底部端部设置有用于挑起韧带及软组织的剥离钩,剥离钩为扁平状,且剥离钩的上表面上沿其长度走向开设有凹槽,凹槽内为尖刀切割工作区。

进一步地,该剥离钩的前端朝向操作杆倾斜,且与操作杆的夹角为85°。

进一步地,该剥离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连接处均为外凸的光滑弧面。

本实用新型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具有如下优点:1.剥离钩设计为扁平状,便于在狭小手术空间内嵌入韧带及软组织,完成浅层与深层组织间的钝性分离;2.剥离钩上表面上沿其长度走向开设有凹槽计,可用于支撑尖刀向下切开韧带及软组织,使尖刀在凹槽内切割,限制操作的深度和范围,避免应用尖刀等锐器进行切开操作时损伤深部组织的风险;3.剥离子的剥离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间外凸且光滑连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伤及周围血管及神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剥离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柄;2.操作杆;3.剥离钩;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手柄1和操作杆2,操作杆2的底部端部设置有用于挑起韧带及软组织的剥离钩3。

如图2所示,剥离钩3为扁平状,且剥离钩3的上表面上沿其长度走向开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为尖刀切割工作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者手持手柄,使用剥离钩3挑起韧带及软组织,并将凹槽3-1内作为切割工作区,用尖刀向下切开韧带及软组织,便于在狭小手术空间内嵌入韧带及软组织,完成浅层与深层组织间的钝性分离;在凹槽3-1内限制操作的深度和范围,避免应用尖刀等锐器进行切开操作时损伤深部组织的风险。同时,在尖刀向下切开韧带及软组织时作为保护,避免伤及周围组织。

本实用新型头部带凹槽设计的钩状神经剥离子中,剥离钩3的前端朝向操作杆2倾斜,且与操作杆2的夹角为85°,易于嵌入及向上挑起韧带及软组织,并进行分离。剥离钩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连接处均为外凸的光滑弧面,避免在手术过程中伤及周围血管及神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