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射病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58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射病急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射病急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以多种方式在野外方便、快速、持续对热射病患者进行早期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以恶性高热(核心体温急剧升高至40℃以上),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瞻妄、抽搐和昏迷等),全身炎症反应,凝血,肝脏、肾脏功能损伤及其他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点,病死率较高。通常的救治方法包括:采用物理和药物降温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治脑水肿等等。而采用“三早一积极”的抢救措施(早期快速降温、早期快速扩溶、早期抗凝改善微循环、积极脏器功能支持)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措施。这其中,早期快速降温是首要的关键救治措施,对于在野外环境发生的热射病,尽快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则是后续救治的关键。

早期快速降温的目标是在0.5-3小时内(从发病起计)将核心体温(一般以直肠温度为准)降至38.5度以下。临床研究证实,病死率与高热及高热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大于3小时者预后很差。根据文献记载,对于热射病急救,有各种常用的早期快速降温措施,其中较有效的措施是以全身浸水的方式进行降温,但这通常并不容易实现,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很不容易实现。原因在于如工人在野外施工,部队在野外训练作战等情况下,无法随行大型专用抢救设备、无合适备用降温手段、水源不足、患者转运时间较长等等。

现有的降温手段,如将患者去除装备、脱去外衣后在现场淋水降温,若周边无天然水源等合适水源,由于随行携带的饮用水量少且温度也不低,难以实施有效并持续的降温。已知技术中有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平时包装在塑料袋中,使用时以压破其中的水囊等方式,通过化学反应,在短时间内产生低温,可应用于热射病的早期降温;也有采用将冰袋与常见的睡袋结合起来的方案,但共同的缺点是体积大的冰袋平时携带不便,且使用时从生理降温原理上及效果上不合适;而相当数量的较小冰袋不容易均匀布置在患者的周身合适部位,降温不均匀,影响患者转运或者在转运中影响降温效果。另外,常见冰袋的温度可达0度左右,直接和或长时间接触患者容易造成局部冻伤。而为热射病的早期降温开发专用冰袋,生产及应用成本太高。

现有车辆(包括急救车)用于转运热射病急救患者时,并不具备合适的降温条件,因此,即使野外现场具备对热射病患者的降温条件(如合适的天然水源),但仍面临降温与转运不能同时优先的两难选择,因此能在转运的同时维持对患者降温,也是已知技术面临的难题。

上述对背景技术的陈述仅是为了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热射病急救面临的早期降温问题,尤其是在野外环境下的早期快速降温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射病急救装置,其能以多种方式,适应有水源或无水源等多种情况,方便、快速、持续、和或有控制地对热射病初发患者进行早期降温,以为后续救治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热射病急救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个适于将人体放入其中的柔性槽100,以及降温装置。

所述柔性槽100沿壁厚方向包括导温防水层1、冷源配置层2、支撑层3;所述导温防水层1位于与人体接触的最内层,为适于冷(热)传导同时适于防水的柔性材料,以将降温装置所制的冷传导到患者同时防止用于降温的水渗漏;所述冷源配置层2,用于按不同区域有选择地配置所述降温装置,并通过导温防水层1将冷量传导至患者;所述支撑层3,由具有适当强度的柔性材料构成,优选由具有适当强度的发泡柔性材料构成,其作用为对柔性槽的外部形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降温装置保温,防止冷量流失;所述支撑层3具有多个开口31,以便于在不同位置取放、配置、调换、调试所述降温装置;所述柔性槽100 在纵向上从头至脚包括一体的头侧4、两个边壁侧5以及脚侧6,所述柔性槽100的上边缘7具有或部分具有连接装置一71;不同位置的连接装置一71具有相互匹配的连接关系,使得两个边壁侧5以及脚侧6 可以闭合,以包裹患者。

所述降温装置用于根据病情或冷源情况对患者提供降温所需的冷源,其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层2的多个夹层隔断22,以及位于所述夹层隔断22的多个具有制冷作用的制冷元件。所述夹层隔断22用于分区域配置制冷元件以及固定制冷元件的位置,并具有位于支撑层3的开口31;所述制冷元件可以通过位于支撑层3的开口31放入或更换。根据人体部位形状及降温需要,所述夹层隔断22可以为方形、矩形、条形或者是特别需要的异形,所述制冷元件也可以为方形、矩形、条形或者是特别需要的异形。所述夹层隔断22在柔性槽100间隔配置,特别位于人体的颈下、腋下等重要降温部位。如此按上述配置的降温装置可以方便的装入、更换、调试、控制制冷元件,特别是在制冷元件数量不足,和或无合适水源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降温需要可以随时调换制冷元件的分布而不破坏柔性槽100对患者躯体的包裹效果,增强降温作用。

柔性槽100进一步还可以具有与该柔性槽上边缘匹配的上盖8,其边缘与所述柔性槽100的部分上边缘7匹配,上盖8小于柔性槽100 的上周边缘7围成的面积,使得在上盖8与柔性槽100闭合时露出头侧4部分;柔性槽100的上周边缘7具有或部分具有连接装置一71;上盖8边缘具有或部分具有连接装置二81;连接装置一71与自身以及与连接装置二81具有匹配的连接关系,使得通过这种匹配的连接关系,实现上盖8与柔性槽100的上边缘7的连接,或者两个边壁侧5的连接,或者用于两个边壁侧5及脚侧6的连接,如此,使得柔性槽100 的头侧4以外的部分上周边缘7闭合,裹紧患者躯体,以利于全身降温。所述上盖8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降温装置,也可以不包括所述降温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71、连接装置二81可以为如拉链的任何连接装置,优选为具有水密作用的连接装置,例如多沟槽型的压紧式密封条带(类似压缩密封袋的封口),可以再配置类似搭扣式的辅助连接,以增加连接强度。如此,可以防止柔性槽100内注水时水的外溢,保持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持续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槽100的横截面视图。

图2为柔性槽100的线条示意图,未示出连接装置及厚度方向的层结构。

图3为连接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柔性槽100的立体剖面示意图,未示出连接装置及厚度方向的层结构。

图5为加高了边侧和脚侧的柔性槽100的线条示意图,未示出连接装置及厚度方向的层结构

图6为进一步包括一个枕部10的柔性槽100的示意图,未示出连接装置及厚度方向的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包括多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的实施方案各有技术上或应用上的侧重,不同的实施方案可以组合搭配,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解决不同的应用需求。因此,下述对具体实施方案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意欲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射病急救装置,包括柔性槽100和降温装置。参见附图1,所述柔性槽100沿壁厚方向包括导温防水层1、冷源配置层2、支撑层3。导温防水层1位于与人体接触的最内层,由适于冷(热) 传导同时适于防水的柔性材料构成(材料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以将降温装置所制的冷传导到患者同时防止用于降温的水渗漏;优选的,导温防水层1可以由多层构成,例如由适于防水同时适于冷(热) 传导的柔性材料层11与具有更合适强度的保持层12构成,或者再增加保持二者结合的粘接层13。冷源配置层2,用于按不同区域有选择地配置降温装置,通过导温防水层1将冷量传导至患者。支撑层3,由具有适当强度的柔性材料构成,所谓适当强度为既可以保持柔性槽100 的形状又可以折合以包裹患者,材料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不属于本申请的内容,优选由具有适当强度的发泡柔性材料构成,该支撑层3其作用为对柔性槽的外部形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降温装置保温,防止冷量流失,需要时还可以包裹患者,增加降温作用;所述支撑层3具有多个开口31,以便于在不同位置取放、配置、调换、调试降温装置,实现按不同区域有选择地配置所述降温装置。

参见附图2,柔性槽100,其向上的开口为收缩形状,在纵向上从头至脚可大致划分为头侧4、边壁侧5以及脚侧6,边壁能够向内折合,可选地,柔性槽100还具有与该柔性槽100开口的部分上边缘7匹配的上盖8,,优选地,上盖8小于柔性槽100的上边缘7围成的面积,在上盖8与柔性槽100闭合时露出头侧4部分;柔性槽100开口的上边缘7具有或部分具有连接装置一71;上盖8边缘具有或部分具有连接装置二81;连接装置一71与自身以及与连接装置二81具有相互匹配的连接关系,使得通过这种匹配的连接关系,实现上盖8与柔性槽 100的上边缘7的连接,或者两个边壁侧5的连接,或者用于两个边壁侧5及脚侧6的连接,如此,使得柔性槽100的头侧4以外的部分上边缘7闭合,裹紧患者躯体,以利于全身降温。所述上盖8可以包括所述降温装置,也可以不包括所述降温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71、连接装置二81可以为任何的连接装置,如拉链,优选为具有水密作用的连接装置,例如多沟槽型的压紧式密封条带(类似压缩密封袋的封口,参见附图3的示例),可以再配置类似搭扣式的辅助连接,以增加连接强度。如此,可以防止柔性槽100内注水时水的大量外溢,保持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持续降温的效果。

参见附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射病急救装置的降温装置用于根据病情或冷源情况对患者提供降温所需的冷源,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案。降温装置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层2的多个夹层隔断22(见虚线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夹层隔断22的多个具有制冷作用的制冷元件。所述夹层隔断22用于分区域配置制冷元件以及固定制冷元件的位置,并具有位于支撑层3的开口31(实线),所述制冷元件可以通过位于支撑层3的开口31放入或更换。根据人体部位形状及降温需要,所述夹层隔断22 可以为方形、矩形、条形或者是特别需要的异形,所述制冷元件也可以为方形、矩形、条形或者是特别需要的异形。所述夹层隔断22在柔性槽100间隔配置,特别位于人体的颈下、腋下等重要降温部位。如此上述配置的降温装置可以方便的装入、更换、调试、控制制冷元件,特别是在制冷元件数量不足,和或无合适水源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降温需要可以随时调换制冷元件的分布而不破坏柔性槽100对患者躯体的包裹效果,增强降温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降温装置所包括的制冷元件为常见的冰袋。这种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平时常温包装在塑料袋中,携带方便,特别适于野外环境,使用时以压破其中的水囊等方式,通过化学反应,在短时间内产生低温,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种原理的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在这种实施方案中,降温装置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层2的多个夹层隔断22,位于所述夹层隔断22的多个冰袋。所述夹层隔断22用于分区域配置冰袋以及固定冰袋的位置,并具有位于支撑层3的开口31;所述冰袋可以通过位于支撑层3的开口31放入或更换。根据人体部位形状及降温需要,所述夹层隔断22可以为方形、矩形、条形或者是特别需要的异形,所述冰袋也可以为方形、矩形、条形或者是特别需要的异形。如此配置的降温装置可以方便的装入、更换、调换冰袋,特别是在冰袋数量不足,和或无合适水源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降温需要可以随时调换冰袋的分布而不破坏柔性槽100对患者躯体的包裹效果,增强降温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降温装置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层2的多个夹层隔断22和位于所述夹层隔断22的半导体制冷元件,降温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器、传感器、接口等。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位于冷源配置层2的夹层隔断22中,可以为片状、条状或其它合适的形状,可以固定配置在柔性槽100中,也可以在使用中根据降温需要进行调整。夹层隔断22在柔性槽100中按身体分区域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元件、电源、控制器、接口、传感器等亦可以全部或部分按夹层隔断22分区域设置并根据降温程度、电源状态、抢救程序等因素进行各种控制。所述电源优选外置方式,适于更换电池及与转运时的车载电源转换。所述控制器根据抢救原则、患者病情等因素,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半导体制冷元件的制冷,以达到最有利的降温效果。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或医疗监控所需的其它固定或临时传感器。所述各种接口包括电源接口,各种控制器、传感器接口,接口可以为固定的或预设在柔性槽100中的,也可以根据需要配置。

本说明书的上述对制冷元件的描述只是为了示例,并不排除其它的技术实现原理与方式,如干冰方式,只要技术上可以应用于上述柔性槽100的结构,产生有意义的降温效果,都可以应用,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附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柔性槽100的底部,也即人体仰卧时背部接触的部位,设置为具有多个沟槽20的形状 (可以为横向等各种形式,优选为纵向沟槽),当在对柔性槽100注水降温的情况下,沟槽20可以保持水与患者的流动接触,以提高降温效果。同时无论是否注水,沟槽形状能够更好容纳条状的冰袋或半导体等制冷元件以及防止其被人体体重压坏。

参见附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柔性槽100可以不配备或不使用上盖8。在本方案中,两个边壁侧5以及脚侧6适当地沿柔性槽100的深度方向上加高,通过两个边壁侧5以及脚侧6的上边缘7的连接装置一71的相互连接,包裹患者的头部以外躯体,形成类似襁褓形状,亦可以达到与应用上盖8的同样效果。对于特别情况,如患者体形较胖,此时再应用上盖8,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包裹效果。

参见附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案,柔性槽100进一步包括一个枕部10,位于柔性槽100的头侧4,高于柔性槽100的底部成凹枕状。所述枕部10可以包括专用的头部降温装置,高出于柔性槽100底部的枕状空间11可容纳传感器、各种接口、电池等物体。

为了兼顾降温效果、携带方便、野外或急救车车载配备等不同的需求,上盖8可以如上述柔性槽100的结构配置制冷元件,也可以不配置制冷元件只具备保温功能。

平时,柔性槽100可以卷起来以便于携带。为了使用方便,柔性槽100还可以在合适的位置配置带、扣等辅助装置,方便捆扎、固定、抬行,以更有利于降温与转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射病急救装置,可以随野外施工、训练、作战需求配置携带,当人员出现急性热射病病情时,在呼叫专业救援的同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早期降温处置,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果。应用时,首先展开柔性槽100,将制冷元件生效(如冰袋揉开制冷、半导体元件通过电池或任意车辆电源通电制冷),参照冰袋数量、抢救规范等要素,将制冷元件配置在柔性槽100相应区域的位置上(固定配置在柔性槽100上的制冷元件无需这步),将患者除去外衣平放在柔性槽 100内,在有足够干净水源的情况下按使用说明注入合适量的水可以产生更好的降温效果,使用柔性槽100的连接装置使柔性槽100闭合将患者包裹起来,随时监测患者体温,调整、更换制冷元件,等待救援转运。若急救车辆在患者体温未下降到救治要求的体温前就到达,连同柔性槽100一起将患者移到转运车辆上,更换备用制冷元件,和或接通电源及各种传感器,保证患者持续降温,直至达到救治要求的体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相似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涵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