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028阅读:6699来源:国知局
造口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是一种造口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造口袋包括袋体和粘贴盘,袋体的上部与粘贴盘固定连接,袋体的下部设置通过封口夹密封的出口,粘贴盘呈圆形,粘贴盘的中心处设置一个较小的开孔,开孔通向袋体内部。使用造口袋前,根据使用者造口的大小,用剪刀将开孔剪成相应大小的孔口,然后撕开粘贴盘外表面的薄膜并粘贴在使用者的造口位置。

现有的造口袋存在使用不方便,不舒适以及容易戳破袋体的问题。具体地,第一、粘贴盘上的开孔需要用剪刀进行裁剪,而且要求使用无菌剪刀,所以护理工作中需要额外准备无菌剪刀,使用不方便且增加护理工作量。第二、通过剪刀形成的孔口周缘不够平整,易形成豁口,当粘贴于使用者造口处的皮肤上,造成不适感。第三、袋体由塑料膜制成,通过剪刀裁剪粘贴盘上的开孔,剪刀尖端容易戳破粘贴盘后侧的袋体,导致造口袋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剪刀裁剪开孔大小的造口袋,解决现有造口袋需要裁剪,使用不方便、不舒适,以及剪刀容易戳破袋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造口袋,包块袋体和粘贴盘,袋体的上部与粘贴盘固定连接,且在袋体和粘贴盘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的粘贴圈,袋体的下部设置出口;粘贴盘背对袋体的一侧设置外粘胶层并覆盖盖膜,粘贴盘的中心处设置一个开孔,开孔的周围设置呈放射状的撕裂线,撕裂线至少3条,且各条撕裂线均位于粘贴圈以内,相邻两条撕裂线之间形成翻折瓣,翻折瓣向着袋体内部一侧设置内粘胶层。

由于粘贴盘的中心处设置一个开孔,开孔的周围分别为翻折瓣,在确定使用者的造口的形状和尺寸后,沿着撕裂线撕开翻折瓣的两侧,并翻向袋体内部一侧,并通过内粘胶层粘贴,通过控制调整翻折瓣的翻折位置,形成与使用者造口尺寸一致的孔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撕裂线有6~12条,各条撕裂线的长度相等,且相邻两条撕裂线的夹角相等,各条撕裂线所在方向均经过开孔的中心点。

进一步的是,所述开孔呈圆形,所述粘贴圈呈圆环状,粘贴圈的内边界与开孔形成的圆环的环宽记为d,各条撕裂线的长度不超过d/2。

进一步的是,所述撕裂线上设置长度刻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粘贴盘远离袋体的出口一侧的边缘处设置一个凸出的撕裂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袋体的远离出口的一端设置一个排气嘴。

进一步的是:所述袋体连接粘贴盘的一侧的外表面设置一层无纺布。

进一步的是:所述袋体上设置体积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造口袋的孔口大小无需通过剪刀裁切,直接沿撕裂线将翻折瓣至撕开至合适的位置,再向袋体一侧翻折并通过内粘胶层固定即可,避免通过剪刀裁切孔口操作不方便,及容易戳破造口袋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造口袋形成的孔口为翻折瓣对折形成,完全不存在豁口,而且与使用者粘接接触的一侧始终保证平整,保证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造口袋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造口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袋体1、出口11、排气嘴12、粘贴盘2、粘贴圈21、翻折瓣22、开孔23、撕裂线24、撕裂部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造口袋,包块袋体1和粘贴盘2,袋体1的上部与粘贴盘2固定连接,且在袋体1和粘贴盘2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的粘贴圈21,即粘贴圈21为袋体1和粘贴盘2的粘接区域,粘贴圈21可通过热压形成。袋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11,可通过封口夹进行封闭。袋体1的远离出口11的一端,即袋体1的顶部设置一个排气嘴12,排气嘴12包括密封帽,排气嘴12用于排气,排气嘴12还可用于穿入冲洗管对袋体1内部进行冲洗。

此外,袋体1连接粘贴盘2的一侧的外表面还可设置一层无纺布,避免袋体1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袋体1上还可以设置体积刻度,此时最好在出口11处标记封口夹的夹持位置,以保证体积刻度的准确性。

粘贴盘2背对袋体1的一侧设置外粘胶层并覆盖盖膜,使用时撕开盖膜即可。为了便于撕开盖膜,粘贴盘2的边缘设置一个凸出的撕裂部25,撕裂部25还便于将粘贴盘2从使用者的皮肤上撕下。为了便于使用,撕裂部25最好设置于粘贴盘2远离袋体1的出口11一侧的边缘处。

粘贴盘2的中心处设置一个开孔23,开孔23的周围设置呈放射状的撕裂线24,撕裂线24贯穿粘贴盘2及外粘胶层的覆膜,撕裂线24至少3条,且各条撕裂线24均位于粘贴圈21以内,相邻两条撕裂线24之间形成翻折瓣22,撕裂线24的数量与翻折瓣22的数量一致,翻折瓣22向着袋体1内部一侧设置内粘胶层。翻折瓣22背对袋体1一侧设置无粘胶。为了避免翻折瓣22向着袋体1内部一侧的内粘胶层与袋体相互粘连,也避免翻折瓣22翻折后弹开,影响造口的排便,翻折瓣22仅靠近开孔23的边缘设置内粘胶层,且内粘胶层处覆盖盖膜。

如图2所示,使用时,先确定使用者的造口的形状和尺寸,然后沿着撕裂线24分别撕开各个翻折瓣22,并分别翻向袋体1内部一侧,再通过内粘胶层粘贴避免翻折瓣22张开,通过撕开撕裂线24的位置的不同,即调整翻折瓣22的翻折位置来调整开孔23扩大后的大小,形成与使用者造口尺寸一致的开孔23。

粘贴盘2设置成圆形,粘贴盘2的中心处的开孔23可按照医学上的造口的最小尺寸选择。由于大多数的造口呈圆形,为了尽量使造口袋最终形成的孔口呈圆形,同时兼顾便于操作,撕裂线24设置6~12条,例如图1和图2中设置8条撕裂线24,各条撕裂线24的长度相等,且相邻两条撕裂线24的夹角相等,各条撕裂线24所在方向均经过开孔23的中心点。粘贴圈21呈圆环状,粘贴圈21的内环与开孔23形成的圆环的环宽记为d,由于翻折瓣22需要向袋体1内部进行翻折并粘贴,为了避免粘贴圈21对翻折瓣22翻折的影响,各条撕裂线24的长度不超过d/2,即撕裂线24的长度不超过环宽d的一半。

此外,为了更加直观地判断翻折瓣22翻折后的形成开孔23的大小,撕裂线24上设置长度刻度。撕裂线24设置的条数越多,最终形成的孔口越接近圆形,当撕裂线24设置的条数达到一定程度后,例如设置10~16条,或者更多,就可以根据造口的形态灵活调整各个撕裂线24的撕开距离,形成与造口的形状相适配的开孔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