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多点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760阅读:1279来源:国知局
临床多点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临床多点位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外科手术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进行麻醉剂注射。当需要对患者的多个位点进行麻醉时,目前多使用传统注射器进行多点位的分别注射,多点麻醉时每个点位的麻醉剂的注射量一般都比较小,这时医生对每个点位的麻醉剂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使用传统的注射器进行多点位麻醉,会带来麻醉剂量不易控制的问题,给麻醉医师的操作带来很大不便,也给患者带来了手术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控制精确、麻醉快捷、避免手术风险的可连续麻醉的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临床多点位注射装置,包括麻醉壳体、麻醉针和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壳体内并列设有至少两个不同容积的单元活塞腔,所述麻醉壳体上设有电磁阀、气泵和控制器,所述单元活塞腔内设有活塞,所述单元活塞腔经活塞隔离成储气腔和储液腔,所述储气腔上端经输气支管、输气管与气泵相连接,所述输气支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气泵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储液腔下端与输液管相连接,所述输液管上设有输液开关,所述输液管下端经插接头与麻醉针相连接,以利于根据不同点位的注射剂量选取单元活塞腔下端的麻醉针进行注射,达到操作方便、控制精确、麻醉快捷的作用,所述控制器是由壳体、壳体内电路板上设有的单片机、电源电路、至少两个电磁阀控制电路A、B,气泵控制电路和壳体上的至少两个按键开关A、B组成,所述电源电路与单片机、电磁阀控制电路A、B、气泵控制电路和按键开关A、B相连接,所述气泵控制电路分别与单片机和气泵相连接,所述气泵与电磁阀A、B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A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A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B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B相连接,所述按键开关A、B与单片机相连接,当点击按键开关A时,单片机即控制气泵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A和电磁阀A开启,使标志有麻醉剂量A的单元活塞腔内的活塞在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储液腔内的麻醉药沿着输液管下移,并通过麻醉针输入到麻醉部位;接着,麻醉医师再将下一个点位所需要的麻醉量B下方的麻醉针插入到下一麻醉部位,同样,点动按键开关B,控制器再驱动电磁阀控制电路B和电磁阀B,使标志有麻醉剂量B的单元活塞腔内的活塞在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储液腔内的麻醉药沿着输液管下移,并通过麻醉针输入到麻醉部位。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单元活塞腔的储液腔内设有单元液位感应器,所述单元液位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当其中一单元活塞腔的储液腔内的单元接近感应器感应到活塞后,单元接近传感器将信息上传至控制器的单片机中,单片机即指令所对应的限制该单元活塞腔的单元电磁阀自动关闭,达到使用安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A包括三极管Q1、Q2、Q3、Q5、Q6、Q7、二极管D4、D5、D6、D8、D10、D11,三极管Q5、Q6、Q7分别通过二极管D4、D5、D6与电磁阀A相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通过D8、D10和D11与单片机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与三极管Q5、Q6、Q7连接;

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B包括三极管Q1、Q2、Q3、Q5、Q6、Q7、二极管D4、D5、D6、D8、D10、D11,三极管Q5、Q6、Q7分别通过二极管D4、D5、D6与电磁阀B相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通过D8、D10和D11与单片机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与三极管Q5、Q6、Q7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泵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二极管D12、D7和继电器,三极管Q4基极通过二极管D12与单片机相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7和继电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在单元活塞腔的外部设有剂量标签,以达到控制准确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控制精确、麻醉快捷、避免手术风险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麻醉方式,尤其适用于两点或多点操作的髂筋膜间隙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或股神经组织麻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麻醉壳体1、麻醉针2、输液管3、单元活塞腔A4、B5、C6、D7、电磁阀A8、B9、C10、D11、气泵12、控制器13、储气腔14、储液腔15、输气支管16、输气管17、输液开关18、插接头19\电磁阀控制电路A20、B21、C22、D23、气泵控制电路29\按键开关A24、B25、C26 、D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临床多点位注射装置,包括麻醉壳体1、麻醉针2和输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壳体1内并列设有不同容积的单元活塞腔A4、B5、C6、D7,所述麻醉壳体1上设有电磁阀A8、B9、C10、D11、气泵12和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单元活塞腔A4、B5、C6、D7内均设有活塞,所述单元活塞腔A4、B5、C6、D7经活塞隔离成储气腔14和储液腔15,所述储气腔14上端经输气支管16、输气管17与气泵12相连接,所述输气支管16上设有电磁阀A8、B9、C10、D11,所述气泵12和电磁阀A8、B9、C10、D11分别与控制器13相连接,所述储液腔15下端与输液管3相连接,所述输液管3上设有输液开关18,所述输液管3下端经插接头19与麻醉针2相连接,以利于根据不同点位的注射剂量选取单元活塞腔下端的麻醉针进行注射,达到操作方便、控制准确、麻醉快捷的作用,所述控制器是由壳体31、壳体31内电路板上设有的单片机28、电源电路30、电磁阀控制电路A20、B21、C22、D23、气泵控制电路和壳体上的按键开关A24、按键开关B25、按键开关C26、按键开关D27组成,所述电源电路与单片机、电磁阀控制电路A20、B21、C22、D23、气泵控制电路29和按键开关A24、B25、C26 、D27相连接,

所述气泵控制电路分别与单片机和气泵相连接,所述气泵与电磁阀A8、B9、C10、D11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A20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A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B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B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C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C相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D分别与单片机和电磁阀D相连接,所述按键开关A、B、C、D与单片机相连接,当点击按键开关A时,单片机即控制气泵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A和电磁阀A开启,使标志有麻醉剂量A的单元活塞腔内的活塞在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储液腔内的麻醉药沿着输液管下移,并通过麻醉针输入到麻醉部位;接着,麻醉医师再将下一个点位所需要的麻醉量B下方的麻醉针插入到下一麻醉部位,同样,点动按键开关B,控制器再驱动电磁阀控制电路B和电磁阀B,使标志有麻醉剂量B的单元活塞腔内的活塞在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储液腔内的麻醉药沿着输液管下移,并通过麻醉针输入到麻醉部位。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述单元活塞腔A4的储液腔内设有单元液位感应器A32、B33、C34、D35,所述单元液位感应器A32、B33、C34、D35与控制器相连接,当其中一单元活塞腔的储液腔内的单元接近感应器感应到活塞后,单元接近传感器将信息上传至控制器的单片机中,单片机即指令所对应的限制该单元活塞腔的单元电磁阀自动关闭,达到使用安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A包括三极管Q1、Q2、Q3、Q5、Q6、Q7、二极管D4、D5、D6、D8、D10、D11,三极管Q5、Q6、Q7分别通过二极管D4、D5、D6与电磁阀A相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通过D8、D10和D11与单片机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与三极管Q5、Q6、Q7连接;

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B包括三极管Q1、Q2、Q3、Q5、Q6、Q7、二极管D4、D5、D6、D8、D10、D11,三极管Q5、Q6、Q7分别通过二极管D4、D5、D6与电磁阀B相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通过D8、D10和D11与单片机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与三极管Q5、Q6、Q7连接;

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C包括三极管Q1、Q2、Q3、Q5、Q6、Q7、二极管D4、D5、D6、D8、D10、D11,三极管Q5、Q6、Q7分别通过二极管D4、D5、D6与电磁阀C相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通过D8、D10和D11与单片机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与三极管Q5、Q6、Q7连接;

所述电磁阀控制电路D包括三极管Q1、Q2、Q3、Q5、Q6、Q7、二极管D4、D5、D6、D8、D10、D11,三极管Q5、Q6、Q7分别通过二极管D4、D5、D6与电磁阀D相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通过D8、D10和D11与单片机连接,三极管Q1、Q2、Q3分别与三极管Q5、Q6、Q7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泵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二极管D12、D7和继电器,三极管Q4基极通过二极管D12与单片机相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7和继电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在单元活塞腔的外部设有剂量标签,以达到控制准确的作用。

临床上,首先,麻醉医师根据患者多点位的不同麻醉剂量,将不同点位的麻醉剂通过插接头、输液管依次输入到各个储液腔中后,再依次关闭输液开关,麻醉医师麻醉时,根据麻醉点位的麻醉量A,麻醉医师将标志有麻醉剂量A下方的麻醉针插入麻醉部位,并同时打开对应的输液开关,再点击按键开关A,单片机即控制气泵控制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A和电磁阀A开启,使标志有麻醉剂量A的单元活塞腔内的活塞在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储液腔内的麻醉药沿着输液管下移,并通过麻醉针输入到麻醉部位;接着,麻醉医师再将下一个点位所需要的麻醉量B下方的麻醉针插入到下一麻醉部位,同样,点动按键开关B,控制器再驱动电磁阀控制电路B和电磁阀B,使标志有麻醉剂量B的单元活塞腔内的活塞在在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储液腔内的麻醉药沿着输液管下移,并通过麻醉针输入到麻醉部位,同理,根据需要操作其它麻醉针,当麻醉剂量A的单元活塞腔A4内的单元接近传感器A32感应到活塞后,单元接近传感器A32将信息上传至单片机28中,单片机28即指令电磁阀A8关闭,当单片机接收到所有单元活塞腔内的单元接近传感器上传的信息后,单片机即指令气泵停止运行,达到自动控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控制准确、麻醉快捷、避免手术风险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麻醉方式,尤其适用于两点或多点操作的髂筋膜间隙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或股神经组织麻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