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066阅读:1107来源:国知局
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作为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在各科均有广泛应用,尤其对普外科病人而言,更是临床上常用的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胃肠减压管无法从根本上妥善固定,加上胃管持续刺激鼻咽粘膜给患者造成的极大不适感,紧随而至的导管意外拔除也成为突出问题。有研究表明,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胃管的意外拔除,增加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几率,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和经济均造成损害,引起病程延长,康复迟缓,甚至危及生命。寻求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既可将对病人的身心伤害降至最低,对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防止拔管,目前临床应用的是乒乓约束手套,但是该种手套有以下问题:1、手套的入口不能收口扎紧,尼龙约束带容易松动易解除,以致患者容易挣脱。2、患者被约束了以后不能自由翻身。3、手指长时间伸直,不处于功能位,患者感觉不舒适,不利于血液循环。4、对于有指脉氧监测或末梢血糖监测的患者,如果指脉氧松动、滑脱时不便及时观察和操作。5、部分特别烦躁的患者可以通过上身抬起,用牙齿来解除约束带,或通过软的底板自行拔除自身管道。6、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感觉闷热,自尊受到威胁等原因,不愿意佩戴约束手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挣脱、穿戴方便、舒适度好的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包括约束服本体,其中:约束服本体的袖口处连接有约束手套,约束手套与约束服本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约束手套的上部设置有手套约束扣,约束服本体的胸口位置设置有胸部固定带,手套约束扣能与胸部固定带固定连接,将约束手套固定于约束服本体的胸口处或两侧床栏上,约束手套的内侧底面填充有垫层,约束手套的上部开设有可开合的观察窗,约束手套上还设置有数个只能容纳一根手指穿过的指孔。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约束手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通气的微孔。

上述的约束服本体的袖口位于约束服本体的手肘关节下3厘米处,约束手套与约束服本体通过拉链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上述的垫层为棉布。

上述的观察窗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其中,固定端与约束手套固定连接,活动端上设置有一卡扣,该卡扣能扣合在约束手套上。

上述的约束服本体的腹部位置设置有叉状开口,叉状开口能通过设置在叉状开口两边的魔术贴闭合。

上述的约束服本体的后背中间位置开有一条从领口至下摆的开口,该开口上设置有魔术贴,约束服本体的腰部以及颈部均设置有束带。

上述的约束服本体的胸部和腹部内侧填充有真空薄棉。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由约束服本体和约束手套组成,约束服本体的胸口设置胸部固定带,约束手套上设置手套约束扣,手套约束扣和胸部固定带配合能将约束手套固定在胸口位置,患者不易挣脱,同时还不影响患者翻身,约束服本体和约束手套可以脱卸亦可连为一体,操作方便。约束手套底部填充薄棉布,一方面支撑手,另一方面防止压疮,约束手套上满开小孔,便于透气,提高约束手套的佩戴舒适度。手套套体采用塑料透明材质,呈圆柱状,压之不易变形,套体上设带卡扣观察窗,便于观察患者的末梢循环、输液通路、指脉氧佩戴情况并方便随时做必要的调整。通过观察窗,方便监测末梢血糖,而不用解除约束。胸部至约束服底部中间开叉设计,用魔术贴粘黏,便于医护观察术后患者腹部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胸腹部采用可拆卸真空薄棉设计,利于保暖亦适用于外科术后代谢增加,感觉燥热的患者。此约束服,采用反向穿脱,方便随时更换,同时减少对术后患者的不必要搬动,减少患者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约束服本体1、胸部固定带11、叉状开口12、束带13、约束手套2、手套约束扣21、垫层22、观察窗23、微孔24、指孔2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包括约束服本体1,其中:约束服本体1的袖口处连接有约束手套2,约束手套2与约束服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约束手套2的上部设置有手套约束扣21,约束服本体1的胸口位置设置有胸部固定带11,手套约束扣21能与胸部固定带11固定连接,将约束手套2固定于约束服本体1的胸口处,约束手套2的内侧底面填充有垫层22,约束手套2的上部开设有可开合的观察窗23,约束手套2上还设置有数个只能容纳一根手指穿过的指孔25。

实施例中,约束手套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通气的微孔24。

实施例中,约束服本体1的袖口位于约束服本体1的手肘关节下3厘米处,约束手套2与约束服本体1通过拉链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垫层22为棉布。

实施例中,观察窗23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其中,固定端与约束手套2固定连接,活动端上设置有一卡扣,该卡扣能扣合在约束手套2上。

实施例中,约束服本体1的腹部位置设置有叉状开口12,叉状开口12能通过设置在叉状开口12两边的魔术贴闭合。

实施例中,约束服本体1的后背中间位置开有一条从领口至下摆的开口,该开口上设置有魔术贴,约束服本体1的腰部以及颈部均设置有束带13。

实施例中,约束服本体1的胸部和腹部内侧填充有真空薄棉。

本实用新型的反穿式约束服,在手肘关节下约3厘米处,通过拉链连接,可以脱卸亦可连为一体。约束手套内底部1/3填充薄棉布,一方面支撑手,另一方面防止压疮,约束手套上满开小孔,便于透气,套体上设带卡扣观察窗,便于观察患者的末梢循环、输液通路、指脉氧佩戴情况并方便随时做必要的调整。通过观察窗,方便监测末梢血糖,而不用解除约束。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不把双手约束在床两侧护栏上,使患者可以自由翻身,手掌、手臂等可以自由的处于功能位。对于躁动不配合的患者,连接手部及胸部约束扣,根据需要进行全身或局部约束,防止拔管及坠床的发生。衣服可以使用彩色卡通图案,以减轻患者对约束的恐惧心理。普外科术后患者由于代谢增加,多自觉燥热,此约束服胸腹部采用真空薄棉加厚(可拆卸,冬夏用)设计,既利于保暖又不至于过热过厚。胸部至约束服底部23厘米中间开叉设计,用多个魔术贴粘黏,便于医护观察术后患者腹部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此约束服,采用反向穿脱,方便随时更换,同时减少对术后患者的不必要搬动,减轻患者的不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