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疗美容仪以及美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09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疗美容仪以及美容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疗美容仪以及美容系统。



背景技术:

光疗美容仪是利用光学给人美容的一种设备。“光疗”(Light Therapy),包括了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等物理治疗。激光:能量密度高、方向性最佳、光度纯、发散角小,常用于整容外科手术、深度祛斑,激光主要是在医院中,有所应用,主要的问题点在于,激光能量高,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皮肤灼伤。红外线:主要以辐射散发热量,有助消水肿、帮助细胞修复,常配合“微震动”美颜器,用热力导入按摩加强血液循环。紫外线:过滤掉对皮肤有害的不良波段紫外线,副作用小,用于皮肤角质层,见效快,皮肤科医师常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在日光短的超寒冷国家,照射人工紫外线光,能提高体内维生素D,减缓人体器官衰老。可见光:1970年代,美国 NASA航天总署在太空研究中发现“可见光”(波长介乎400nm至760nm) 与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节律有密切关系,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光束的波段,分别具有加速愈合、刺激生长、消炎镇静等作用。

目前普遍使用的光疗美容仪,具有如下的缺陷:

1)无法自动识别美容仪器到面部的距离,需要对仪器有十分了解的专业人员,才能够帮助调整仪器发光板到面部的位置,从而在有效距离内使得光集中到面部。

2)仪器大多都为平面发光,无法使光聚拢到面部,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光能,使仪器价格成本十分昂贵;而且由于脸部形状为类球形,接收到的平面发光照在球形,会导致每立方厘米的光照强度不一致,从而无法在面部形成均匀光照。

3)美容仪的每种光疗模式采用的是单一光源,由于面部肌肤很多情况下是混合很多问题症状,单一光源无法解决混合肌肤问题。另外,每次选择另外一种模式的光源,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无法“傻瓜式”的使用仪器。

4)由于强光对于眼睛有损害作用,在进行光疗美容时是必须佩戴护目眼罩的。这样眼部周围的鱼尾纹、眼部松弛等皮肤状况,被护目眼罩遮挡,无法有效清除。另外,由于仪器内的LED灯珠持续供电而造成温度上升,长时间的使用会损害灯珠的有效光能量,甚至会造成灯珠烧坏,损坏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自动检测距离和光聚能部件以及可变化脉冲技术,提供一种可进行混合光调制的“傻瓜式”操作光疗美容仪。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疗美容仪,包括:壳体和 LED光源,还包括:光聚能装置、距离检测装置、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

所述光聚能装置用以将LED光源发射出的光均匀聚集在面部;

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面部与所述美容仪的距离,当检测到面部进入有效距离时,美容仪开始工作;当在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时,美容仪停止工作;

所述脉冲调节装置,用以将LED光源按时切分,进行占空比调节;

所述混合光装置,用以调节美容仪LED光源,使得按照不同组合光源方式进行输出。

更进一步,所述光聚能装置包括:深度反光环、光聚能反光罩、外圈 LED-PCB板、光聚能透光碗、内圈LED-PCB板,

所述光聚能反光罩套接于所述光聚能透光碗,并通过所述外圈LED-PCB 板将光聚能反光罩和所述深度反光环连接固定,内圈LED-PCB板固定在深度反光环上;

所述光聚能透光碗为内凹结构,包括:凸透镜结构,在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外围安装有梯度棱镜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深度反光环以及光聚能反光罩的内壁做反光电镀处理。

更进一步,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接收端光孔通道、红外接收器,

所述红外发射管用以向面部发送检测光线,并在反射后通过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传递至所述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解码红外载波信号并判断是否检测到面部。

更进一步,所述红外发射管为940nm波长的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发射的角度与所述LED光源的光照的中心角度一致,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正中心位置;

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是采用38Khz的载波调制信号。

更进一步,所述脉冲调节装置包括:MCU控制器、蓝牙控制器、触控开关、LED光源驱动器,

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蓝牙控制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蓝牙控制器的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模式指令;

所述触控开关与所述MCU控制器连接,用以向所述MCU控制器发送开关控制信号;

所述LED光源驱动器与MCU控制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MCU控制器的占空比调节信号。

更进一步,所述混合光装置,调节有4种LED光源,包括:红光630nm、红外850nm、黄光590nm以及蓝光470nm。

更进一步,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与LED光源中的红外光源在不同时间工作。

更进一步,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前后盖合,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触摸控制面板,

所述触摸控制面板用以选择美容仪的不同模式,进而应用到所述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疗美容系统,包括:所述的光疗美容仪和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光疗美容仪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用以控制光疗美容仪根据用户输入的面部美容区域和方式,对光疗美容仪中的混合光装置进行控制,通过所述LED光源输出组合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可以“傻瓜式”进行个人护理,降低个人使用的门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脉冲调节装置,用以将LED光源按时切分,进行占空比调节;在所述脉冲调节装置采用脉冲光技术,对LED光源进行供电。把光源按时切分,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休息,这样间隔发射。这样在工作的时段,由于工作功率没有减少,所以能够达到美容效果。但平均下来,由于光源有休息间隔时间,所以平均功率减弱;当脉冲光调节平均功率达到眼睛安全光照能量以下时,这样就可以不用佩戴护目眼罩,进行美容。同时脉冲光也可以降低灯珠持续造成的温度上升。

2)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距离监测装置用以检测面部与所述美容仪的距离,当检测到面部进入有效距离时,美容仪开始工作;以及在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时,使美容仪停止工作。通过所述距离监测装置实现了红外光距离检测功能,即当面部进入检测有效距离的时候,美容仪器自动开始工作,人离开时,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退出工作模式。具体地,使用红外发射管光940nm,发射的角度要与光照的中心角度一致,使面部在光照的中心区域,才能够被检测到。接收端的光孔通道要平行于水平面,避免其他方向的杂波进入接收端,影响有效检测距离。另外红外检测电路上,需要用38Khz的载波,发送固定字符,然后接收端检测是否与发射端的字符相一致,进行有效判别,这样可以排除环境光源,尤其是太阳光强光对红外线的干扰。

3)所述距离监测装置中,设置进入和退出门槛,可以避免美容仪器过于敏感而导致工作退出。比如成功检测8次进入,低于2次退出,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身体轻微的移动,导致美容仪器敏感的退出工作。

4)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光聚能装置用以将LED光源发射出的光聚集在面部,使得美容仪器在工作发光的时候,LED光源可以更集中,更均匀的把光聚在面部上。

5)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混合光装置,用以调节美容仪LED光源,使得按照不同组合光源方式进行输出。美容仪器在每种模式里,具有最小时间单位1ms的混光方式;多种不同有效光源进行组合,可以更精准的解决肌肤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疗美容系统,包括:所述的光疗美容仪和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光疗美容仪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用以控制光疗美容仪根据用户输入的面部美容区域和方式,对光疗美容仪中的混合光装置进行控制,通过所述LED光源输出组合光。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是:手机、 PAD端,通过问卷形式,定制个人的护理模式,通过蓝牙连接美容仪器,生成个性化的混合光源。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原理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c)是图1(b)中的光疗美容仪剖面图。

图2是图1(b)中的光疗美容仪外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图1(a)中的脉冲调节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a)中的脉冲调节装置占空比调制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内圈LED-PCB板、外圈LED-PCB板上布置LED光源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外圈LED-PCB板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光聚能装置结构一分解图。

图9是图1中的光聚能装置结构另一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a)~图1(c),其中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原理示意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c)是图1(b)中的光疗美容仪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疗美容仪100,包括:壳体和LED光源,还包括:光聚能装置、距离检测装置、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所述光聚能装置用以将LED光源发射出的光均匀聚集在面部;由于采用了光聚能装置,可以使光均匀分布在使用者的脸上,不会造成面部光照不均匀。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面部与所述美容仪的距离,当检测到面部进入有效距离时,美容仪开始工作;当在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时,美容仪停止工作;由于采用了红外距离检测技术,可以使本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使用方便、专业,完全可以一个人进行美容。另外也帮助调整面部位置,使美容仪在皮肤护理上更为有效。所述脉冲调节装置,用以将LED光源按时切分,进行占空比调节;由于采用了可变脉冲光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有效功效的情况下,不用佩戴护目眼罩,进行光美容,使美容光照遍全脸,无遮挡。另外可变脉冲光技术,可以保护LED光源中的灯珠,降低仪器内部温度,使仪器使用寿命更长。所述混合光装置,用以调节美容仪LED光源,使得按照不同组合光源方式进行输出。可变混合光,可以使仪器效果更为显著。

请参考图2-图3,其中图2是图1(b)中的光疗美容仪外部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仪的结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疗美容仪,包括:壳体和LED光源,还包括:光聚能装置、距离检测装置、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所述光聚能装置用以将LED光源发射出的光均匀聚集在面部;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面部与所述美容仪的距离,当检测到面部进入有效距离时,美容仪开始工作;当在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时,美容仪停止工作;所述脉冲调节装置,用以将LED光源按时切分,进行占空比调节;所述混合光装置,用以调节美容仪LED光源,使得按照不同组合光源方式进行输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光聚能装置包括:深度反光环5、光聚能反光罩2、外圈LED-PCB 板3、光聚能透光碗1、内圈LED-PCB板4,所述光聚能反光罩2套接于所述光聚能透光碗1,并通过所述外圈LED-PCB板3将光聚能反光罩2和所述深度反光环5连接固定、内圈LED-PCB板4固定在深度反光环上;所述光聚能透光碗1为内凹结构,包括:凸透镜结构9,在所述凸透镜结构9的外围安装有梯度棱镜结构11。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深度反光环5 以及光聚能反光罩2的内壁做反光电镀处理,其作用是反射散射到其他角度的光源,使得光线向面部方向聚拢。光聚能透光碗1是透光部件。其凸透镜结构9,可以使内圈LED-PCB板4的LED光源聚拢。外面一圈圈的结构是梯度棱镜结构11,可以使外圈LED-PCB板3的LED光源更均匀的分布在椭球型的面部。同时光聚能透光碗的内凹结构,也同样是使光均匀分布在面部的造型。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10、接收端光孔通道8、红外接收器7,所述红外发射管10用以向面部发送检测光线,并在反射后通过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8传递至所述红外接收器7,所述红外接收器7解调信号并判断是否检测到面部。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管10为940nm波长的发射管,具体地请参考图6所述红外发射管10 的发射的角度与所述LED光源的光照的中心角度一致,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正中心位置;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8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红外发射管10 发射的信号是采用38Khz的载波调制信号。采用38Khz的载波发送固定字符,然后接收端检测是否与发射端的字符相一致,进行有效判别,这样可以排除环境光源,尤其是太阳光强光对红外线的干扰。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与LED光源中的红外光源在不同时间工作。由于考虑到产品中也有红外LED光源850nm,与红外发射管940nm,通过工作分时,从而有效避开美容的红外光对距离检测的干扰。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接收数据后,红外接收器7 用以以检测10组数据为判别,调整进入和退出阈值,可以避免美容仪器过于敏感而导致工作退出。比如,成功检测8次进入,低于2次退出,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身体轻微的移动,导致美容仪器敏感的退出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体15和后壳体20,所述前壳体15、后壳体20前后盖合,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触摸控制面板16,所述触摸控制面板16用以选择美容仪的不同模式,进而应用到所述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光疗美容仪仪器还包括了:能量光条遮挡件17、仪器能量光条PCB板18、外饰透光罩19。

图4是图1(a)中的脉冲调节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疗美容仪,包括:壳体和LED光源,还包括:光聚能装置、距离检测装置、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所述光聚能装置用以将LED光源发射出的光均匀聚集在面部;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面部与所述美容仪的距离,当检测到面部进入有效距离时,美容仪开始工作;当在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时,美容仪停止工作;所述脉冲调节装置,用以将LED光源按时切分,进行占空比调节;所述混合光装置,用以调节美容仪LED光源,使得按照不同组合光源方式进行输出。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脉冲调节装置包括:MCU控制器、蓝牙控制器、触控开关、 LED光源驱动器,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蓝牙控制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蓝牙控制器的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模式指令。所述触控开关与所述MCU控制器连接,用以向所述MCU控制器发送开关控制信号;所述 LED光源驱动器与MCU控制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MCU控制器的占空比调节信号。MCU控制器发送可变脉冲光控制信号。使用MCU控制器调节占空比的方法,就是改变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来获得可变脉冲光技术。这样美容仪在需要佩戴护目眼罩时,采用1/2占空比的脉冲光,如图5左边所示,其平均能量密度为54mW/cm2;而进入无需佩戴眼罩模式,占空比变为 1/15,如图5右边所示,其平均能量密度仅为7mW/cm2,这样的平均强度不会损伤眼睛。但这两种模式下,在LED工作时,瞬时光照强度仍是同样的 108mW/cm2,所以两种模式光能都具备美容效果。另外脉冲周期也要保证 60Hz以上,如图5中的脉冲周期为100Hz,这样肉眼可看不到其中的光源在闪烁。图5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电压。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混合光装置,调节有4种LED光源,包括:红光630nm、红外850nm、黄光590nm以及蓝光470nm。美容仪器在每种模式里,具有最小时间单位1ms的混光方式,这种细微变化,可以使每种模式,更精准的解决肌肤问题。美容仪器具有4种LED灯源。红光630nm、红外850nm、黄光590nm和蓝光470nm组成。红光630nm具有增加皮肤弹性、促进愈合,消除炎症、缓解过敏的功效。红外850nm具有促进循环代谢、促进胶原合成功效。黄光590nm具有细化嫩肤,收紧毛孔,增加弹性,淡化色素沉淀。蓝光470nm可以减少皮肤油脂分泌、预防粉刺功效。

请参考图6-图7,其中图6是图3中的内圈LED-PCB板上布置LED光源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外圈LED-PCB放大示意图。

图中的内圈LED-PCB、外圈LED-PCB具体是指,外圈上LED光源的 PCB板3,内圈上LED光源的PCB板4。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LED光源包括:红光630nm、红外850nm、黄光590nm以及蓝光470nm。各光源在PCB板的分布,R代表红光;Y代表黄光;I代表红外;B代表蓝光。

请参考图8-图9,其中图8是图1中的光聚能装置结构一分解图。图9 是图1中的光聚能装置结构另一分解图。

在本实施例中的光聚能装置,包括:深度反光环5、光聚能反光罩2、外圈LED-PCB板3、光聚能透光碗1、内圈LED-PCB板4,所述光聚能反光罩2套接于所述光聚能透光碗1,并通过所述外圈PCB板3将光聚能反光罩2和所述深度反光环5连接固定、内圈LED-PCB板4固定在深度反光环上;所述光聚能透光碗1为内凹结构,包括:凸透镜结构9,在所述凸透镜结构9的外围安装有梯度棱镜结构11。其凸透镜结构9,可以使中心区域的 LED光源聚拢。外面一圈圈的结构是梯度棱镜结构11,可以使外面环形的LED光源更均匀的分布在椭球型的面部。同时光聚能透光碗的内凹结构,也同样是使光均匀分布在面部的造型。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10、接收端光孔通道8、红外接收器7,所述红外发射管10用以向面部发送检测光线,并在反射后通过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8传递至所述红外接收器7,所述红外接收器7通过红外载波信号判断是否检测到面部,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8与水平面平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疗美容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疗美容系统,包括:所述的光疗美容仪100和移动智能终端200,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与光疗美容仪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用以控制光疗美容仪根据用户输入的面部美容区域和方式,对光疗美容仪中的混合光装置进行控制,通过所述LED光源输出组合光。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光疗美容仪100,包括:壳体和LED光源,还包括:光聚能装置、距离检测装置、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所述光聚能装置用以将LED光源发射出的光均匀聚集在面部;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面部与所述美容仪的距离,当检测到面部进入有效距离时,美容仪开始工作;当在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时,美容仪停止工作;所述脉冲调节装置,用以将LED光源按时切分,进行占空比调节;所述混合光装置,用以调节美容仪LED光源,使得按照不同组合光源方式进行输出。移动智能终端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和PAD在移动智能终端200通过问卷形式了解用户300的皮肤状况,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得到面部美容区域和方式,并通过蓝牙下载到光疗美容仪 100,仪器运行,进行美容,移动智能终端200上会保存个人护理模式,方便用户300再次使用。

所述光聚能装置包括:深度反光环、光聚能反光罩、外圈PCB板、光聚能透光碗,所述光聚能反光罩套接于所述光聚能透光碗,并通过所述外圈 LED-PCB板将光聚能反光罩和所述深度反光环连接固定;所述光聚能透光碗为内凹结构,包括:凸透镜结构,在所述凸透镜结构的外围安装有梯度棱镜结构。所述深度反光环以及光聚能反光罩的内壁做反光电镀处理。美容仪器在工作发光的时候,由光聚能部件,使得光可以更集中,更均匀的把光聚在面部上。

光聚能部件分为两部分,一是光聚能反光罩,另外是光聚能透光碗。光聚能反光罩,内壁做反光电镀处理;其作用是反射散射的光源,使得光线向面部方向聚拢。光聚能透光碗,是透光部件。其中心的圆形区域是凸透镜结构,可以使中心区域的散射光聚拢。外面一圈圈的结构是梯度棱镜,可以使光线更均匀的分布在椭球型的面部。同时光聚能透光碗的内凹结构,也同样是使光均匀分布在面部的造型。

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接收端光孔通道、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管用以向面部发送检测光线,并在反射后通过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传递至所述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通过红外载波信号判断是否检测到面部。所述红外发射管为940nm波长的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发射的角度与所述LED光源的光照的中心角度一致,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正中心位置;所述接收端光孔通道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是采用38Khz的载波调制信号。产品中,使用了红外光距离检测功能,当面部进入检测有效距离的时候,美容仪器自动开始工作,人离开时,有效距离内检测不到面部,退出工作模式。使用红外发射管光940nm,发射的角度要与光照的中心角度一致,使面部在光照的中心区域,才能够被检测到。接收端的光孔要平行于水平面,避免其他方向的杂波进入接收端,影响有效检测距离。另外红外调制电路上,需要用38Khz的载波,发送固定字符,然后接收端检测是否与发射端的字符相一致,进行有效判别,这样可以排除环境光源,尤其是太阳光强光对红外线的干扰。检测端,以检测10组数据为判别,调整进入和退出门槛,可以避免美容仪器过于敏感而导致工作退出。比如成功检测8次进入,低于2次退出,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身体轻微的移动,导致美容仪器敏感的退出工作。产品中也有红外美容光,通过工作分时,避开美容的红外光对距离检测的干扰。

所述脉冲调节装置包括:MCU控制器、蓝牙控制器、触控开关、LED 光源驱动器,所述MCU控制器与所述蓝牙控制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蓝牙控制器的外部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模式指令;所述触控开关与所述 MCU控制器连接,用以向所述MCU控制器发送开关控制信号;所述LED 光源驱动器与MCU控制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MCU控制器的占空比调节信号。仪器产品使用脉冲光技术,对LED进行供电。使光能达到有效的美容效果,光强必须达到一个有效的范围值,如果低于这个值,光就不具有美容效果。脉冲光技术,就是把光源按时切分,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休息,这样间隔发射。这样在工作的时段,由于工作功率没有减少,所以能够达到美容效果。但平均下来,由于光源有休息间隔时间,所以平均功率减弱;当脉冲光调节平均功率达到眼睛安全光照能量以下时,这样就可以不用佩戴护目眼罩,进行美容。同时脉冲光也可以降低灯珠持续造成的温度上升。

所述混合光装置,调节有4种LED光源,包括:红光630nm、红外850nm、黄光590nm以及蓝光470nm。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与LED光源中的红外光源在不同时间工作。

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前后盖合,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触摸控制面板,所述触摸控制面板用以选择美容仪的不同模式,进而应用到所述脉冲调节装置以及混合光装置。美容仪器在每种模式里,具有最小时间单位1ms的混光方式,多种不同有效光源进行组合,可以更精准的解决肌肤问题。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