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消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界中,涵盖了有益和有害的众多种类,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造成微生物污染并且悬浮在空气中的各种致病菌往往也停留在各种表面和物体上。对于各种可密闭空间如GMP车间、医院病房、实验动物中心、隔离器、冷冻干燥机、传递窗、生物安全柜等清除有害菌群的方式大多采用雾化或者气化消毒灭菌的方式。
现有的雾化设备一般雾化粒子较大,消毒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对某些材料产生腐蚀性;现有的气化消毒灭菌方式如利用甲醛气体、二氧化氯气体和臭氧等消毒方式,也存在毒性、安全性和腐蚀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清除气态消毒剂残留的方式大多是通过直排风机排入大气中。但对于类似传递窗这类小型设备则很难做到,因为要在保证无菌的条件下安装一个直排风机系统成本较高,而且将消毒剂直接排入空中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虽然有些设备可以通过化学催化反应来分解消毒剂,如市面上气化过氧化氢灭菌设备自带过氧化氢分解系统,但这类设备售价一般售价都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如果不对消毒后的残留消毒剂进行吸收、或者进行消化分解破坏,让气态消毒剂弥散在工作场所,则会对人体或动物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缺乏一种合适的对残留消毒剂进行分解处理的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所述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包括:储液系统、分离干燥系统、检测系统、喷雾系统、消化分解系统与控制系统,所述分离干燥系统位于所述储液系统上方,且所述分离干燥系统与所述储液系统连接,所述储液系统用于存放消毒剂,所述喷雾系统分别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所述储液系统连接,所述喷雾系统用于将所述储液系统内消毒剂喷入所述分离干燥系统内,所述消化分解系统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连接,所述消化分解系统用于将使用后的消毒剂回收分解,所述分离干燥系统的出口用于排出消毒剂,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消毒剂,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喷雾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储液系统包括储液器、排液管,所述储液器内存放消毒剂,所述储液器顶部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连接,所述储液器底部设置有排液孔,所述排液管一端与所述排液孔连接,所述排液管另一端与所述喷雾系统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喷雾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风机、文丘里管、喷雾头,所述风机的入口端为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口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文丘里管连接,所述喷雾头还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消化分解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进风管、分解液储存器、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还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连接,所述分解液储存器底部还设置有出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文丘里管、所述进风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干燥系统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侧部分别与所述喷雾头、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空腔底部与所述储液器连接,所述空腔上部设置有所述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传感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与显示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出口处或风机进风口处的消毒剂。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还包括出气三通,所述出气三通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连接,所述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气三通的第二端处,所述出气三通的第三端用于将所述出口处的消毒剂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储液系统、所述分离干燥系统、所述检测系统、所述喷雾系统、所述消化分解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分别与所述出气三通的第三端、所述喷雾系统的进风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喷雾系统将储液系统内消毒剂喷入分离干燥系统内,并从分离干燥系统的出口排出对待消毒空间进行消毒,通过消化分解系统将使用后的消毒剂回收,并进行吸收分解,防止使用后的消毒剂扩散对工作场所中人体或动物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中消毒剂通过喷雾系统先喷雾成较小颗粒,再通过分离干燥系统进行分离、干燥浓缩,最后雾化出来的干燥小微粒与细菌大小更为接近,因此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中的细菌充分接触而达到杀菌目的,同时由于这种小微粒含水量较低,因此对消毒空间内的物体和表面也没有腐蚀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且消化分解系统中可根据消毒剂的不同对应设置不同的液体,对多种消毒剂进行吸收分解处理,使用方便;另外,检测系统可实时对消毒剂的浓度等参数进行检测,便于对消毒剂的浓度等进行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液系统,11储液器,12排液孔,13排液管,
2喷雾系统,21风机,22文丘里管,23喷雾头,
3消化分解系统,
31进风管,32分解液储存器,33出风管,
4三通阀,
5控制系统,
6分离干燥系统,61空腔,62出口,
7检测系统,
8出气三通,
9外壳,9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所述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包括:储液系统1、分离干燥系统6、检测系统7、喷雾系统2、消化分解系统3与控制系统5,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位于所述储液系统1上方,且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与所述储液系统1连接,所述储液系统1用于存放消毒剂,所述喷雾系统2分别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所述储液系统1连接,所述喷雾系统2用于将所述储液系统1内消毒剂喷入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内,所述消化分解系统3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连接,所述消化分解系统3用于将使用后的消毒剂纳米雾回收分解,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的出口62用于排出消毒剂纳米雾,所述检测系统7用于检测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的出口62处或风机21进风口等其它需要位置的消毒剂纳米雾的浓度,所述控制系统5与所述喷雾系统2、所述检测系统7均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消毒剂纳米雾发生设备使用,也可以作为消毒剂纳米雾吸收分解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喷雾系统2将储液系统1内消毒剂先抽入喷雾系统2中,再将其喷入分离干燥系统6内,并从分离干燥系统6的出口62排出纳米雾对待消毒空间进行消毒,通过消化分解系统3将使用后的消毒剂纳米雾回收,并进行吸收分解,防止使用后的消毒剂纳米雾扩散对工作场所中人体或动物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中消毒剂通过喷雾系统2先喷雾成较小颗粒,一般可达到10微米以下的湿颗粒,再通过分离干燥系统6进行分离、干燥浓缩,可达到1微米以下的干颗粒即纳米雾,最后雾化出来的干燥小微粒与细菌大小更为接近,因此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中的细菌充分接触而达到杀菌目的,同时由于这种纳米雾小微粒含水量较低,因此对消毒空间内的物体和表面也没有腐蚀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且消毒结束后,再通过消化分解系统3对消毒时所产生的消毒剂纳米雾进行吸收、消化分解破坏,再经过分离干燥系统6注射至检测系统7中检测其中消毒剂的残留浓度,最后再注射至大气中或者待消毒的空间进行循环吸收、消化分解破坏,直至消毒剂的残留浓度达到安全范围。消化分解系统3中可根据消毒剂的不同对应设置不同的液体,对多种消毒剂进行吸收分解处理,使用方便;另外,检测系统7可实时对分离干燥系统6的出口62处的消毒剂进行检测,便于对消毒剂的浓度等进行监控,检测系统7也可设置在风机21进风口处,用于对风机21入口处消毒剂的浓度进行检测。而且还可以一机多用,不仅可以用于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或甲醛等消毒液的雾化消毒设备,而且还可以对消毒后产生的消毒剂纳米雾进行吸收、消化分解破坏,消毒结束后还可以对消毒剂纳米雾的残留进行清除以及对残留浓度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储液系统1包括储液器11和排液管13,所述储液器11内存放消毒剂,所述储液器11顶部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连接,所述储液器11底部设置有排液孔12,所述排液管13一端与所述排液孔12连接,所述排液管13另一端与所述喷雾系统2连接。其中,储液器11的形状首选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其它任何形状,还可配有液位计,以观察储液器11内液体的体积大小。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喷雾系统2包括顺次连接的风机21、文丘里管22、喷雾头23,所述风机21的入口端为进风口,所述风机21的出口62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文丘里管22连接,所述喷雾头23还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连接。其中,风机21为高速热风电机。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消化分解系统3包括顺次连接的进风管31、分解液储存器32、出风管33,所述出风管33还与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连接,所述分解液储存器32底部还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二通阀或微型电泵,用于加入或排放消化用分解液。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具有消化分解功能的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还包括三通阀4,所述三通阀4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三通阀4的第二端、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文丘里管22、所述进风管31连接。三通阀4优选电动阀或电磁阀。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61,所述空腔61侧部分别与所述喷雾头23、所述出风管33连接,所述空腔61底部与所述储液器11连接,所述空腔61上部设置有所述出口62。
其中,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包含至少一个空腔61或者一个以上串联连接的空腔61,本实施例中,分离干燥系统6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个空腔61和第二个空腔61,也可加入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空腔61,第一空腔61、第二空腔61和储液器11呈一体式结构或其它密封连接结构,防止漏液漏气,最后一个空腔6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出口62。空腔6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任何形状,各个空腔61之间可以通过管道或带孔的隔板相连接,只要保证加入的消毒剂能够完全流入至储液器11中而没有明显残留,同时保证通过分离干燥系统6的内壁凝聚的消毒剂也能完全回流进入储液器11中没有明显残留,最后一级分离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空腔61)的上部开设有出口62,作为分离干燥后的消毒剂纳米雾的喷雾出口62,同时还作为消毒液体的加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速热风的风机21吹出的是热风,在进行消化作业时,三通阀4(三通阀4的第一端与出风口连通,且三通阀4的第二端与文丘里管22不通,第三端与进风管31连通)第三端与分解液储液器11的进风管31相连通,分解液储液器11的出风管33与分离干燥系统6的第一空腔61的接入口相连通。风机21将消毒后的气态消毒剂吸入至分解液储液器11中的消化溶液内进行吸收和分解破坏。在进行消毒作业时,三通阀4的第二端与文丘里管22相通,第三端与进风管31不通,在风机21的吹动下,将喷雾系统2雾化的液体小颗粒吹入至分离干燥系统6内部,并沿内壁向上移动过程中,大小颗粒进行分离,大颗粒回流至储液器11中,小颗粒被脱水干燥形成几乎无水的消毒剂纳米雾,这种消毒剂纳米雾在与空气中的细菌充分接触的同时,对待消毒空间内墙壁、地面和设备表面均没有明显的腐蚀;高速热风电机的进风口配有接口,方便连接另外的管道与待消毒灭菌的密闭空间如冷冻干燥机、传递窗和生物安全柜等相连通,高速热风电机的出风口也配有接口,可以通过管道与喷雾系统2或者消化分解系统3相连通。
喷雾系统2中的喷雾头23首选双流体雾化喷嘴(气动喷嘴),一方面要确保在文丘里管22的入口处形成负压,方便将消毒液体从储液器11吸入喷雾头23中,另一方面要保证较大的雾化面积,从而使从雾化喷雾头23喷雾出来的消毒剂小颗粒充分大面积地在第一个空腔61中进行扩散分离或干燥,从而形成更小的消毒剂颗粒,没有被干燥的大颗粒一部分进入第二个空腔61再一次被分离干燥形成更小颗粒,另一部分没有被干燥的较大颗粒则凝聚成液体回流进入储液器11中进行再次雾化,如此往复,即达到了大小颗粒完全干燥、分离的目的。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系统7包括顺次连接的传感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与显示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出口62处的消毒剂的浓度。检测系统7也可设置在风机21进风口处,用于对风机21入口处消毒剂的浓度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还包括出气三通8,所述出气三通8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62连接,所述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气三通8的第二端处,所述出气三通8的第三端用于将所述出口62处的消毒剂导出。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雾消毒灭菌装置还包括外壳9,所述储液系统1、所述分离干燥系统6、所述检测系统7、所述喷雾系统2、所述消化分解系统3与所述控制系统5均设置在所述外壳9内部,且所述外壳9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91。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外壳9上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分别与所述出气三通8的第三端、所述喷雾系统2的进风口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高速热风风机21与双流体雾化喷雾头23组成雾化系统,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还可利用高速热风风机21产生的热风对喷雾后的消毒剂小颗粒进行浓缩干燥;
2.当所用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浓度小于10%时,本实用新型最终产生的消毒剂粒子小于1μm;当所用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浓度为6%时,本实用新型最终产生的消毒剂粒子小于0.5μm;理论上讲,当所用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浓度小于1%时,本实用新型最终产生的消毒剂粒子小于0.1μm(达到纳米级);
3.本实用新型用于空间消毒灭菌时,所使用的过氧化氢消毒液浓度可降低至3%以下,极大地降低了过氧化氢对环氧地面和彩钢板造成的腐蚀,同时还提高了消毒灭菌的效率;
4.不同于其它设备采用固体催化剂来分解消毒物质残留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液体物质作为消毒剂的吸收、消化分解剂,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对消毒剂的残留消化分解的更快、更彻底,节省了消毒作业的时间;
5.本实用新型配备了检测系统7,可以随时对消毒时气态消毒剂的浓度进行检测,也可以对消除后残留消毒剂的浓度进行检测;
6.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小型密闭空间如冷冻干燥机、传递窗和生物安全柜等的消毒灭菌和对消毒剂的残留进行清除,同样还可以用于大型空间如GMP净化车间、医院手术室和ICU病房的消毒灭菌;
7.本实用新型用于消毒灭菌时,安全高效,灭菌过程不间断,循环周期短,对人体无伤害,对设备表面及墙壁和地面均无损害,配合活性过氧化氢消毒液使用,具有灭菌后无残留、无污染的优点,是一种完全可以取代甲醛消毒的绿色环保消毒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