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192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



背景技术: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生活缺少不了适量的运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身运动越来越普及,而为了对运动量的进行有效监控,出现了大量的电子监控设备,例如智能手环等,其基本包括时间显示、心跳监测、步数记录、睡眠监控功能。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多样化运动的监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包括便携主体、中控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运动信息的运动信息采集单元、及用于支撑固定所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的支撑座,

所述中控单元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便携主体上,

所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的底部设有凸柱,所述便携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凸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与所述便携主体通过所述凸柱与凹槽可拆卸装配一体,

所述支撑座具有一固定端及一与所述凸柱相匹配的装配槽,所述便携主体上设有与所述装配槽相匹配的装配凸柱,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便携主体通过所述装配槽与装配凸柱可拆卸装配一体,

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相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至少包括热成像机构和摄像头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无线通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具有心率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设有计步器。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设有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与外部移动端相无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固定端至少包括吸盘、磁铁、黏贴片。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主体为手腕带,并且所述手腕带的两自由端之间具有用于调节手腕带长度及固定的调节固定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手腕带一自由端上的限位柱、及设置于手腕带另一自由端上的复数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在传统的智能运动助手系统上增加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并且运动信息采集单元与便携主体通过凸柱与凹槽可拆卸装配,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拆卸后放置于用户周边可获取用户运动的多元化信息,实现全面地监控;

2. 运动信息采集单元至少包括热成像机构和摄像头机构,热成像机构能探测体表温度,当局部体表温度过高时能实时提醒;而摄像头机构用于记录用户的运动姿态,通过与标准姿态作比较实现运动姿态的矫正;

3. 便携主体上可拆设置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与运动信息采集单元之间亦具有可拆卸的匹配结构,通过支撑座方便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座与运动信息采集单元配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能对用户的运动进行多元化信息采集,实现全面监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包括便携主体1、中控单元2、用于获取用户运动信息的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及用于支撑固定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的支撑座4,中控单元2可拆卸设置于便携主体1上,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的底部设有凸柱31,便携主体1上设有与凸柱31相匹配的凹槽11,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与便携主体1通过凸柱31与凹槽11可拆卸装配一体,支撑座4具有一固定端41及一与凸柱31相匹配的装配槽42,便携主体1上设有与装配槽42相匹配的装配凸柱12,支撑座4与便携主体1通过装配槽42与装配凸柱12可拆卸装配一体,中控单元2与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相通讯连接。优选地,中控单元与运动信息采集单元无线通讯相连。

具体地,用户进行运动时,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和支撑座4分别从便携主体1上拆卸下来,并且通过凸柱31与装配槽42实现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与支撑座4的配接,配接后如图2所示,此时将支撑座的固定端41固定于用户旁侧,可固定在地面、桌面、运动器械或墙体上,最终实现对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的固定,并且运动信息采集单元的采集端朝向用户,细化地,支撑座的固定端41为吸盘、磁铁或黏贴片,当然采用其它可实现对支撑座进行有效固定的结构亦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运动信息采集单元3至少包括热成像机构和摄像头机构。具体应用时,热成像机构能探测用户体表温度,当局部体表温度过高时能通过中控单元2对用户进行实时提醒,例如用户进行推举运动,手臂、胸部、背部的肌肉受力会较大,当手臂、胸部或背部中其一体表温度过高时,即通过中控单元实现提醒,提醒方式包括振动、语音、灯光闪烁;而摄像头机构用于记录用户的运动姿态,通过与标准姿态作比较实现运动姿态的矫正,可分为现场矫正和运动后矫正,现场矫正时,首先需要将标准姿态数据植入智能运动助手系统,通过中控单元对现场采集运动姿态与标准姿态进行对比,获得姿态差异并生成矫正指令信息通过语音等方式反馈至用户,运动后矫正即通过人为判断,自我主观矫正。

另外,中控单元2具有心率传感器5、计步器6、扬声器7。心率传感器5用于监控心率,通过心率数据进行运动量监控,而计步器6用于记录用户运动量,扬声器便于中控单元发出有声提醒。

为方便本智能运动助手系统的应用,中控单元2与外部移动端相无线通讯连接,外部移动端包括手机。即智能运动助手系统本身可仅作为信息采集器,而分析及计算等工作交由手机完成。例如,热成像机构采集到用户的体表温度数据后发送至手机,手机对该数据进行识别、分析并最终作出提醒,针对摄像头机构亦如此,标准姿态信息存储在手机中,摄像头机构采集到用户的运动姿态信息后发送至手机,手机进行相关地分析。

最后,便携主体1为手腕带,并且手腕带的两自由端之间具有用于调节手腕带长度及固定的调节固定机构8。细化地,调节固定机构8包括设置于手腕带一自由端上的限位柱、及设置于手腕带另一自由端上的复数限位孔。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智能运动助手系统,在传统的智能运动助手系统上增加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并且运动信息采集单元与便携主体通过凸柱与凹槽可拆卸装配,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拆卸后放置于用户周边可获取用户运动的多元化信息,实现全面地监控;运动信息采集单元至少包括热成像机构和摄像头机构,热成像机构能探测体表温度,当局部体表温度过高时能实时提醒;而摄像头机构用于记录用户的运动姿态,通过与标准姿态作比较实现运动姿态的矫正;便携主体上可拆设置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与运动信息采集单元之间亦具有可拆卸的匹配结构,通过支撑座方便将运动信息采集单元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