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髓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7195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骨髓活检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骨髓活检针。



背景技术:

骨髓活检术是一种采集骨髓液的技术,它常用于1.细胞学检查:(1)诊断各种类型白血病。(2)诊断某些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骨髓瘤及各种骨髓转移癌。(3)诊断及鉴别诊断各种贫血、脾功能亢进,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病原学检查:(1)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可通过骨髓涂片检查病原体。(2)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如伤寒)及其他败血症骨髓培养较血培养可以获得更高的阳性率。3.保持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便于判断红髓和脂肪组织的比例。4.较全面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密度及其布局。5.可避免血窦血的稀释。6.对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有确诊作用,能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转化,对“干抽”有鉴别作用。在临床上用途广泛,不论医院规模大小,每天会有很多患者需行此检查。因此,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检术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但是,目前在骨髓活检术中常用的骨髓活检针由如下三部分组成:(1)带针柄的穿刺针针芯,针芯长约6cm,针上有凹槽,中间为吸髓腔。(2)独立的、可安装于针柄上的接柱,一共2个,一个为1.7cm,一个为2.2cm。(3)套在针芯外的穿刺针,长约3.4cm,上方连接着长约2.4cm的接柱。独立的2个接柱可通过吻合口与穿刺针上的接柱相连。原骨髓活检针操作步骤:连接活检针上的接柱,继续向前进针1cm左右,反方向退针,将骨髓标本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

做过骨髓穿刺术的临床医务工作者都了解,在骨髓活检术中,取骨髓标本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初学者及操作欠熟练者。而取材不满意最常见的有两个原因:(1)因为操作不熟练、操作过程繁琐等原因接柱被污染致使标本被污染,,从而造成标本的不合格而导致活检术失败。(2)由于操作过程不熟练、紧张等原因,使取得骨髓标本的量不满意。从而不得不重复抽取,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总结传统骨髓活检针缺点如下:

1.操作步骤较多:取标本时需先拔出穿刺针芯,再连接接柱。

2.取标本过程耗时耗力,可能通过接柱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活检针在采集骨髓液的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繁琐、取标本耗时耗力、易造成感染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骨髓活检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骨髓活检针,包括穿刺针、接柱、带针柄的穿刺针针芯;所述的穿刺针的末端通过吻合口与接柱的一端连接;其中:在所述接柱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穿刺针针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接柱的另一端与穿刺针针芯通过设置在接柱内表面的内螺纹与设置在穿刺针针芯外表面的外螺纹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只将原骨髓活检针进行改进,节省了2个接柱,使穿刺物品种类减少,更易操作,减少了因为操作不熟练、操作过程繁琐等原因接柱被污染致使标本被污染,,从而造成标本的不合格而导致活检术失败的机会。2、本实用新型骨髓活检针,只是通过旋转螺纹来取骨髓标本,操作更简单,准确到位,易掌握,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大方便,避免了由于操作过程不熟练、紧张等原因,使取得骨髓标本量满意、合格,省时省力,减去了重复抽取给病患带来的具大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带针柄的穿刺针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刺针与接柱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骨髓活检针,包括穿刺针1、接柱2、带针柄4的穿刺针针芯3;所述的穿刺针1的末端通过吻合口与接柱2的一端连接;其中:在所述接柱2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5,在所述穿刺针针芯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6,所述的接柱2的另一端与穿刺针针芯3通过设置在接柱2内表面的内螺纹5与设置在穿刺针针芯3外表面的外螺纹6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法:(1)通过旋转螺纹调节套在穿刺针内穿刺针针芯的长度。(2)在骨髓活检取骨髓标本时顺时针旋转向前直至固定,然后通过旋转螺纹减少套在穿刺针内的针芯长度,直至1cm处固定,然后继续向前进针1cm左右取出标本,拔出活检针,通过旋转螺纹增加套在穿刺针内的针芯长度将留在活检针内的骨髓标本顶出置入福尔马林溶液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