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伤痛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11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伤痛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伤痛贴。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入侵的屏障。人体表层的皮肤由于受到外界各种作用,容易发生损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使得体内水分、电解质、蛋白质丢失。受损的皮肤伤口处往往伴随着炎症、微生物感染、脓液、肿状以及疼痛反应等多种症状,且随伤口类型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深II度创面表皮全层受损和部分真皮受损,由于真皮厚度不一,深II度烧伤临床变异较多,较浅的创面接近浅II度,深的创面接近III度创面。深II度创面依靠未受损的真皮层内的毛囊和汗腺的上皮细胞修复创面,一旦创面继发感染,残存的上皮组织受损,而延迟愈合时间或创面因肉芽组织形成需植皮修复创面,使创面愈合质量下降。因此,伤口的及时护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和工业学的发展,基于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且得到各类学者的论证,创面敷料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多种新型敷料应运而生,并被积极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伤口往往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其护理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同一个伤口在不同的愈合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敷料进行护理。因此,需寻求一种多功能的敷料对伤口进行护理。然而,现有的敷料大多功能单一,难以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伤痛贴,该复合伤痛贴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抗感染、吸液等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伤痛贴,从下至上由粘贴层、第一敷芯层、第二敷芯层和油光面托纸层组成,并依次紧密排列;所述的第一敷芯层和第二敷芯层共同组成一个圆形层,第一敷芯层和第二敷芯层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芯层的形状为圆形“日”字型,设置于粘贴层中央,第一敷芯层的尺寸小于粘贴层的尺寸;第一敷芯层的形状设计便于关节部位伤口的护理,在不使伤口受损的情况下患者可灵活行动,敷料不易掉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敷芯层由两个相同的半圆形月牙组成,所述两个相同的半圆形月牙与第一敷芯层的圆形“日”字型共同组成一个圆形层。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敷芯层由壳聚糖、藻酸盐、胶原蛋白、活性炭纤维、丝素蛋白、透明质酸或聚氨酯泡沫中的一种构成;可根据伤口的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材质,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芯层的材质形状为膜状、凝胶状或无纺布形态状。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敷芯层由经离子堆积的PTFE膜或可发射远红外线的纤维无纺布构成;能产生微电流或远红外线,可发射作用于患处,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伴随肿痛伤口的患者,能极大地缓解由于疼痛所带来的痛苦。

优选的,所述粘贴层为低致敏性医用压敏胶,粘贴层的形状为方形。

优选的,所述的油光面托纸层为格拉辛硅油纸,油光面托纸层的形状和尺寸与粘贴层相同,油光面托纸层的克重为40-90 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第一敷芯层为护理伤口的主要层,可根据伤口的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材质,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作用。

(2)第二敷芯层为伤口辅助层,可选择具有驻极体效应的离子堆积层或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功能的纤维无纺布层,能产生微电流或远红外线,可作用于患处,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伴随肿痛伤口的患者,能极大地缓解由于疼痛所带来的痛苦。

(3)将第一敷芯层和第二敷芯层设置为一个圆形层,使用该伤痛贴时,第一敷芯层中间的横条完全覆盖受损皮肤,保护伤口不被感染;同时在渗液较多的伤口处发挥吸附渗液的作用,并将吸附的液体扩散到周边甚至整个圆形层,形成一种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

(4)第一敷芯层的形状设计便于关节部位伤口的护理,在不使伤口受损的情况下患者可灵活行动,敷料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伤痛贴揭去油光面托纸层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伤痛贴的A向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伤痛贴的B向截面图;

附图标记:1、粘贴层;2、第一敷料层;3、第二敷料层;4、油光面托纸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复合伤痛贴,从下至上由粘贴层1、第一敷料层2、第二敷料层3和油光面托纸层4组成,并依次紧密排列;所述第一敷芯层2的形状为圆形“日”字型,所述的第二敷芯层3由两个相同的半圆形月牙组成,所述第二敷芯层3两个相同的半圆形月牙与第一敷芯层2的圆形“日”字型共同组成一个圆形层;第一敷芯层2和第二敷芯层3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敷芯层2和第二敷芯层3共同组成的圆形层设于粘贴层1中央,所述圆形层的尺寸小于粘贴层1的尺寸;所述粘贴层1为低致敏性医用压敏胶,粘贴层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第一敷芯层2由壳聚糖、藻酸盐、胶原蛋白、活性炭纤维、丝素蛋白、透明质酸或聚氨酯泡沫中的一种构成,材质的形状为膜状、凝胶状或无纺布形态状。所述第二敷芯层3由经离子堆积的PTFE膜或可发射远红外线的纤维无纺布中的一种构成。所述的油光面托纸层4为格拉辛硅油纸,油光面托纸层4的形状和尺寸与粘贴层1相同,油光面托纸层4的克重为40-90 g/m2

使用时,揭开油光面托纸层4,将第一敷料层2中间的横条对准患处,然后轻抚粘贴层1固定于皮肤上即可。第一敷芯层2中间的横条完全覆盖受损皮肤,保护伤口不被感染;同时在渗液较多的伤口处发挥吸附渗液的作用,并将吸附的液体扩散到周边甚至整个圆形层(第一敷芯层2和第二敷芯层3),形成一种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同时第二敷芯层3能产生微电流或远红外线,可作用于患处,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伴随肿痛伤口的患者,能极大地缓解由于疼痛所带来的痛苦。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