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诊疗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主要是脉冲反射技术,包括A型、B型、D型、M型、V型等;从B型超声诊断仪发展趋势看,超声已经在向彩色显示及三维立体显示进展。此外穿透技术及组织定征也正为众多超声工作者努力研究。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超声诊疗床都由固定的床板和支腿构成,由于超声诊疗床床体位置固定,因此当检测位置变化时,患者须根据需要移动身体,如对患者下肢的血管、肌肉、关节等进行检查时,患者身体需要上移,而对患者甲状腺、颈动脉、颈部淋巴结等头颈部或者乳腺进行检查时,患者身体需要下移;对于普通患者而言,移动身体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员,身体移动难度较大,只能由家属或者医务人员配合才行;一方面,移动时需要触碰患者,容易给伤病患者带来病痛;另一方面,操作不方便,同时还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综合性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声诊疗床,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支架强度和稳固的底部固定结构,且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病人应用,避免了对伤病患者再次造成病痛,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声诊疗床,包括床体和支撑脚,所述床体由上床板和下床板组合而成,所述下床板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上床板下表面设置有配合所述滑槽使用的滑轨,所述上床板通过所述滑轨和滑槽的配合活动设置在所述下床板上;
所述下床板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连接轴机构,所述下床板中部设置有对接孔,所述连接轴机构穿过所述对接孔与所述上床板下表面对接设置;
所述上床板下表面设置有交叉轨道,所述连接轴机构包括外套筒、升降轴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升降轴通过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升降轴顶端设置有旋转连接件,所述旋转连接件上设置有配合所述交叉轨道使用的分支滑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床板上还设置有支架安装座,所述支架安装座上安装有输液支架,所述输液支架为升降型输液支架,且所述输液支架上设置有调紧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床板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级容纳盒、二级容纳盒、三级容纳盒及四级容纳盒,且所述一级容纳盒能活动安置在二级容纳盒内,所述二级容纳盒能活动安置在三级容纳盒内,所述三级容纳盒能活动安置在四级容纳盒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脚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制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诊疗床,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支架强度和稳固的底部结构,床体在结构上设计合理,通过上床板在下床板上能滑动设置、以及升降机构配合连接轴机构对上床板的支撑与旋转,当对患者不同部位检查时,只需移动和改变上床板位置即可,适用于各种病人应用,避免了对伤病患者再次造成病痛,且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诊疗床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诊疗床下床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诊疗床连接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诊疗床上床板背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诊疗床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超声诊疗床,包括床体和支撑脚50,床体由上床板10和下床板20组合而成,下床板20上表面设置有滑槽21,上床板10下表面设置有配合滑槽21使用的滑轨11,上床板10通过滑轨11和滑槽21的配合活动设置在下床板20上;下床板20底部设置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上设置有升降机构23,升降机构23上设置有连接轴机构30,下床板20中部设置有对接孔24,连接轴机构30穿过对接孔24与上床板10下表面对接设置;上床板10下表面设置有交叉轨道12,连接轴机构30包括外套筒31、升降轴32以及压缩弹簧33,升降轴32通过压缩弹簧33设置在外套筒31内,升降轴32顶端设置有旋转连接件34,旋转连接件34上设置有配合交叉轨道12使用的分支滑杆35。本实用新型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支架强度和稳固的底部结构,床体在结构上设计合理,通过上床板10在下床板20上能滑动设置、以及升降机构32配合连接轴机构30对上床板10的支撑与旋转,当对患者不同部位检查时,只需移动和改变上床板10位置即可,适用于各种病人应用,避免了对伤病患者再次造成病痛,且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上床板10上还设置有支架安装座13,支架安装座13上安装有输液支架14,输液支架14为升降型输液支架,且输液支架14上设置有调紧手柄15。供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且可以调节高度,不用时还可以任意拆下,方便快捷。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下床板20底部还设置有连接板40,连接板40上设置有一级容纳盒41、二级容纳盒42、三级容纳盒43及四级容纳盒44,一级容纳盒41能活动安置在二级容纳盒42内,二级容纳盒42能活动安置在三级容纳盒43内,三级容纳盒43能活动安置在四级容纳盒44内。达到多功能使用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具体地,支撑脚50底部安装有万向轮51,万向轮51上安装有制动机构52。使用的方便度较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