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03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



背景技术:

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是医院中为婴幼儿采血时常用的医疗器械,现有的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的采血针由针体、塑胶手柄和保护帽三部分组成,现目前的采血针的塑料胶柄与连接帽连接在一起,使用时需要将保护帽拧断在拉出,针尖部分与保护帽相对旋转,针尖部位会带有刮擦掉的塑料粉末,当针尖刺入人体皮肤后,会随血液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静脉采血器的采血管利用真空负压的原理进行血液的采集,试管内的负压过大容易出现溶血现象,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试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当对采血者进行血液采集时,当血液采集量不能达到所需的血液采集量时,需进行二次采集,费时费力;现有的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当完成血液采集时,当操作人员未能及时抽离采血器,会形成一定的压强差,导致血液逆流,污染采集的血液。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进行改进,使得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的结构完善,满足医护人员的采血需求并且减少对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能够防止采集血液时的逆流现象,保证采集血液的质量;能够在针尖与保护帽转动时,防止塑料粉末转动掉入针管内,对人体造成危害;能够有效防止采血过程中血液流速过快,导致红细胞相互撞击从而引起溶血现象;能够达到对血液采集量的要求,防止对同一名婴幼儿进行多次针扎采血,减少患儿痛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包括静脉采血针结构、手持器、防逆流结构、软管Ⅰ、软管Ⅱ、出血管、血流启停开关、瓶塞穿刺针、血液存储装置,所述的静脉采血针结构包括保护帽、针尖部、连接块、静脉穿刺针,针尖部与保护帽和连接块为一体结构,针尖部密封连接在静脉穿刺针的底端,静脉穿刺针的上部通过针座与软管Ⅰ相连,软管Ⅰ下部设有手持器;所述的防逆流结构包括防逆流阀体、防逆流膜片、下部固定管和上部固定管,所述的防逆流阀体、下部固定管和上部固定管为一体结构,软管Ⅰ顶部设置于下部固定管内,软管Ⅱ一端设置于上部固定管内,上部固定管与防逆流阀体的一端设有向阀腔内部延伸的锥形管部构成的阀座,阀座的内侧壁上的缺口为导流槽,下部固定管靠近防逆流阀体的一端设有连通口与阀腔相连,阀座端部与连通口相对设置,阀座端部与连通口的间距大于防逆流膜片的厚度,防逆流膜片设置在阀座端部与连通口之间;所述的软管Ⅱ另一端连接有出血管,出血管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出血管上部设有血液启停开关,出血管下部与瓶塞穿刺针连接;所述的血液存储装置包括盖帽、胶塞、血液储存管,胶塞卡嵌在盖帽内,血液储存管与胶塞密封连接,且胶塞上设有供瓶塞穿刺针刺入的穿刺口,血液储存管的管体相对于地面倾斜角度为50°~60°之间,管冠相对于地面垂直。

进一步,所述的防逆流阀体和防逆流膜片均为圆柱形,下部固定管、上部固定管及防逆流阀体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的瓶塞穿刺针与管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mm-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防逆流结构,可以使采血针在采血时,血液流入防逆流阀中,防逆流膜片向阀座移动,血液从防逆流阀体和防逆流膜片之间的间隙流入,并经过导流槽流出防逆流阀,血液沿着软管向血液储存管流动;当出现逆流时,防逆流阀体上端的血液向防逆流阀流动,然后在防逆流阀体中血液会对防逆流膜片施加压力,使防逆流膜片紧贴在连通口上,封闭血液经过下部固定管逆向流出;针尖部分设有保护帽,可以保证针尖与针尖部分离的过程中,塑料粉末不会随二者之间的旋转掉入静脉穿刺针内,保证了进行静脉抽血过程中安全,卫生,能够最大化达到采血需求;在针尖部分设有手持器,可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血液采集;设置有两个血液存储装置;在血液存储装置的管体部分设计相对于地面倾斜角度为50°~60°之间,能够有效防止采血过程中血液流速过快,导致红细胞相互撞击从而引起溶血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血液启停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帽、2-针尖部、3-连接块、4-静脉穿刺针、5-手持器、6-防逆流阀体、7-防逆流膜片、8-下部固定管、9-上部固定管、10-阀座、11-导流槽、12-软管Ⅰ、13-出血管、14-血液启停开关、15-瓶塞穿刺针、16-盖帽、17-胶塞、18-血液储存管、19-管冠、20-管体、21-软管Ⅱ、22-针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包括静脉采血针结构、手持器5、防逆流结构、软管Ⅰ12、软管Ⅱ21、出血管13、血流启停开关14、瓶塞穿刺针15、血液存储装置,所述的静脉采血针结构包括保护帽1、针尖部2、连接块3、静脉穿刺针4,针尖部2与保护帽1和连接块3为一体结构,保护帽1 与针尖部2之间没有相对转动,针尖部 2不会刮擦掉保护帽1上的塑料粉末,针尖部2上也不会附带塑料粉末,因此,在采血时,不会将塑料粉末带进到人体内,静脉穿刺针4也不会被拔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针尖部2密封连接在静脉穿刺针4的底端,静脉穿刺针4的上部通过针座22与软管Ⅰ12底部相连,软管Ⅰ12下部设有手持器5,可方便医护人员在采血时对采血软管12的使用。

所述的防逆流结构包括防逆流阀体6、防逆流膜片7、下部固定管8和上部固定管9,所述的防逆流阀体6、下部固定管8和上部固定管9为一体结构,软管Ⅰ12顶部设置于下部固定管8内,软管Ⅱ21一端设置于上部固定管9内,上部固定管9与防逆流阀体6的一端设有向阀腔内部延伸的锥形管部构成的阀座10,阀座10的内侧壁上的缺口为导流槽11,下部固定管8靠近防逆流阀的一端设有连通口与阀腔相连,阀座10端部与连通口相对设置,阀座10端部与连通口的间距大于防逆流膜片7的厚度,防逆流膜片7设置在阀座10端部与连通口之间,可以使采血针在采血时,血液从防逆流阀体6的下部流入阀腔中,防逆流膜片7向阀座10移动,血液从防逆流阀体6和防逆流膜片7之间的间隙流入,并经过导流槽11从上部流出,血液沿着软管12和出血管13流向血液存储管18;当出现发生逆流时,防逆流阀体6上部的血液向防逆流阀体6流动,然后在防逆流阀体6中血液会对防逆流膜片7施加压力,使防逆流膜片7紧贴在连通口上,防逆流膜片7与防逆流阀体6贴得越紧,通道就越封闭,从而避免血液逆流;

所述的软管Ⅱ21另一端连接有出血管13,出血管13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出血管13上部设有血液启停开关14,可以满足不同采血量的需求,并在两个出血管13上均设有血液启停开关14,可以控制血液向不同管路流通的情况;出血管13下部与瓶塞穿刺针15连接;瓶塞穿刺针15伸入血液储存管18内,所述的血液存储装置包括盖帽16、胶塞17、血液储存管18,胶塞17卡嵌在盖帽16内,血液储存管18与胶塞17密封连接,且胶塞17上设有供瓶塞穿刺针15穿入的穿刺口,血液储存管18的管体20相对于地面倾斜角度为50°~60°之间,管冠19相对于地面垂直,能够有效防止采血过程中血液流速过快,导致红细胞相互撞击从而引起溶血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儿内科用静脉采血器进行血液采集时,将血液启停开关14调整至软管13挤压状态,将瓶塞穿刺针15穿透盖帽16通过胶塞17上的穿刺口进入至管体20内,使得瓶塞穿刺针15与管体20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mm-4mm,将针尖2与保护帽1进行旋转,将保护帽1、针尖2、连接块3为一体的结构整体旋除,并手捏手持器5对采血者用静脉穿刺针4进行针扎采血,当采血开始时,旋开一个出血管13上的血液启停开关14,对采血者进行采血,血液从防逆流阀体6的下部流入阀腔中,防逆流膜片7向阀座10移动,血液从防逆流阀体6和防逆流膜片7之间的间隙流入,并经过导流槽11从上部流出,血液沿着软管Ⅱ21流动,当出现发生逆流时,血液向防逆流阀体6流动,在防逆流阀体6中血液会对防逆流膜片7施加压力,使防逆流膜片7紧贴在连通口上,防逆流膜片7与防逆流阀体6贴得越紧,连通口就越封闭,从而避免血液逆流,当所需采血量未达到所需量时,关闭已采集满的出血管13上的血液启停开关14,打开另一个血液启停开关14,对采血者进行再次的采血,若完成所有采血工作后,医护人员拔出静脉采血针4,并用消毒棉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最后拔出瓶塞穿刺针15,在盖帽16穿通孔上粘上医疗胶带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采用防逆流设置,可以使采血针在采血时,血液流入防逆流阀中,防逆流膜片向阀座移动,血液从防逆流阀体和防逆流膜片之间的间隙流入,并经过导流槽流出防逆流阀,血液沿着软管向血液储存管流动;当出现逆流时,防逆流阀体上端瓶塞端的血液向防逆流阀流动,然后在防逆流阀体中血液会对防逆流膜片施加压力,使防逆流膜片紧贴在连通口上,封闭血液经过下部固定管逆向流出;针尖部分设有保护帽,可以保证针尖与针尖部分离的过程中,塑料粉末不会随二者之间的旋转掉入静脉穿刺针内,保证了进行静脉抽血过程中安全,卫生,能够最大化达到采血需求;在针尖部分设有手持器,可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血液采集;设置有两个血液存储装置;在血液存储装置的管体部分设计相对于地面倾斜角度为50°~60°之间,能够有效防止采血过程中血液流速过快,导致红细胞相互撞击从而引起溶血现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