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可转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68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式可转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很多操作性的结构部件或产品中,连接结构是不可或缺的,有固定式连接和活动式连接,特别在一些操作型产品,其所连接部分如果连接不适,会影响产品的操作和灵活性,如申请号为CN201420796678.0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吸烟管连接结构及吸烟电刀,该技术方案中软管与笔壳是采用的固定式连接,没有可转动的连接结构,这种设计会使电刀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软管及导电线的拖拽,不利于操作,再如申请号为CN200920053974.0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吸烟电刀笔,该技术方案中的软管连接与笔壳采用的螺纹式连接,这种方式需要附加一段螺纹连接头才能完成,容易造成整个产品的结构性臃肿,且同样无法灵活转动,其导电线单独在壳体开孔导出,这更增加了绕线打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及类似产品连接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式可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兼具灵活的转动性和可操作性,采用简洁的内置式装配,提升了连接部位,特别是医用产品连接部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连接结构可用于多种对灵活性有一定要求的连接方式中,可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减少连接件对母体运动的限制和妨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置式可转连接结构,包括壳体、转动管和连接管,其中,所述壳体内表面有内环槽和支撑环,所述内环槽和所述支撑环间隔排列,可在所述壳体内周向无限制转动的所述转动管外表面有凸齿,所述内环槽的径向长度大于所述凸齿的径向长度,所述内环槽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凸齿的轴向长度,每两个所述支撑环将一个所述凸齿限位于所述内环槽内,可弯曲的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转动管并通向所述外壳外侧。

所述壳体、所述转动管以及所述连接管构成了本连接结构的主体,所述壳体采用对称剖分的两瓣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表面有内环槽和支撑环,所述内环槽与所述支撑环间隔排列,所述转动管外表面有可与所述内环槽、所述支撑环相配合的所述凸齿,所述内环槽的尺寸大于所述凸齿,每两个所述支撑环将一个所述凸齿限位于所述内环槽内,所述外壳和所述转动管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动管、所述连接管在所述壳体内组装定位好之后,再合模焊接固定为整体,实现所述转动管的旋转方向、角度的无限制自由转动,可操作性大大提升。所述转动管的所述凸齿数量与所述内环槽数一致,数量由结构要求决定,当连接结构强度需求较大时可设置多数量配合,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转动管并通向所述外壳外侧。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吸烟电刀笔等医疗设备上时,因为是内置式结构,可避免连接部位被外部接触物体污染而污染物蔓延、渗透至连接件内部的现象发生,当本实用新型用于电线接头、电缆连接处等地方时,可避免漏电或人体直接接触电缆而触电等情况出现,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环槽槽底两侧为缓冲撞击部。

因为本实用新型是内置式间隙配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必将发生连接单元间的相互碰撞,所述缓冲撞击部的设计可使所述内环槽和所述凸齿间的摩擦和撞击效果减弱,延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缓冲撞击部为圆弧状光滑壁面,所述圆弧状光滑壁面与所连接的所述内环槽槽面平滑相切。

圆弧状的光滑壁面在受到所述凸齿不同方向的冲击时,即可引导所述凸齿沿着圆弧壁面缓冲运动,又可将受力均分至整个弧面,加强了受力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凸齿两侧边缘为减震消音部。

在频繁、连续操作设备时,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动管难免会因相互碰撞而发出撞击声,在所述凸齿两侧边缘设计减震消音部可从结构上减弱噪音,并起到减小震动感受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减震消音部为圆弧状环面并与所述凸齿接触面平滑相切。

所述减震消音部设计成与所述缓冲撞击部吻合的圆弧状,最大程度与之贴合,可在发生碰撞时由于接触面大而减小产生的撞击声响,其次圆弧壁面可自主分散受力减小震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转动管管壁外侧包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转动管管壁与所述支撑环之间。

在所述转动管管壁与所述支撑环之间有密封件或密封结构,提升了连接结构的密封性,满足了对密封性要求高的设备对连接结构的选用要求,在保证一定密封要求的条件下,所述转动管能够实现灵活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密封件为环状弹性密封圈,所述环状弹性密封圈轴向宽度不小于所述支撑环的宽度。

将所述环状弹性密封圈的轴向宽度设计成不小于所述支撑环的宽度是为了防止所述环状弹性密封圈边缘与所述支撑环边缘相磕碰、抵触而引起结构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转动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有固定密封部。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转动管相连,连接方式为固定密封,可负责为流体导出提供通道并防止渗漏,所述连接管的具体形式及材质不做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转动管并朝所述连接管延伸方向一侧为端面接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端面接合部的外侧为弧形贴合面,内侧为浮动定位部,所述浮动定位部与所述连接管间留有空隙。

为了提升操作舒适感,将所述端面接合部外侧设计为圆弧面,同时在与所述连接管接合的部位进行浮动定位设计,由于所述外壳在操作时会频繁、多自由度、多方向运动,所述连接管会跟随所述外壳与所述转动管转动、弯曲,若接合部位为固定的,则运动时会磨损同一部位,减短所述连接管的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转动管可实现旋转方向、角度的无限制自由转动,大大提升可操作性。所述凸齿与所述内环槽数量由结构要求决定,可自由设置数量配合,提升了使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内置式结构可避免连接部位被外部接触物体污染而污染物蔓延、渗透至连接件内部的现象发生,甚至防止电线电缆漏电,保障了安全性。

2.所述缓冲撞击部的设计可使所述内环槽和所述凸齿间的摩擦和撞击效果减弱,延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圆弧状的光滑壁面可引导所述凸齿缓冲运动,加强受力能力。

3.所述减震消音部可从结构上减弱噪音,并起到减小震动感受的效果。

4.所述转动管管壁上有密封件,在保证一定密封要求的条件下,所述转动管能够实现灵活转动。

5.所述壳体在与所述连接管接合的部位进行浮动定位设计,避免了所述连接管旋转、运动时磨损同一部位,延长了所述连接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内环槽,111、缓冲撞击部,12、端面接合部,121、弧形贴合面,122、浮动定位部,13、支撑环,2、转动管,21、凸齿,211、减震消音部,3、连接管,4、密封件,5、固定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式可转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转动管2和连接管3,其中,壳体1采用对称剖分的两瓣式结构,壳体1内表面有内环槽11和支撑环13,内环槽11与支撑环13间隔排列,转动管2外表面有可与内环槽11、支撑环13相配合的凸齿21,内环槽11的尺寸要大于凸齿21,每两个支撑环13将一个凸齿21限位于内环槽11内,外壳1和转动管2间采用间隙配合,转动管2、连接管3在壳体1内组装定位好之后,再合模焊接固定为整体,实现转动管2的旋转方向、角度的无限制自由转动。转动管2的凸齿21数量与所述内环槽11数一致,数量由结构要求决定,当连接结构强度需求较大时可设置多数量配合。连接管3连接转动管2并通向外壳1外侧。连接管3连接转动管2并通向外壳1外侧。内环槽11槽底两侧为缓冲撞击部111。缓冲撞击部111为圆弧状光滑壁面,圆弧状光滑壁面与所连接的内环槽11槽面平滑相切。凸齿21两侧边缘为减震消音部211。减震消音部211为圆弧状环面并与凸齿21接触面平滑相切。转动管2管壁外侧包有密封件4,密封件4位于转动管2管壁与支撑环13之间。密封件4为环状弹性密封圈,环状弹性密封圈轴向宽度不小于支撑环13的宽度。转动管2与连接管3之间有固定密封部5。壳体1远离转动管2并朝连接管3延伸方向一侧为端面接合部12。端面接合部12的外侧为弧形贴合面121,内侧为浮动定位部122,浮动定位部122与连接管3间留有空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