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01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尿裤。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市场渗透率在近年不断提升,对于婴儿及某些有特殊需要的成人,纸尿裤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传统的纸尿裤,上面为一亲水面层,下面为一防水底层,中间为吸水棉芯层,经一体裁剪压合成型,在纸尿裤两侧边各设有一立体护围,以防排泄物量大时从侧边漏出,另外在裤体的后端两侧设有一对魔术贴,以便将裤体的前后端粘连起来穿戴在人体上,但传统纸尿裤的吸水棉芯与立体护围之间的防水底层没有吸水功能,当排泄物量很大时,吸水棉芯无法在短时间内及时吸收,导致排泄物从吸水棉芯两侧溢出在防水底层上,这种情况下,立体护围也无法起到很好的防漏作用,且由于防水底层直接与使用者皮肤相接处,因此导致使用者穿戴感觉不舒适;第二,传统纸尿裤的立体护围中设置的橡筋数量较少,使得立体护围立体感较差,影响其防漏性能;最后,传统纸尿裤主要注重于防侧漏,对于前后漏的关注较少,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运动或者睡觉姿势的原因,排泄物常常从纸尿裤前端或者后端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纸尿裤,能够对吸水芯体两侧溢出的液体二次吸收,立体护围立体感更强,能够更好地防止侧漏及前后漏,增强使用者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纸尿裤,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底层无纺布、复合在底层无纺布顶面的底膜、设置在底膜顶面中部的吸水芯体、局部复合在底膜顶面两侧的防侧漏无纺布,还包括设置在吸水芯体两侧与防侧漏无纺布之间的两吸水条,两吸水条复合在底膜顶面沿吸水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吸收从吸水芯体两侧溢出的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芯体具有两浮动侧翼,所述两吸水条分别位于两浮动侧翼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芯体设置在所述防侧漏无纺布与底膜的复合段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侧漏无纺布中设置有至少5条立体护围橡筋,使防侧漏无纺布立体感更强。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前段的防前漏无纺布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后段的防后漏无纺布,防前漏无纺布和防后漏无纺布均复合在两个防侧漏无纺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条宽度为15-20mm,所述吸水条长度与吸水芯体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层无纺布和底膜之间的两组橡筋,两组橡筋的间距小于所述吸水芯体的宽度,用于使吸水芯体在顶面形成聚水沟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后段所述底膜顶面的环腰无纺布、设置在环腰无纺布上的腰部橡筋和设置在环腰无纺布两端的魔术扣。

进一步的,所述环腰无纺布两端设置有防伪标识块。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芯体和吸水条均包括棉芯和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吸水芯体两侧设置了吸水条,对从吸水芯体两侧溢出的液体进行二次吸收,更好地防止液体侧漏。

2、本实用新型在主体前段和后段均设置防漏无纺布,能够防止液体从前端或者后端溢出。

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护围橡筋至少5根,使立体护围立体感更强,既使防侧漏效果更好,又能够撑起防前、后漏无纺布,使防前后漏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纸尿裤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防前、后漏无纺布、表层包覆布2、吸水芯体3、环腰无纺布4、底膜5、底层无纺布6和前腰贴7,吸水芯体3被表层包覆布2包覆并设置在底膜5顶面中部,吸水芯体3两侧与防侧漏无纺布8之间设置有两吸水条31,两吸水条31复合在顶膜5顶面沿吸水芯体3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吸收从吸水芯体3两侧溢出的液体,吸水芯体3具有两浮动侧翼,两吸水条31分别位于两浮动侧翼下方,在底膜5顶面两侧复合有两个防侧漏无纺布8,防侧漏无纺布8局部复合在底膜5顶面,吸水条31设置在防侧漏无纺布8与底膜5的复合段顶面,其宽度为15mm,长度与吸水芯体3长度相同,吸水芯体3和吸水条31均包括棉芯和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在防侧漏无纺布8中设置有5条立体护围橡筋81,使防侧漏无纺布8的立体感更强,防侧漏效果更好,防前漏无纺布11设置在主体前段,防后漏无纺布设置在主体后段,防前漏无纺布11和防后漏无纺布均复合在两个防侧漏无纺布8之间,防侧漏无纺布8中设置的立体护围橡筋81有5条,使防侧漏无纺布8能够更好地撑起前漏无纺布11和防后漏无纺布12,达到更好的防漏效果,防环腰无纺布4设置在主体后段,复合在底膜5顶面,在环腰无纺布4上设置有腰部橡筋,在环腰无纺布4两端设置有魔术扣41,在环腰无纺布4两端设置有防伪标识块42,防伪标识块42由卫生纸或者PE膜制成,在主体前段设置有用于粘住魔术扣42的前腰贴7,前腰贴7复合在低层无纺布6底面,在底层无纺布6和底膜5之间设置有两组橡筋9,两组橡筋9的间距小于吸水芯体3的宽度,用于使吸水芯体3在顶面形成聚水沟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