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732阅读:1046来源:国知局
针灸按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人们在进行完一天的工作之后,通常都会感觉到身体疲惫,且还会伴随有腰部、肩部等部位酸疼的症状,时间一长,机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借助按摩或指压来舒缓身体的不适。目前,为了解决类似问题,人们通常会选择专业的按摩师来替自己按摩或者找中医诊所的针灸师进行针灸治疗,按摩和针灸均是通过刺激体表、引起局部经络反应,并通过经络影响到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但是,找按摩师或进中医诊所通常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方便,且成本较高;当时间或地点满足不了时,人们便只有回家让家人帮自己按摩,然而家人不是专业的按摩师,因此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跟家人沟通、以指导家人找对正确的位置,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总是会存在理解误差,要家人真的找准位置比较困难;而如果自行按摩的话,会受到肢体可动作范围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按摩、针灸不方便且成本高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自行操作、简单实用且成本低的针灸按摩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针灸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点按摩单元、面按摩单元、第一“U”形杆体、第二“U”形杆体,所述点按摩单元呈“T”形,“T”形的长边端部上套设有按摩套;所述面按摩单元包括按摩部与连接杆,所述按摩部包括一框架,框架内设有一组支撑轴,支撑轴上套设有一组滚珠;所述“T”形点按摩单元的短边一端与第一“U”形杆体的一端连接、“T”形点按摩单元短边的另一端与连接杆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点按摩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杆体的一端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针灸按摩器,点按摩单元用于小面积按摩,点按摩单元呈“T”形,“T”形长边用于连接按摩套,按摩套与感觉不适的身体部位接触、进行按摩,“T”形短边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面按摩单元用于大面积的按摩,面按摩单元包括按摩部与连接杆,按摩部上的框架用于固定支撑轴,支撑轴用于支撑滚珠,滚珠用与感觉不适的身体部位接触、进行按摩,连接杆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从而固定框架;“T”形点按摩单元短边的一端与连接杆可滑动连接,从而方便调节点按摩单元与面按摩单元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的按摩部位与按摩需求,避免点按摩单元与面按摩单元离得太近而相互影响,尤其是当需要面按摩单元进行大面积按摩时,通过所述滑动连接将点按摩单元调远,避免点按摩单元顶住身体而使得面按摩单元无法靠近待按摩部位、从而使得面按摩无法进行;第一“U”形杆体用于连接点按摩单元,第二“U”形杆体用于连接面按摩单元,从而方便按摩背部等手够不着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U”形包括两个侧边和一个底边,拉动第一“U”形杆体或转动第一“U”形杆体远离点按摩单元的另一侧边,点按摩单元上的按摩套即给予身体一个挤压力,使得身体局部肌肉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局部经络反应,使肌肉得到舒缓、放松,由于底边可代替手臂够着手臂自身够不着的地方,因此可实现自行按摩;同理,拉动第二“U”形杆体远离面按摩单元的另一边,面按摩单元上的滚珠同样可给予身体一个挤压力,使肌肉得到舒缓、放松,由于滚珠有数个,拉动第二“U”形杆体时,每一个与身体接触的滚珠都会给予身体一个挤压力,从而对身体进行按摩,滚珠分布于框架上的不同地方,因此多个滚珠同时对身体进行按摩时便可增大身体接受按摩的面积,另外,由于滚珠可以在支撑轴上滑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滚珠的密度,从而增大特定部位的挤压力、进而增大其按摩力度。本实用新型仅需两根“U”形杆体和一个点按摩单元与面按摩单元按照一定的位置连接即可实现在家自行按摩,简单实用,且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外出找按摩师或进中医诊所受到地点、时间限制而带来的困扰,而且还可节省找按摩师或进中医诊所的费用,拥有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灸按摩器可以用较长的时间,平均成本低廉。

进一步,所述按摩套的端部还设有磁石。按摩时,挤压作用可使得磁石发热,从而产生微波段,辐射刺激身体,使肌肉得到放松、舒缓,增强按摩效果。

进一步,所述“T”形点按摩单元的短边与第一“U”形杆体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第二“U”形杆体可滑动连接。从而可根据需要调节第一“U”形杆体与点按摩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U”形杆体与面按摩单元之间的距离,避免“U”形底边对按摩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第一“U”形杆体和第二“U”形杆体均包括可滑动连接的两部分,且可滑动连接处位于“U”形的底边。从而可根据按摩部位调节“U”形底边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U”形杆体远离点按摩单元的一端与第二“U”形杆体远离面按摩单元的一端之间设有握把。握把可方便在拉动第一“U”形杆体或第二“U”形杆体时用力。

进一步,所述握把包括连接体和握体,所述连接体与第一“U”形杆体、连接体与第二“U”形杆体均为可滑动连接,所述握体垂直于第一“U”形杆体或第二“U”形杆体所在的平面。从而可根据第一“U”形杆体底边与点按摩单元之间的距离、点按摩单元与面按摩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面按摩单元与第二“U”形杆体底边之间的距离来调节两底边远离点按摩单元或面按摩单元端点之间的距离,握体垂直于第一“U”形杆体或第二“U”形杆体所在的平面可方便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灸按摩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T”形点按摩单元的示意图。

其中:1-第二前杆体;2-框架;3-滚珠;4-连接杆;5-短边;6-长边;7-按摩套;8-第一前杆体;9-第二后杆体;10-第一后杆体;11-握体;12-连接体;13-磁石;14-握持套;15-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针灸按摩器,包括点按摩单元、面按摩单元、第一“U”形杆体、第二“U”形杆体,第一“U”形杆体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前杆体8和第一后杆体10,第二“U”形杆体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二前杆体1和第二后杆体9,第一前杆体8和第一后杆体10的滑动连接、第二前杆体1和第二后杆体9的滑动连接均位于“U”形的底边上;点按摩单元呈“T”形,“T”形的长边6端部上套设有按摩套7,按摩套7端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嵌设有磁石13,用于加强按摩效果;面按摩单元包括按摩部与连接杆4,按摩部包括一框架2,框架2内设有一组支撑轴15,支撑轴15上套设有一组滚珠3;“T”形点按摩单元的短边5一端与第一前杆体8可滑动连接连接、“T”形点按摩单元短边的另一端与连接杆4可滑动连接,连接杆4远离点按摩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二前杆体1可滑动连接;第一后杆体10的端部与第二后杆体9的端部之间有握把,握把包括连接体12和握体11,连接体12与第一后杆体10、连接体12与第二后杆体9均为可滑动连接,握体11垂直于第一“U”形杆体或第二“U”形杆体所在的平面,且握体11上套设有握持套1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待按摩部位,滑动第一后杆体10和第二后杆体9,调节第一“U”形杆体的底边长度和第二“U”形杆体的底边长度,使其能较轻松地够着待按摩部位;滑动连接杆4与“T”形点按摩单元的短边5,增大点按摩单元与面按摩单元之间的距离,避免两者互相影响,且可方便需要时将整个按摩器套设于人的身体外;再根据需要,将点按摩单元的磁石13或面按摩单元的滚珠3抵紧待按摩部位,手持握把,拉动或旋转握把,使磁石13或滚珠3对肌肤产生挤压作用,从而使肌肤受到刺激进而达到舒缓、放松的效果;实施过程中,还可根据需要调节面按摩单元与第二“U”形杆体底边的距离以及调面按摩单元与第一“U”形杆体底边的距离,使得面按摩单元或点按摩单元可对准待按摩部位进行按摩。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