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00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看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婴幼儿和残障人士医疗看护过程中,均以人工看护为主。在医院新生儿病房,一名护士往往要看护多名婴儿,如果能在婴儿睡醒第一时间了解到,及时处理可以减少哭闹等情况的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病人是否苏醒,现有情况是需要护士或家属时刻守护在熟睡的病人身旁,增加陪护工作量。在养老院,有些病人无法自理,需要一些装置通知护士及时响应,这样的看护方式不仅极大的限制了看护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看护成本,而市面上的一些看护仪器大多体积庞大,无法随身携带,导致看护范围十分局限,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解决目前针对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效率差,成本高,而市面上的专业看护仪器大多体积庞大,无法随身携带,导致看护范围十分局限,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包括上表盘和下表盘,所述的上表盘上表面开设有弧形安装槽,所述的下表盘下表面开设有下端具有开口的圆形功能槽,所述的功能槽内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动作监测单元和微型处理单元,所述的动作监测单元为六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的功能槽内部近下端开口位置固定连接有圆形液晶显示屏,所述的上表盘内部设有收纳腔,所述的收纳腔内部通过两个分隔板将收纳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电源腔、传输腔、前内腔和后内腔,所述的电源腔内部安装有供电单元,所述的传输腔内部安装有无线信号发送单元,所述的上表盘外侧壁对应前内腔和后内腔位置均设有条形伸缩口,所述的前内腔和后内腔内部均连接表面具有伸缩绑带的弹性回卷机构,所述的上表盘外侧对应前内腔位置设置有前置连接板,所述的上表盘外侧对应后内腔位置设置有后置连接板,所述前内腔内部弹性回卷机构上的伸缩绑带通过外侧伸缩口伸出与前置连接板内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内腔内部弹性回卷机构上的伸缩绑带通过外侧伸缩口伸出与后置连接板内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前置连接板正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向前凸起的卡扣,所述的后置连接板背面开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的前置连接板通过卡扣插入卡槽与后置连接板卡接固定,所述的上表盘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给供电单元充电的充电端口,所述的上表盘外侧面对应前、后伸缩口上方均活动连接有弹性锁止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作监测单元、微型处理单元、无线信号发送单元和供电单元均通过内部电信连接机构串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置连接板和后置连接板表面积均大于伸缩口开口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表盘下表面和下表盘上表面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利用在上、下表盘内部分别集成安装动作监测单元、微型处理单元、无线信号发送单元、供电单元和具有伸缩绑带的弹性回卷机构,利用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对看护者的动作进行监控,并且远程无线传输给接收终端,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动作来对患者状况进行分析处理,而且该设备体积小巧,佩戴方便,利用伸缩绑带可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员使用,实用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套远程接受管理机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表盘,2.下表盘,3.安装槽,4.功能槽,5.动作监测单元,6.微型处理单元,7.液晶显示屏,8.收纳腔,9.分隔板,10.电源腔,11.传输腔,12.前内腔,13.后内腔,14.供电单元,15.无线信号发送单元,16.伸缩口,17.伸缩绑带,18.弹性回卷机构,19.前置连接板,20.后置连接板,21.卡扣,22.卡槽,23.充电端口,24.弹性锁止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包括上表盘1和下表盘2,上表盘1上表面开设有弧形安装槽3,下表盘2下表面开设有下端具有开口的圆形功能槽4,功能槽4内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动作监测单元5和微型处理单元6,动作监测单元5为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功能槽4内部近下端开口位置固定连接有圆形液晶显示屏7,上表盘1内部设有收纳腔8,收纳腔8内部通过两个分隔板9将收纳腔8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电源腔10、传输腔11、前内腔12和后内腔13,电源腔10内部安装有供电单元14,传输腔11内部安装有无线信号发送单元15,上表盘1外侧壁对应前内腔12和后内腔13位置均设有条形伸缩口16,前内腔12和后内腔13内部均连接表面具有伸缩绑带17的弹性回卷机构18,上表盘1外侧对应前内腔12位置设置有前置连接板19,上表盘1外侧对应后内腔13位置设置有后置连接板20,前内腔12内部弹性回卷机构18上的伸缩绑带17通过外侧伸缩口16伸出与前置连接板19内侧端固定连接,后内腔13内部弹性回卷机构18上的伸缩绑带17通过外侧伸缩口16伸出与后置连接板20内侧端固定连接,前置连接板19正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向前凸起的卡扣21,后置连接板20背面开设有与卡扣21相配合的卡槽22,卡槽22内部具有弹性锁扣,用于提升与卡扣21的连接牢固度,前置连接板19通过卡扣21插入卡槽22与后置连接板20卡接固定,上表盘1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给供电单元14充电的充电端口23,上表盘1外侧面对应前、后伸缩口16上方均活动连接有弹性锁止块24,弹性锁止块24利用向下挤压伸缩绑带17来对伸缩绑带17拉伸长度进行锁止。

进一步的,动作监测单元5、微型处理单元6、无线信号发送单元15和供电单元14均通过内部电信连接机构串联连接,动作监测单元5将信号传输给微型处理单元6,微型处理单元6将信号处理发送给无线信号发送单元15,无线信号发送单元15再将信号无线传输给远程接受管理机的接收单元,进一步的,前置连接板19和后置连接板20表面积均大于伸缩口16开口面积,进一步的,上表盘1下表面和下表盘2上表面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及残障人士看护装置利用在上、下表盘内部分别集成安装动作监测单元5、微型处理单元6、无线信号发送单元15、供电单元14和具有伸缩绑带17的弹性回卷机构18,利用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对看护者的动作进行监控,并且远程无线传输给接收终端,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动作来对患者状况进行分析处理,而且该设备体积小巧,佩戴方便,利用伸缩绑带17可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员使用,实用性大大增强。

实施例:本系统采用先进的MEMS技术,将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在看护领域。人体任何动作均会产生加速度,不同方向加速度会有差异。在感应到动作以后采用微功率无线通讯技术,将数据发送给远端接收机并作出相应的指示。

动作感应单元通过六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动作感知,在感应到相应动作以后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给接收管理机。

如图4所示的接收管理机通过不同状态的显示指示出前置单元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报警系统提醒。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