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引流专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33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脑部引流专用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颅脑术后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部引流专用枕。



背景技术:

在临床病人颅脑手术后,为引流出颅内残留的气体、血液、血性脑脊液,避免造成淤堵或血肿,通常会在手术切口处留置负压引流管。在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让人平躺或微侧,同时在枕侧或床侧低于颅部一定高度处安置引流瓶,再通过负压引流管连接引流瓶来实现术后引流操作。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病人往往习惯了某个侧卧睡姿,即使平时能坚持平躺,在睡着后不自觉间也会转变为侧卧。一旦病人侧卧方向刚好为手术切口位置,则会压迫到伤口,既可能会引起伤口疼痛,又易于造成负压引流管的受压扭曲及折叠状况。负压引流管一旦扭曲或折叠,就会造成负压引流管堵塞且不能使伤口内的积血很好的引流出来,进而引发血肿,严重时甚至导致病人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脑部引流专用枕,其能安全而可靠的实现术后引流功能,并避免因病人惯用睡姿问题而引发的负压引流管扭曲或折叠状况,最终有效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脑部引流专用枕,包括用于托撑病人头部的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外形呈U型槽体构造,枕体的槽腔构成供负压引流管引出的通道;枕体底部处设置有用于调节枕体整体高度的调节气囊,调节气囊为彼此平行的两道且沿枕体的槽深方向延伸设置,每道调节气囊分别对应枕体的其中一个槽边而布置于枕体正下方处;调节气囊上设置用于充放气的气门。

所述U型槽体构造的枕体槽底正下方处布置连通两道调节气囊囊腔的均压管道。

本专用枕还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外形呈与枕体外形轮廓及槽口朝向一致的U型管腔构造,且波纹管的管路伸缩方向平行枕体升降方向,调节气囊及均压管道均布置于波纹管的管腔内。

本专用枕还包括布置于枕体的至少一个外侧槽壁处的坡状延伸体,该坡状延伸体由所述枕体上的供病人头部贴靠的枕面处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枕体枕面曲线经由坡状延伸体的上表面而平滑延伸至床体床面处。

所述枕体的两个外侧槽壁上均布置有毛面,坡状延伸体的与之面贴合处设置勾面,所述坡状延伸体与枕体相应侧槽壁间构成魔术贴式固定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实心枕结构所带来的诸如容易压迫引流管等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采用侧边开槽的U型枕体构造,从而利用其槽腔空间来容纳负压引流管,避免了病人睡姿不同而可能出现的压迫负压引流管的状况,进而实现了负压引流管由病人脑部向枕侧或床侧处引流瓶内的畅通引流功能。另一方面,通过采用调节气囊,既通过气囊自身的软质性来保证了整个枕头的整体柔软性和使用舒适性;又通过可充放气的气门来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枕体枕面高度的可控调节功能。毕竟枕头仅为抬升病人头部而使用,因此相对床面的抬升高度不需要太高,通过调节气囊的充气膨胀性所带来的高度调节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临床的使用高度需求。

2)、由于调节气囊为布置在枕体槽边下方的两道,该种布置方法,相对的避让开了枕体槽腔所形成的通道,从而也就避让开了负压引流管的管身布置路径。同时,彼此平行并列布置的两组调节气囊,也得以实现相对枕体枕面高度的均匀抬升和均匀降低功能,进而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舒适性。当然,可考虑在两道调节气囊间布置均压管道,从而使得两道调节气囊可同步充放气,这既可以保证枕体枕面的同时均匀升降目的,又能以单次充气操作来满足所有调节气囊的同步充气目的,其操作的便捷性和高效率性均可得到有效保证。均压管道同样应当布置在枕体槽底下方处,从而用于避让开负压引流管的管身布置路径。

3)、考虑到调节气囊毕竟为气囊构造,在部分充气甚至不充气时,可能会出现气囊表壁过于突出枕体轮廓,进而容易发生误擦误碰和刮花刮破状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气囊外套设波纹管,一方面利用相对硬质的波纹管管体来起到保护内部相对柔软的调节气囊;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类似导向柱功能,从而用于正确引导调节气囊的充气膨胀方向,最终更好的使得调节气囊充放气后起到对应的枕体枕面升降目的。

4)、坡状延伸体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点。实际上,正常枕体铺设在床头时,枕体的侧边会自然的与床面平滑过渡,此时病人躺卧时不会存在不适感。然而,一旦由于气囊式的枕面高度调节部件而使得枕体被抬高,枕体枕边相对床面高度产生了显著变化,此时再躺卧显然就不可避免会产生膈应感和不适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或一体安装或后期可拆装的坡状延伸体,将该坡状延伸体作为枕体的延伸,从而可实现枕体枕面曲线经由坡状延伸体上表面而向床体床面的平滑延伸目的,进而可确保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波纹管处水平剖开后,波纹管及调节气囊的相对布置位置图;

图3为枕体与坡状延伸体配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枕体 11-毛面

20-调节气囊 21-气门

30-均压管道 40-波纹管 50-坡状延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构造参见图1-3所示,包括作为结构主体的枕体10,枕体10的侧边开设有U型槽从而使得枕体10由长方体转变为U型槽体状结构。此时,枕体10处直上直下的槽腔应当有一定的深度、宽度及长度,从而方便负压引流管的自由安置和引出。此外的,在枕体10的正下方布置具备U型的异型管腔的波纹管40;波纹管40与枕体10的外形彼此适配并呈现出图1所示布局。波纹管40内安置可充放气的调节气囊20,调节气囊20为两条且分别容纳于波纹管40的其中一个直管腔内。为保证调节气囊20之间的均压性,确保位于其上方的枕体10枕面始终处于水平升降过程中,可在其中一道调节气囊20的尾端向波纹管40弯折处延伸出均压管道30,该均压管道30最终经由波纹管40上述弯折处管腔而连通至另一道调节气囊20的尾端处,具体连通方式可参考图2所示。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在枕体10枕面抬升后的使用舒适度,可考虑在枕体10两槽边的外侧槽壁处固接有可随时拆装的坡状延伸体50。坡状延伸体50既可以考虑采用和枕体10一样的海绵软垫结构;也可以考虑制作成如图3所示的具备一定硬度的架空构造,显然该种架空构造有利于保持坡状延伸体50的弹性力。在需要时,可针对负压引流管的导向而调节枕体10的槽口开口朝向,之后再对应的病人身体方向的一侧枕体10槽边处贴固上述坡状延伸体50,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便捷使用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