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搭桥手术洞巾及手术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278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冠脉搭桥手术洞巾及手术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脉搭桥手术洞巾及手术包。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方法主要为用移植的血管即桥血管(常为大隐静脉及带蒂的乳内动脉,也有用桡动脉,带蒂胃网膜动脉和其它肢体动静脉)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重新建立一条血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到达远端,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手术将会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为心脏本身的手术,二为腿部旁路血管的取材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切开胸骨,暴露手术视野。该手术的特点是技术难度高,耗时长,术前准备繁琐,效率低。

目前铺设的手术单为棉质手术单,棉质手术单在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棉质洞巾由于空隙较大,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容易渗透,从而污染非手术部位;

2、由于棉布本身的物理性能限制,棉质洞巾与人体的服帖性差,落絮多,在手术过程中难以形成稳定的、封闭的手术野,增加了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冠脉搭桥手术洞巾及手术包,能够有效吸收术中液体以及能够形成稳定封闭的手术野,保持手术过程的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冠脉搭桥手术洞巾,包括作为手术铺巾的复合无纺布层、吸液层和医用手术薄膜,复合无纺布层具有用于与人体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向背的第二面;第二面的中部设有手术洞,吸液层围绕并紧贴所述手术洞的边缘,吸液层设有至少一折边,医用手术薄膜覆盖在手术洞上并与复合无纺布层贴合。

进一步地,吸液层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折边。

进一步地,折边的层数为至少两层。

进一步地,还设有魔术贴,魔术贴的背面通过胶条粘贴于复合无纺布层上,用于固定术中导管。

进一步地,复合无纺布层包括第一方部和第二方部,第一方部的一长边与第二方部的一短边贴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方部的长边设有左右延长部,延长部与第一方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手术洞设有3个。

一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包,包括一次性无菌包装袋、包布、器械袋、弯盘、魔术贴、纱布球、量杯、纱布垫、治疗巾、中单、U型中单、全棉无纺布巾、器械盘套,以及上述的冠脉搭桥手术洞巾;无菌包装袋具有封闭的容纳腔体,包裹有器械袋、弯盘、魔术贴、纱布球、量杯、纱布垫、治疗巾、中单、U型中单、全棉无纺布巾、器械盘套、冠脉搭桥手术洞巾的包布,置于容纳腔体内。

进一步地,器械袋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撑开开口的支撑条,器械袋背面设有双面胶条。

进一步地,U型中单包括复合无纺布和医用胶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无纺布作为手术铺布,复合无纺布具有良好的抗渗水和微生物阻隔的优点,能形成连续的手术野,降低了手术感染风险;在手术洞周围设置吸液层,吸液层的折边能够更有效收集术中废液,降低污染非手术部位的风险,提高手术过程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手术洞巾的折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手术洞巾的折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手术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冠脉搭桥手术洞巾,包括作为手术铺巾的复合无纺布层110、吸液层120和医用手术薄膜130。其中复合无纺布层110的材料为SMS非织造布,吸液层120的材料通常为聚乙烯/聚碳酸酯。

复合无纺布层110包括第一方部111和第二方部112,第一方部111的一长边与第二方部112的一短边贴合连接。第一方部111的长边设有左右延长部116,延长部116沿虚线折叠,延长部116与第一方部111为一体成型。延长部116展开后,与第一方部111共同构成扇形。复合无纺布层110质量较轻,且为一体成型,在铺设的过程中避免因为铺设多层棉质手术洞巾出现的棉巾过重从而压迫患者,导致患者血液循坏不良的问题。复合无纺布层110在抗渗水性能、微生物穿透性能方面都较棉质布高,可以更有效地形成稳定连续的手术野,降低了手术感染风险。复合无纺布层110具有用于与人体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向背的第二面。在第二面的中部设有手术洞。根据冠脉搭桥手术的特性,手术需要进行心脏部位开胸手术和腿部旁路血管的手术。还有股动脉穿刺手术,主要是急救时实施股动脉穿刺,介入球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洞有3个,其中第一手术洞113位于胸部,用于开胸手术,第一手术洞113为方形,一般尺寸为18cm*40cm。第二手术洞114和第三手术洞115分别位于腹股沟位置,其形状为圆形,圆形时半径为10cm。就腹股沟位置的手术特点而言,圆形的手术洞能够能更加准确底把握手术位置。

吸液层120围绕并紧贴手术洞设置,其与复合无纺布层110贴合,使得手术过程中的液体渗出手术洞时能及时吸收,避免流到左右两侧,污染手术台,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吸液层120可以是方形。为了取得更好的吸液效果,在吸液层120的左右两侧至少设有一折边121,可设于左侧、右侧或左右两侧均设置,所述折边121的层数为至少两层。例如,当吸液层120的边以预定的折边121宽度折一次的时候,层数为2,以相同的折边121宽度再折一次时,层数为3。层数越多,吸液的效果越好,但是由于开胸手术的特点,渗液量不多,因此折边121通常为两或三层。折边121也可以在上下两侧设置,但是由于人体铺上手术洞巾后,纵向大致保持水平,而轴向为中部凸出,左右两侧为低处,渗出的液体通常往两侧流,因此在上下两侧设置折边121的效果不明显。在吸液层120的四个角处各设有魔术贴6,魔术贴6粘贴于复合无纺布层110上,用于固定手术过程中使用到的导管的位置。

医用手术薄膜130是透明的薄膜,其覆盖在手术洞上,将手术洞完全盖住,医用手术薄膜130超出手术洞的部分通过粘胶贴于复合无纺布层110上。手术时,手术刀直接将医用手术薄膜130连通薄膜接触的皮肤切开,此时医用手术薄膜130的作用是避免切口与皮肤接触,保持手术的清洁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2,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手术洞114和第三手术洞115的形状为方形,其较佳的尺寸为15cm*10cm。方形的手术洞暴露的人体部位范围较圆形大,便于医生找准下刀位置,但是由于暴露区域较大,存在增加非手术区域感染的风险。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包,其包括一次性无菌包装袋2、包布3、器械袋4、弯盘5、魔术贴6、纱布球7、量杯8、纱布垫9、治疗巾10、中单11、U型中单12、全棉无纺布巾13、器械盘套14,铺巾15以及上述冠脉搭桥手术洞巾1。

无菌包装袋2具有封闭的容纳腔体。无菌包装袋2贴有灭菌标识,灭菌有效期可以保持2年,一次性使用包装拆开后必须马上使用,无菌包装袋2无法复原,便于识别。

包布3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包布3包裹有器械袋4、弯盘5、魔术贴6、纱布球7、量杯8、纱布垫9、治疗巾10、中单11、U型中单12、全棉无纺布巾13、器械盘套14、铺巾15和冠脉搭桥手术洞巾1。

其中,器械袋4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撑开开口的支撑条,器械袋4背面设有双面胶条,用于粘贴于冠脉搭桥手术洞巾洞口的侧面。

其中,U型中单12包括复合无纺布和医用胶条。U型中单12的复合无纺布覆盖于病人下肢,适用于脚部左右隐脉、左右桡动脉取材。

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术洞巾不仅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也适用于如心脏三间瓣重置等的开胸手术,均能解决铺单操作复杂、手术效率低的问题,并降低了因手术野开放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