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024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具及手术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及其手术方法。



背景技术:

腓骨是人和脊椎动物(四足类)小腿上的两块长骨之一,位于小腿的外侧部,胫骨外后方,细长,分为一体和两端。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腓骨对外侧平台的支撑,导致相对薄弱的胫骨内侧平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膝内翻和内侧间隙变窄,腓骨高位截骨后胫骨外侧平台失去了腓骨的支持,负重时载荷外移,减轻膝内侧的应力而减轻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症状。目前腓骨高位截骨的部位大多选在腓骨小头下方6-8cm左右,通常采用骨凿、摆锯或线锯进行截骨。但由于截骨处腓骨骨质非常坚硬,截骨操作非常困难。目前没有较好的软组织牵开器,常使用甲状腺拉钩对软组织进行牵开,往往需要多名手术助手联合操作。同时截骨处恰为腓深神经走形部位,由于甲状腺拉钩无法固定,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及易对手术部位附近的软组织,特别是腓深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也会使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精神高度紧绷,不仅使手术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对医护人员的精神和身体双重状态也是不小的考验。因此对于此处较好的截骨方式是先用牵开器对软组织进行保护,然后使用2.0mm克氏针在截骨部位进行多向钻孔,使其形成薄弱区,最后使用骨凿或咬骨钳在薄弱区进行截骨,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容易对手术部位附近的软组织造成损伤、手术效率不高以及医患承受的压力都很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所述牵开器组件包括牵开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牵开装置包括中间铰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成型为工作端和手柄端,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工作端成型有基片,所述基片的底部往相对的方向弯折,所述基片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插接座和固定凸台,所述牵开装置还包括与插接座配合工作的附加片;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弧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与固定凸台对应的连接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座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第一限位凸起,所述附加片与插接座配合工作的位置成型有与第一限位凸起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本体的中间成型有沿水平平面方向的水平凸起,所述凸起上开设有腓骨定位孔,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克氏针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克氏针导向孔为底面孔径大于顶面孔径的锥形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凸台的顶面成型有若干第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凸台的底面成型有若干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配合的第四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凸台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凸台上对应所述螺栓孔的位置开设有盲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定位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凸台通过凸台座设置于所述基片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凸台座的厚度大于所述插接座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手柄端上设有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及其手术方法,利用底部均向内弯折的基片将待手术腓骨与其下方的血管以及神经系统隔开,避免手术过程中对腓骨下方的各种软组织造成损伤,附加片通过插接座位于基片的上方,用于推开手术部位两侧的软组织暴露手术部位,而且由于术口两侧软组织的推理,使附加片底部的限位凸起牢牢地卡在插接座内的限位凸起内,保证其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手术过程中,利用两组固定装置分别设置于待手术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并利用固定装置各组件的作用,保证牵开器组件在手术过程的稳定性,而且由于克氏针导向孔为锥形结构,使克氏针从该导向孔插入针头可以有一定的调整角度范围,提高手术的效率,简化手术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固定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固定装置结构左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克氏针导向孔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固定凸台和连接凸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附加片与插接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手柄端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固定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固定装置结构左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主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手柄端限位装置工作状态I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手柄端限位装置工作状态I I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手柄端限位装置工作状态I I I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第一连接臂,2、基片,21、第一限位凸起,3、附加片,4、手柄端,41、限位装置,42、锁扣,43、锁条,5、第二连接臂,6、固定装置,601、本体,602、克氏针导向孔,603、腓骨定位孔,604、螺栓孔,605、连接凸台,606、水平凸起,607、定位螺栓,608、固定凸台,609、第四限位凸起,610、第三限位凸起,7、插接座,71、第二限位凸起,8、凸台座,9、腓骨,10、肌肉软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9所示,一种腓骨干高位截骨手术牵开器组件,包括牵开装置和固定装置6,牵开装置包括中间铰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5,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5的两端分别成型为工作端和手柄端4,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5的工作端成型有基片2,基片2的底部往相对的方向弯折,基片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插接座7和固定凸台608,牵开装置还包括与插接座7配合工作的附加片3;固定装置6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装置6包括弧形的本体601,本体601的两端均设有与固定凸台608对应的连接凸台605。插接座7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第一限位凸起21,附加片3与插接座7配合工作的位置成型有与第一限位凸起21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71。固定装置本体601的中间成型有沿水平平面方向的水平凸起606,其上开设有腓骨定位孔603,本体601上设有若干克氏针导向孔602,克氏针导向孔602为底面孔径大于顶面孔径的锥形结构。固定凸台608的顶面成型有若干第三限位凸起610,连接凸台605的底面成型有若干与第三限位凸起610配合的第四限位凸起609。连接凸台605上开设有螺栓孔604,固定凸台608上对应螺栓孔605的位置开设有盲孔,螺栓孔604内设有定位螺栓607。固定凸台608通过凸台座8设置于基片2相对的侧面上,凸台座8的厚度大于插接座7的厚度。连接臂手柄端4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臂角度的限位装置41。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0-1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固定装置6分别在其本体不同的一端设有连接凸台605,两边基片2上各设有一个与连接凸台605位置对应的固定凸台608,这样在保证固定装置6正常工作的同时能够在固定装置本体601上开设更多的克氏针导向孔602,而且减轻了整个牵开器组件的数量和重量,更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手术效果。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3-15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手柄端4的限位装置为在两根连接臂1和5上通过连接组件分别设有锁扣42和锁条43,锁条43从锁扣42中穿过,锁条43与锁扣42接触的一侧成型有若干齿,将锁扣42往上扳开,锁条43即可在锁扣42内自由滑动,此时,两根限位臂之间的角度可调,当角度需要固定时,向下扳动锁扣42,锁扣42与锁条43上的齿啮合,即完成牵开器的限位。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