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皮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849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呼吸皮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呼吸皮囊。



背景技术:

呼吸皮囊是临床急救的时候常用的紧急救护工具,是利用人工挤压气囊,提供手控的正压通气,并且可以提供气末正压(PEEP),为需要救护者提供一个较高的吸入氧浓度以模拟人工呼吸或呼吸机的作用,简单使用,可靠安全。

呼吸皮囊一般包括气囊、单向阀以及氧气储存袋,目前使用的气囊为模拟人体肺部呼吸工作情况,设计外形较大,以提供较大的气体供给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长时间不间断的挤压气囊,手部容易出现酸胀现象,并且同时还需要把握体积巨大的气囊,手部持续没有放松的时间,容易导致气囊从手中脱落,影响救护工作,也极大的增加了救护人员的疲劳值,如果采用多人轮流操作,气囊供氧不稳,频率变化容易使得患者在救护过程中出现岔气等危险状况,同时在大规模救护中,人手也无法满足多人轮流救护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皮囊,可以将气囊固定于救护人员手上,有效防止气囊脱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皮囊,包括气囊、出气结构和氧气储存袋,所述出气结构通过单向阀与气囊一端连接,所述氧气储存袋与气囊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囊为截面呈椭圆形的回转体,所述气囊上设有压手带,压手带相对于气囊的中心轴倾斜设置,所述压手带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调节端,所述压手带的固定端与气囊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手带的调节端通过用于调节压手带松紧程度的调节扣与气囊连接,所述气囊外壁上平行于压手带方向设置有拇指挤压槽。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这种呼吸皮囊,护理人员握持气囊时,通过使用调节扣调紧倾斜设置的压手带,将压手带压与护理人员手背上,使得护理人员手与气囊进行固定,同时因为压手带的倾斜设置,仅仅压与手背位置,不会妨碍护理人员按压手大拇指的活动,更加方便护理人员对气压大小进行控制,更加符合人体力学,使得护理人员操作更加舒适合理,同时根据拇指挤压槽的位置,护理人员便于找到气囊的合理按压位置,同时便于握持气囊,并且具有一定的辅助握持能力,避免脱落,提高救护设备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扣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调节扣通过第一横梁固定于气囊,所述压手带调节端自调节扣下方穿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间间隙后,再由调节扣上方依次穿过第二横梁与下梁之间间隙以及第一横梁与上梁之间间隙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环,便于调节压手带的紧绷松弛,需要调紧压手带时,将压手带沿第二横梁与下梁之间间隙拽拉压手带适当长度后,再拽拉压手带自由端即可实现压手带的紧缚,使护理人员手部与气囊固定,当需要松弛压手带时,沿第一横梁和上梁之间间隙拽拉压手带适当长度,然后拉扯压手固定端即可实施压手带的松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手带调节端与固定端之间设置有粘贴带,所述压手带调节端设置有可粘合于粘贴带的粘扣。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压手带自由端设置搭扣使得其多余长度可以贴合与压手带表面,有效避免了压手带自由端来回晃动影响救护人员使用呼吸皮囊进行救护,同时将自由端贴合,也有效防止压手带在使用过程中松弛,进一步确保护理人员手部与气囊的固定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手带中部位置设置有软垫。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护理人员手部在被压手带压紧时更舒适,保护护理人员手部,使手背不会被压手带磨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滑凹腔。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防滑凹腔可以呈手掌的形状分布于压手带下,同样也可以设计成四指形状分布在气囊表面上,防滑凹腔的设置进一步防止气囊从护理人员手中发生脱落,同时可以标明气囊按压握持位置,使得护理人员使用更为快速,使得设备使用更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4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皮囊,包括气囊2、出气结构1和氧气储存袋3,所述出气结构1通过单向阀6与气囊2一端连接,所述氧气储存袋3与气囊2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囊2为截面呈椭圆形的回转体,所述气囊2上设有压手带4,所述压手带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压手带4相对于气囊2的中心轴倾斜设置,所述压手带4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调节端,所述压手带4的固定端与气囊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手带4的调节端通过用于调节压手带松紧程度的调节扣5与气囊2连接,所述调节扣5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梁51和下梁52,所述上梁51和下梁52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上梁51和下梁52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一横梁53和第二横梁54,所述调节扣5通过第一横梁53固定于气囊,所述压手带4调节端自调节扣5下方穿过第一横梁53和第二横梁54间间隙后,再由调节扣5上方依次穿过第二横梁54与下梁52之间间隙以及第一横梁53与上梁51之间间隙设置,所述压手带4调节端与固定端之间设置有粘贴带41,所述压手带4调节端设置有可粘合于粘贴带41的粘扣42,所述气囊2外壁上平行于压手带4方向设置有拇指挤压槽21,所述气囊2的侧壁表面还设置有4个防滑凹腔22,所述防滑凹腔22形状与除拇指外四指形状近似。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